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事物是相对的,新与旧、美与丑、真与假、宏大与微小……这种差别上的互相对立、不平等,毋庸多言,都被认为一种常识。
但有时又常常会被社会中一些相对的客观事实,百思不解,似乎又超出了常识范围。
譬如:才识浅薄者却能高官厚禄,品格鄙俗者却是地位煊赫;知识渊博者却怀才不遇,德行美好者却地位低微……尤其是在眼花缭乱的商品经济社会里,民主与法制还不怎么健全的体制下,荣辱则以钱财多寡、权位高低为标准,促使自己的心境在焦虑、浮躁、抑郁不平的飘摇中不能稳定。于是,便有了“愤世嫉俗”的心态,“生不逢时”的牢骚,便有了思想上的动摇、失落和愤慨。
追其原因,大多只看到了事物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而没有看到事物自身对立的这一面。其实,正是这种相对主义不完全的反映,也就有了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示郁闷和愤懑的心理。如果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会有所认识和了解了。
环顾自家的居室摆饰,上千元的全自动电脑洗衣机,可谓劳苦功高,为何只能默默地在卫生间工作;几千元的电冰箱,清廉刚正,为何只能屈居厨房……这些高档的电器似乎永远也不会被安排在亮爽温馨、匀称舒适的客厅之中。相反,一只描绘花草的抱枕、一朵华而不实的绢花,却能堂而皇之身居典型环境,唯我独尊地进入大庭广众的视线中。面对这种“生不逢时”、“地位不平”的相互对立,何以不“愤世嫉俗”地把洗衣机搬到客厅?把电视机挪到厨房?把电冰箱放到卫生间?
倘若辩释:居室摆饰并不是以电器或绢花的自身价值来布置的,而是依照它们内在的规律运行,在居室中它们相互并存、相互依赖,如果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布置,居室岂不乱了套,这日子还怎么过?所以它们是不分“是”与“非”的。
如此,便要为你拍案叫好!因为起码从家庭的摆设,懂得了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有它的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同样有它的是与非。“是”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非”的变化也是没有穷尽的。所以通达的人是不会走划分“是”与“非”这条道路的,而是以明静的心境去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
自然万物、人类社会、命运,不变只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
在绝对的总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尽管都是相对的,实则各个依然平等。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没有什么东西不可。善与恶、忧与喜、荣与辱、强与弱……它们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无论变化大、变化小,表象清楚、表象模糊;所以在变就是因为它存在矛盾,从道家的思想观点看,它们都是可以相通为一的。了解这个“通而为一”的道理,就能获取内心的平静,不会再有“愤世嫉俗”的成见,不会拿“荣辱以钱财多寡、权位高低”来衡量人生,这就是因任自然的道理。
顺着自然,认识变化,承认变化,就会自觉地养成全面、长期地观察事物,尊重客观,顺应变化,适应生存的能力。所谓顺应变化,适应生存,并不是让人消极、被动。首先要了解自己、以无用寄托于有用之中,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
如此,就不会为社会的不平不公或大惊小怪、或慷慨愤词;就不会有思想上的动摇,失落和。这就叫做: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顺应事物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