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雨后美人相思情

  


  雨后,我在厚重的书籍和凄惶的历史长河中,寻觅那些红颜们无尽的风情,无尽的悲恸和无奈的叹息。而那庭院里凄凉的片片落叶,原本心形的叶片,却被风刀剪得七零八碎,心渐变清凉,爱瞬间成灰,多少次寻寻觅觅中,都面临这一次又一次肝肠寸断的痛。
  
  明知道,总有一天,所有伤痛都会成为,埋没在无涯的荒野里,可还是会饱受这揪心的痛。多少文人墨客,倾尽笔墨吟咏佳人,说不尽的妩媚,道不尽的风流。即使在风鬟霜鬓的晚年,在零落不堪的暮景中,那些饱含诗书的骚客们,仍旧会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你们记载那破碎的一生。我相信一切我所能够听到的往事和太多离散的岁月,在这一瞬间很难无法把握,任凭我们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我不知道历史中的你们到底是否如我所看的那本书里记载的一样,我不曾想过要去深深地探究。因为我曾不止一次说过我不是学者,也不想用学者的那种专研的精神为你解答一切疑惑,我唯一能做的便是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心伤。
  
  我默默地,无望地关注着你们,有时苦于命运的捉弄,有时又为妒忌暗伤。我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怎样的女人才算是红颜。在我的眼里,我不喜欢用太多的笔墨和心思去书写那些拥有沉鱼落雁之貌的女子,也不欢喜用太多时间去认真描绘那种拥有闭月羞花之美的女子,我爱慕的是秦淮河畔边上的那些怀有万千的才女们。我喜欢你们,没有缘由,不为其他,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喜欢你们更加不需要多余的解释。“秦淮八艳”这八个被写进历史中的女子,有过太多的辛酸,她们的故事早已被折进了历史的章节,等待着我细细的去翻阅。
  
  柳如是,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很多学者认为,就文学和艺术才华来说,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学者陈寅恪倾尽自己的后半生,用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时光,写下了这本《柳如是别传》。由此可见柳如是在当时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已不是我写她了,关于她的事迹,我在自己的《清浅时光如梦来》这篇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这里我也不再为她多添笔墨了。从一名卑微的名妓一跃成为了尚书夫人,我不知道自己是该为她感到高兴还是应该为她感到悲哀。
  
  马湘兰,一个在此之前,我一无所知的女人,书本里描写的她也是一个才女。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秦淮八艳”这八个奇女子虽然都来自青楼,但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且这八个人的丹青也是极好的。马湘兰算是明代的女诗人,画家,尤擅长画兰竹,固有“湘兰”之称。历史上记载,她本人相貌平平,但却为什么能够在当时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并成为“秦淮八艳”之一,那是因为她在绘画上表现出来的天赋,还有她本身就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在文学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撰写了《三生传》剧本,她画的《墨兰图》被日本一直收藏着且视为珍品,现今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释放出独异的光彩。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很喜欢她,可能是因为她和我一样都喜欢兰花吧!不幸沦落风尘的她,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在我眼里,我认为王是她唯一爱过的,也是让她一生相思的人。
  
  董小宛,这个人我并不陌生,记不清是初中还是高中,语文就和我们提起过她。董小宛自号青莲女史,她的字和名皆是因仰慕李太白而起,她这一生这么仰慕李白,但不知她是否能有如李太白般仗剑天涯的豪情。在“秦淮八艳”中,董小宛未必是最红颜的,她的前面还有个陈圆圆;也不会是最有才华的,有个柳如是在她前面;但毋庸置疑,也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女子却是最薄命的,她的很短暂,生命结束在她28岁那年。
  
  她本是绣庄的千金却沦落于秦淮画舫,真不知是天妒英才还是命运作人。青楼是买欢逐笑的地方,也是文人骚客们经常光顾的场所,我不知晓往来有多少风流才子在那里唱和切磋,那是怎样的一段肆意挥霍的诗酒年华。尽管她是薄命的,但也收获了一段美好的,那年她为冒辟疆穿上红嫁衣,从此为他倾尽所有,尽心尽力照顾他,虽然她只是他的一个妾,但她给冒辟疆的爱却是那么地完整。犹记得那年冒辟疆生病,她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他竟和他一起睡破草席,为了让他能够好好休息,她竟把他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抱着他坐着睡了100天
  
  ,之后因为太过劳累而将自己的身体拖垮,最后在28岁匆匆地离去。
  
  这份情让我潸然泪下,让现在的我还能相信爱情。董小宛也是一个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的女子,她做出的美食好多都是以她的姓氏命名,如:“董肉”、“董糖”等。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想对广大男同胞说句要是碰到像董小宛一样的女子就娶了吧,与此同时,我也想对冒辟疆说句:“有此贤妾真真是你上一世修来的福气啊!”
  
