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未解之谜 > \

[图文]新发现最古鲎化石较原估计早1亿年

鲎化石与鲎的对比图
 
科学家在继续寻找鲎化石
 

 
现在仍然生活在海岸边的鲎
 
发现的鲎化石

据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的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最近在加拿马尼托加巴湖沿岸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两种鲎(念hòu)化石。这些化石表明,鲎在5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于这个地球上了,比科学家们此前估计的至少早1亿年。

在最新一期的《古生物学》杂志上,加拿大科学家公布了他们这项新发现。加拿大安省皇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大卫-鲁德称,在加拿大马尼托加巴湖中部和北部,鲁德金及其同事发现了自奥陶纪来就埋藏于距今4.45亿年岩石下的古老化石,这些标本包括古代鲎的外壳碎片和复合眼。

据估计,这种被称为Lunataspis aurora的古代鲎从头到尾全长约1.5英寸(4厘米),比长近20英寸(50厘米)的现代鲎的亲属体形小许多。大卫-鲁德金说:"我们不确定古代鲎的小体形到底是因为这是块小鲎的化石,还是因为古代鲎根本长不大。了解鲎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自然环境,躲避自然灾害,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深入研究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探索新知]鲎:海底鸳鸯

鲎是什么?

鲎(音hòu),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肢口纲(Arthrropoda) 剑尾目(Xiphosura ) 鲎科(Limulidae),鲎属(Tachypleus)。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的形态特征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

鲎的生物学特性

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六月鲎,爬上灶。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