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阶段教育管理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我党多次在重大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声音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笔者从初中的教学管理理念、教育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教育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初中学生的自主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来论述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
关键词:初中;教育管理;核心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放心的教育,要办好教育。这意味着我们要大力推进、积极的发展教育事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不断冲击着中学的管理模式,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新变化,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初中教学管理要在新理念的指引下,采取新策略。初中教育对于青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初中教学管理,做好管理的统筹安排,争取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中的教育水平。
一、初中教育管理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社会主义培养出大量的身心、品德高尚而且能运用现代技术的高端人才,使他们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大内在驱动力。学校也要尽一切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学管理的立足点,就要紧紧的围绕以人为中心,学校的工作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如何为学生服务呢,这不但初中教育管理的方法问题,也是初中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大问题。
1.转变初中教育理念,追求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转变教育管理理念,认识到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思想觉悟出发,老师是站在教育岗位最前线的,是塑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人,老师的教学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是联系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从个体的意义上说,他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未来。我国《教师法》中规定,老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性人员,承担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以及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巨大使命,所以老师必须认清楚自己的使命与历史责任,老师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追求学生进步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的操作过程中,如何能够较快的转变老师的教书育人理念,我们一致认为要从外部因素入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内部原因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我国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坚持了这一观点,但是在有些时候,事物发展的外因提供了事物发展的现实性,有时候会导致必然性。
胡锦涛同志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坚持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现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因为环境和社会的要求,虽然国家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改善教育环境,但问题还有很多,我们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内化为老师的职业的追求,让更多的老师从职业化慢慢像专业化转变,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我们必须坚持老师管理要以人为本,同时,构建合理的老师培训制度。
2.老师管理要以人为化,鼓励老师可持续发展
老师管理的人本化,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人本化。老师们在民主和自由的气氛中随时交流,大力开展教学研讨会,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通过展示教学成果,增强老师的感;大力开展教学比赛与评课的活动,同时要促使老师们学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等等。
3.实施老师的培训制度
老师的培训制度是学校加强老师竞争力的主要渠道,老师的培训制度,立足于教师的实际水平,制定一些培训措施,有助于老师学习相关的教学知识、技能与行为方式。进行老师培训是学校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普遍途径。老师培训制度的优势是能紧密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服务于本校的教育改革,实用性比较强,一般的培训措施主要有专家讲座、学术交流、教学案例分析、教育课堂的研讨等等形式。例如,济南市实验初中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建立了教师培训制度,引进名校优质资源,聘请著名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竞赛、评比优秀教师,这些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增强了学校的整体教育实力。
4.大力开展科研计划
科研计划是培养学者型老师的必要措施,也是老师培训的最高形式。在老师的培训计划中,老师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新的教育观念,在这基础上,开展科研计划,老师结合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从小入手,以教案为载体,以教学问题为先导,促进教学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基于教育管理的人本化思想,教学科研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校的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学校要注重教师的沟通,创造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老师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团体,老师需要尊重和关心,现在我们进行了绩效工资改革后,老师的基础有了保障,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更应将老师的精神生活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关注、把握老师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老师工作的成就感,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并打造全面和谐的老师团队,是激发全体老师教学热情的重要基础。例如,可以建立教师讨论小组或者备案小组,让同学科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此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们进行“读书会”,以交流读书经验。
6.要创造老师参与管理的自由、民主氛围
学校领导和老师在一起讨论学校的短期或长期教育教学工作,老师参与学校制度和教学工作目标的制定,领导可以将教育管理细化,提供更多的教育管理平台。例如设立教师工会小组长、初中年级副主任等教学的辅助管理岗位,大力开展学校的管理听证会等,让老师成为学校重要决策的参与者。老师参与的学校管理,不但丰富了学校教学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激励老师了积极进取的态度。例如,济南实验初中建立了教师管理制度,选举一些优秀的教学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参加学校的领导会议,提出合理的教学意见以及管理意见,实现教学和管理的双向互动。