  顾横波,可以说她是最备受争议的“一品夫人”,历史记载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的《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尤以撇笔画墨兰为当时人称绝,或许历史上的她名声不是很好,也曾被扣上“红颜祸水”的骂名,但我仍然喜欢她,不为其他,只因她也爱兰,时人称其为“南曲第一”。自古红颜也难过情关,顾眉(顾横波)也和“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展开了一段恋情,并嫁给了他,之后还被诰封为“一品夫人”。余怀也曾为她写下了“书生薄幸,空写断肠句。”也有传言说曾经和她私定终身的一个才子因为她的背弃誓言殉情而死,但我不知其消息的真假,想来她肯定是个拥有倾国倾城美貌的才女,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才子为她倾情一生。
  
  陈圆圆,卿本佳人,却偏偏蹚了这池祸水,以致背上千古怨名。一直记得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说的这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关于陈圆圆这个名字,我也并不陌生,还记得小时候看的《鹿鼎记》,那里面的陈圆圆,说实话在我看来,当然是以我不专业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那部电视剧的陈圆圆这个角是失败的,以致现在的我只记得这个名字,而完全不知这个人的其他事迹。我亦不知吴三桂对她的爱是否是真爱,也不懂得拥有这一副美丽的容貌对她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现在的我也不曾想过要再去翻看历史,再去寻觅他们之间所发生过的种种事迹,也不想站在陈圆圆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我所能做的只有静静观看这一页页写着她故事的章节,而后默默地为她感到悲哀。
  
  寇白门也是“秦淮八艳”之一,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对她并不是很了解,只知她本名是寇湄,余怀称她“风姿错约,容貌冶艳。”《板桥杂记》里记载:“白门涓涓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在秦淮粉黛中,寇白门的婚姻曾在当时轰动了全城,十七岁的她为他浓妆淡抹上了花轿,本来在当时青楼女子脱籍从良一般要在夜间举行,但朱国弼却用重彩八抬大轿在白天迎娶她,想来那时的寇白门该是有多么,多么啊!
  
  然之后的并非如此,数月之后的朱国弼行走于烟花柳巷中,完全忘了还有寇白门的存在,情场失意后的她,回到了故居,在金陵浪迹天涯,数年后嫁给了李孝廉,但这又只是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这场婚姻亦是一场悲剧。可以说她这一生甚为悲凉,但她所表现出来的侠义豪情,让她在当时有着“侠女”的称号。在不久之后,一代侠义艳情的女子凄楚的撒手人寰,钱谦益作《寇白门》诗中写道“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不死,香丸一缕是芳魂。”我佩服她一世的英爽豪情,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一个奇女子,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或许她在政治上不及李香君和柳如是,但是她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侠肝义胆却足以让后人称颂。
  
  卞玉京,自号“玉京道人”,善诗文,工书画,她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子,本出自官宦人家,然父母早亡,之后沦落为歌妓。她也是善于画兰,因我也极喜欢兰,所以所有和兰有着渊源的古人我都很喜欢。“好作风枝婀娜,一落笔尽十余纸”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才华横溢,绘画技术的娴熟。
  
  卞玉京很少会客,秉性高洁,居处更是一尘不染,时人有“秉洁无如卞玉京”之叹,在“烟花十里旧秦淮”的风花月的场所里,她“伴佛犹有思尘念”,不过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的,如果说伴青灯古佛就可葬送这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我想这是不大现实的,回看仓央嘉措的一生,你就会无比赞同我这个观点了。她对当时的吴梅村一见钟情,也就是我前文提到的,但吴梅村却在爱情到来之际这么懦弱,他迫于皇帝的权威,凄然退却了,婉言拒绝了卞玉京对他的一片痴心。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在遭到吴梅村的拒绝后,她毅然拒绝了徽召,离开了秦淮出外游览吴越名山去了。后来总是以道袍示人,成了一名女道士,卞玉京在经历两度婚姻之后长斋绣佛,想来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即便是伴长灯古佛又怎能不愤懑,又怎能做到不抑郁寡欢,终于她在自己的抑郁中离开了人世,一代红粉终成了灰。
  
