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真相学说--付出与索取的平衡
人们无不从关系里建立关系,我们可以触摸的关系有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伴侣之间的关系,人际友情关系等,而这些关系却会导致人们的七情六欲,总是希望在关系里获得一些我们以为的需要和满足。比如爱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等等,正是因为这些需要人们便开始无尽的关系互动,使劲的动用心机来换取关系的另一半的给予,于是人们会发现所有的关系中付出与索取必须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否则关系依然会出现破绽。
付出与索取的平衡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关系都是有需要的存在,不管那些如何伟大的人物们是怎么想的,付出是一种境界,但是得到却是一种必然的欲望。当人们没有修炼到一种佛的境界时,得到变成我们意识深处的存在。有些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有些人可能会真实一些,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付出过就必然有需要得到。当人们开始付出的时候,内心的是向外流动,于是会有一种向内流动的需求。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的一样,一切无就是有的存在方式,一切空就是实的存在形式,一切付出只是要获得的表达形式。但是人们的意识层面会欺骗自己和别人,比如我们以高贵的身份来装裱自己付出的境界是不需要回报的,可是你从来不太清晰他们到底要不要回报,你不知道人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即是没有索取物质的回报,也可能会存在一种自我价值感的满足而需要得到回报。同样,人们也会以高高在上的自我意识来欺骗别人,他们会告诉你献出爱心,付出物质不是为了社会回报,只是为了世界更好!这些话语其实也不错,只是他会忽略自我内在的声音,当其付出的同时总会有一种需求在呐喊。可能这种需求不是物质层面的低俗,也许超越了自己的物质回报的需要,而到达另一种人类的自我价值感的需求。
人们只是因为需要不同而已,付出是一种能量流动状态,而回报本身也是另一种回来的能量状态,它们之间是自然发生的存在。所以,对于关系中的互动模式来说,付出的必然是为了回报,也只有付出有了回报才会让付出成为一种惯性,成为一种习性,成为一种品质。同时,索取也是一种自然回应的法则,不管你意识层面的声音如何思考,不管你以哪种理由在世人和自己思想中拒绝索取,而索取本身就是存在的。
在人类的关系互动模式中付出是一种心灵的境界,但是索取并非低俗不堪,而是另一种高贵的意识境界,坦然的接纳自己的索取本身就是一种品质,一种修为,是一种对真我的表达的如实可见。只有当两种纯粹的品质相遇,才能让世界和谐存在,才能让关系和谐存在。关于付出和索取在父母孩子之间也是存在的,人们看到的情景是父母为了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其实这份付出的背后何尝不带有一份索取的希望存在呢!只是这份索取不再是需要对方偿还物质,而是带着期待孩子未来会很好,来满足自己内在的缺失感。父母一直带着一份自己的不完美来完美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类的共性思维。同样在夫妻伴侣之间更是如此,不管你如何爱的付出,对方假设不回应你的爱,爱就可能受伤。那么这份受伤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付出得不到回应,也就是索取无果的回应,于是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关系就陷入一种极度的对立。如果在伴侣关系中,你的付出对于结果如何都能平静对待,没有伤害、、痛苦,只是平静的接纳一切付出之后的结果,这可能是到了一种境界的关系。
在付出与索取的关系中没有伟大与低俗,因为付出就是为了索取,这是正当的情感模式。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我不在乎自己付出多少,我只是为了某种别人的需要!”这个时候你注意聆听其内在的隐藏声音,也许不是这样的。在人类没有带着伟大的愿力之前,一切的付出也都是为了自己无声的小我满足感,只是人们会“装腔作势”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声音,于是我们发现连自己都无法发现的人们是带着需求去付出的,内在动力是为了获得被爱的需求。如果一个生命无法发现自己是无法纯粹的付出,在心灵深处如同一面瑕疵的镜子,付出只是为了让瑕疵得以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