二、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德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努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我国初中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要,加强的德育教育已经是初中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1.中小学的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初中教学管理和德育的关系密切,两种从价值取向上来说是统一的,它们都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和建设者,两者的着力点都落在育人上。这两者的合力,就是教育管理沿着德育的既定方向表现出的教育管理效率。
初中教育管理和德育的联系还表现在,初中教学管理是德育教育的最基本途径。相对于其他课外活动的管理以及实践活动管理而言,初中的教学管理是系统的传授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科学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初中教学管理并不是没有否定德育教育,德育应该是教学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2.教学管理和德育的有效融合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要与育人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管理要与德育紧密融合。要保证教学管理和德育的融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要重视合力的作用,初中教学管理要许多因素一致协调。从合力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管理和德育的结合是学校领导的出发点。只有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中去综合地、科学的考察教育活动,才能使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在处于和谐的状态中,进而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考虑两者结合时,不能将德育局限在某些活动和课程上,不能将教育教学看成仅是学校的分内工作,要把学校内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明显因素和隐蔽性因素等等都结合在一起思考。这样,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角度会更新,使两者在教育教学系统中取得最佳优化的效果。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围绕这教学管理为中心的,在德育的教育中有很多的因素有双重性,如果机械地将两者割裂开,而不从合力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就谈不上两者的结合。
第二,学校要树立全面渗透、全体参与负责的全体意识,充分发挥老师的教育优势。说到教学的德育,家长们更多的是想到政教处与班主任的职责,而教学管理与德育相关则不是很大,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在理论上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在实践上会使德育和初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严重的脱节。在初中教育工作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和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汇点的作用。要使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老师认识到自己是教学的管理者,又是德育的实行者。这是保证教育管理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关键。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老师在教学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而德育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
第三,教育管理与德育要找到最佳结合途径,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两者有机结合最主要的渠道。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大纲中,把初中生的学科教学作为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最经常和基本的途径。所以,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上。这种结合的意义在于,顾及到了教育管理的特点,使德育管理的工作着眼点在于从单一的学科到所有的学科,从即时的教育活动为主转到正常的教学管理为主,使德育管理找到能够依赖的客观依据,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重新来教学管理的规律,考虑到教学管理的计划,使教书与育人真正统一并落到了实际工作中,因而老师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管理和德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对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强化过程,而不应该削弱。但是我们应当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并不是唯一的渠道,我们强调主要渠道的重大作用,但并不是排斥其它教育的形式,有些教学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不仅需要,而且显得很重要,这些渠道的作用是互为补充的,片面的强调某一渠道都是不正确的。
3.教学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渠道
第一,德育要素在教学组织管理中的运用。老师的教学组织管理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初中通过课堂的组织管理活动,利用德育因素,实现教学管理中的德育目标。在教学中,老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学生们集体学习,对学生们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老师提出学习和纪律要求,还要进行检查和监督。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老师的教学任务,又对学生们的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培养了学生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突出发挥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品德教育。例如,在课上,老师通过教学的组织管理,是同学们各司其职,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严于律己的精神和关心集体的思想。在老师教学的组织管理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很好的督促和检查,并且认真总结,老师要正确的处理好表扬和批评的双向关系,有助于老师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多发现一些积极的因素,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表扬程度,去激励学生们不断的向上发展,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德育因素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教学管理是完成初中教育管理任务的方式。学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老师只重视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忽略了教学方法在德育方面的巨大作用。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对初中教学管理的德育教育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学家对六年级的学生做过许多调查,例如,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是哪节课、具体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好的教学方法好对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课堂教学中有两条主线,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线索,它们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会有德育和智育双赢的良好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管理中的品德教育,老师可以采取很多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并所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法,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德育的内容感兴趣,更乐于接受,而且促使学生不断的克服学习困难。学生们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课,基本上都是老师运用教学方法最好的课。