  李香君这个名字,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是在课堂上,老师和我们讲课时提到了《桃花扇》,她和侯方域的故事才被我知晓,但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在我借的这本书里面谈到了“秦淮八艳”的故事,但却偏偏没有记载她的,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忘了把她写进扉页里。她的住处是位于钞库街中段的媚香楼,而现在漫步秦淮旧巷,能找到的绣楼也只剩下这一座了。我虽不会绣花,只会偶尔在闲暇时光把玩下十字绣,但我很喜欢那些待在绣阁中绣花的女子,在我看来,绣花是一种艺术,能够让我们心灵在喧哗的尘世趋于宁静。很多人都说我生错了时代,但我觉得真正生不逢时的是李香君,她和侯方域的爱情本应是一段为人羡慕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恋,却偏逢乱世,十七岁的李香君嫁给了侯方域,但却并未过上幸福的生活,她并未像《桃花扇》中写的那样后来和侯方域重逢,而是在满树桃花凋落的暮春之际,悄悄合上那把提有侯方域的扇子,独自一人离去,出家做了女道士,之后不知所终。
  
  “从来风花雪月皆是无常,最是多情女子薄幸郎。”这句话道尽了古往今来多少女子的心声啊!多情不苦,痴情却是最伤人。一群辗转风尘的女子,一段段才子佳人的千古传奇。他们用自己美丽的一生演绎了一段段风花雪月的传奇。然而在历史的背后,这些红颜们有着怎样悲凉的身世和绝望的人生,这些却是为我们当世人所不知的,轰动一时的“秦淮八艳”,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青楼女子,个个怀有一身绝技,都有着一段为后世称赞的爱情。我不知在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丽光环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本色。我希望有一天有人也能够像学贯中西的国学家陈寅恪先生一样,能够倾尽自己的心血去探寻她们的一生,让我们更加了解她们,我相信她们风光的背后一定有着很多的故事。她们悲剧性的一生是命运的作弄还是时代的注定呢?我在无尽的思索中。
  
  我对她们也并不是很了解,只是从这本书里读到了一些,感慨颇多,故在闲暇时光写下了这篇文章,不求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读者都能够看得明白,只愿在过后的不久,我仍能从这篇短文中寻觅到她们的踪迹,还能很清晰的记起我看到过的她们每个人的点点滴滴,历史上有多少的红颜,我没有办法考证,我也无法考证,因为每个人对红颜的理解不同,所以答案抑或是不能唯一的。我不欢喜用太多的笔墨去书写那些君王后宫的妃嫔,即便她拥有倾国倾城之貌,即便她们在历史的书页里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我只愿意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心中的想法,很喜欢巴金的那句“我手写我心”。是故在很多人问我,你觉得自己写的目的是什么,我都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手写我心”,没有其他复杂的缘由,只为记载自己心里的声音。
  
  命运多舛的红颜背后,我无法了解的更加透彻,红颜美人的凄楚,我亦没有办法完全明白。翻看红颜背后的酸甜苦辣,真真心中是杂味交错,不知该如何去评价这一个个薄命的女子,我向来是不喜去评价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备受争议的古人们,所以我讨厌极了历史试卷上的那道评论题。记得我在《王土下悲声》这篇文章中也提到过不要怀有一颗偏见之心去评论谁,也说过历史的骂名不应只要那些拥有花容月貌的女子来背负,每一个美人背后都会被冠上“红颜祸水”的怨名,她们的身心早已被那深深的唾液湮没,徒留我一人为她们感叹“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悲哀。
  
  “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当我们被历史的风云裹挟,被尘世湮没,请记得保持初心,在铺满灰尘的眉间,用一池清水擦去灰垢,保持着那一双明亮的双眼和那一颗不谙世事的纯真之心去细细品读那些胭脂们,我相信你会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庭院的玉兰在雨后显得更加迷人,我靠在窗前,端着刚刚泡好的绿茶,目光注视着那一朵朵经了雨水后的玉兰,这样闲适的午后让我疲惫的身心顿时轻缓,我是那么的满足,嘴角泛起的,只愿这一刻能够永远定格,我曾定格过很多美好的画面,但是因为某种原因,那些美好在某个瞬间全部化为泡沫,让我没了留恋,想来心里还是会有种莫名的。
  
  在那历史的红尘倒影中,我曾不止一次留下一把欲绝的泪,雨后,说不出的相思情,多少个瞬间也已无法把握,逝去的早已不返,让我合上这本写着你们故事的扉页,曾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的我啊,在这清闲的午后拂去衣上雨滴,和你并肩看,枝上繁花。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