三、初中教育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管理工作。这对我们初中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班主任
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班级是初中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初中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组织者与管理者,作为班主任,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1.班主任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班主任受学校的委托,全面负责、教育以及管理班级,而其中首要的工作是了解班级里的每位学生。通过对学生们的全面了解,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方案,从而避免教学工作的简单化和盲目性,克服教学管理中的一般化和公式化的弊病。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分析观察法。班主任除了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外,还要分析具体的观察目标,准备好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老师要进行多次和反复的观察,及时的分析处理得到的信息。二是分析资料法。通过书面的材料来全面的了解学生。这种方法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学生们的历史情况、现在的状况、发展变化的情况及其未来的趋势。但老师运用这种方法时,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不能戴着有眼镜看待学生们的材料。三是访问法。班主任运用访问的方法,获得学生们的情况,但是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了解学生时应关注的问题
老师在了解学生们的过程中,要克服个人情感效应的偏差。例如,当班主任和被了解的学生个人较好或较差时,都会造成结果的失真,所以需要班主任老师克服个人情感上的认识偏差,二是定势效应的偏差。班主任要克服同类情况的干扰,摆脱传统的把学生纳入主观的某种类别中,却忽视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造成结论和实际的不相符。三是从众效应的影响。班主任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许会主动的放弃自己在调查学生的过程中得来的观点,而是自觉的接受其他教师的建议,从而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了一些偏差。
3.大力加强班集体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能
班集体是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初中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最直接环境。老师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可以使班级管理工作达到很好的效果,促使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老师要形成强大的班集体管理核心。班长作为班集体的带头人,要有突出的管理能力,还要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质。老师在任用班干部时,要解决好好具体的指导性工作与放手工作的关联系,不断提高班长个人的素质,同时培养其他学生干部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学生监督和自我批监督的关系,老师要培养班干部们严于律己以及民主的思想;使他们时刻保持着奋发图强的斗志,时刻想着班级的工作,树立干部们积极为班级体服务的大局意识。还要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管理制度。要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班级制度的规划上来,确保学生们能够按自己的要求落实工作,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的形成。
4.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个人心理、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许多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作为重要工作加以关注,老师要积极的与孩子的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且要及时的互通信息以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帮助学生们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品德障碍的解决。品德问题是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它主要的表现是学生有攻击性行为,会说谎和盗窃等等行为,这些不良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心理上逐渐形成的,它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处理。此外,随着孩子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自尊心的增强,孩子们会出现逃学等方面的行为,对此老师要和学生平等的相处,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倾诉学习的问题,让他们发泄出来以会缓解其压力,帮助学生们恢复自信。
5.加强学生们期教育的质量
初中阶段,学生们陆续步入了青春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会发生巨大变化,非常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老师要帮助学生们理性地处理性冲动。班主任要与教师、家长要相互配合,使孩子们获取正确的性知识,培养孩子们进行自我调节,加强其内在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们青春期的合理性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适当加强男学生的集体交往,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疏导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此外,教导学生们正确的对待早恋问题。老师借助各种手段与教育活动,指引学生们正确的认识正常交往和早恋的分别,引导他们如何和异性交流;对待早恋的学生,要保护他们自尊心,在尊重人格与情感下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老师既要尊重学生间纯洁的友谊,又要使学生明白早恋的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既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也有活泼的自然天性。班主任是朋友,又是师长,老师们要扮演好每个角色。要针对初中生的具体特点,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环节,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道德情操与良好素质的人。
四、建立初中生的自主管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对广大的学生,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要突破固有体制的机制障碍,把教育引导到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对于人才的培养体制方面学校要取得新的突破。
初中教学要建立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们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建立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系。
1.给每个学生创造的机会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相信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们去管理各种事务,而不是把班级的管理任务交给少数能力突出的班干部,把大多数的学生放在被管理的位置上。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初中生已经具有了自治的倾向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具有了初步交往和思考的能力。广大学生们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如果这些人能真正的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的管理效果将会成倍的提高,那么班级的发展会有强大动力。初中生处在青春期中,身心趋向了成熟,这样逐渐增强了学生的成人感,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们的心态与表现,给学生们创设机会。班集体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沃土,班主任则是学生的引路人。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老师要善于在学生的面前,在发展最感疑惑的学生面前,要让他们打开精神领域,让学生们在这个领域里,处在一个高度。所以班主任要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同时要鼓励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因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是集体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成绩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
2.实施班干部的竞争上岗制及学生值班制
初中生入学时,老师可以指定一些人为临时班级负责人。在同学们彼此熟悉之后,依照民主选举的方式,全体学生重新选举班干部。教师在班内总动员,争取让学生们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之后参与竞选的同学发表竞选演讲。最后全班同学实施选举,推出公认的干部。运用这种正确的方法使学生产生一个优秀和奋发向上的班级管理班子。这样的民主选举给大部分的同学一个锻炼的好机会,积极参与的好机会。此后,在班内实行了学生值班制,按照学号的顺序,值日的职责主要是,保证班级规章制度的施行,好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仅是老师来管理大部分学生,而是学生们能管理自己。所以,为了让学生们能自觉管理自己,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制定班级规则。鼓励学生们换位思考,要求学生们以主人的身份共同制定符合学生们实际的且被学生们公认的规章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要得到学生们的认可,便于组织实施,另一个方面,制定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们自我进行教育和激励的过程,学生献言献策,制定班规,对自己进行约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开展班级活动的好处有很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品德,发展学生的特长,锻炼他们的意志。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是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班集体发展的促进剂。
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在班级活动中,老师要作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们独立的组织和开展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学生们通过参加班级活动,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权,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会更协调,学生们在集体活动中锻炼了责任意识,从而建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4.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创造的生活方式与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成长,学生在班级的文化氛围中,体验班级先进文化。教育学家说过,无论是花草,还是标语,或者是板报广播,都可以从审美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便挖掘育人的功能,最终连教育也有可能产生积极作用。班级的文化要从学生们自己动手布置开始,每位学生都可以设计教室的方案,最后大家评选出有创意的方案,通过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形成人人爱护班集体,人人管理班集体的局面。学生们在参与中展示了自我,进而肯定了自我和发展了自我。
五、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教育,将发展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技术是初中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不断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注重教育过程,是提高老师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期,不断规范教育信息技术的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1.初中教育信息技术的常规管理方式
第一,教学硬件与软件的管理。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要建立明细账目、实物的流水账和固定资产数量,并建立信息设备的明细目录,按照录像带、教学光盘、多媒体光盘等等项目加以分类登记,这些目录要提供给老师,使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心里有数。信息技术设备分类存放,要禁止和其他的设备,药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破坏性因素对信息设备的损坏,信息设备的合格证和保修单等重要资料要妥善的保管,以便于维修和查用。学校要安排懂技术,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设备的专门管理员,并且制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设备的管理、登记、保养维修、损坏追究、安全使用等制度。
第二,教学的应用管理。我们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纳进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之中,完善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评价体系。正确的落实使用登记,把老师的工作纳入量化的考评内容中,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等。建立多媒体教室的各项制度,使多媒体教室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形成知识以及技能为重点的学生评价体系。济南的许多学校建立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将老师的工作纳入信息考核系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比。
第三,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与管理。不断加强对现代技术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及工作计划,加强老师的理论以及老师教研技能的培训,不断的落实教育研究的过程,总结经验与成果,并在全体老师中推广应用。
2.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管理教学档案
学校要制定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发展计划,技术设备登记造册,制定设备管理的使用制度,完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登记老师的设备使用登记表,规划老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计划,建立老师优秀成果积累的档案。
3.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工作要由校长统一管理,学校各部门要依照具体分工具体负责。做到规范制度上墙和管理成册,重视老师教学的登记工作,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全面的提高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以及信息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老师的各类登记表以及对学生的考核记录分,要一学期装订成册,由教学部统一进行保管。各教学部门在这些基本要求上,针对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富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大力推进、积极的发展教育事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学校优化教学管理措施,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提高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不断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使我们初中教育必须要做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初中阶段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和谐、全面、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总结: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优先发展教育的目标,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从初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初中学生的自主管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希望给广大的初中教育工作者以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