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秦始皇身边的最强神棍——李斯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其改革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但是《韩非子》的记载很简略,没有具体记载怎么焚、焚哪些。
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代。提出者是李斯。这次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有提及,比较详细。所以重点聊聊第二次焚书。焚书的缘由是一次争论。争论的主角一个叫周青臣,一个叫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以及秦王朝到底该实行哪种制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宴席宴请大臣。在敬酒的过程中,周青臣拍了一把秦始皇的马屁,说陛下"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完非常高兴,夸赞了周青臣。这时淳于越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反对说:"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一旦有事,谁来相救?况且以前从来没有搞过郡县,从来没听过国家大政方针不学习古代而能长久的。现在周青臣又在您面前阿谀奉承,可见不是忠臣。"
分封制与郡县制优劣的争论,并非二人一时兴起,自从统一六国那一天起,争议就一直存在。公元前221年,秦统灭六国。在全体官员都主张效法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李斯力驳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时间过去了近十年,大臣们仍旧在争论这个问题,可见全国意见仍旧不统一,存在分歧。秦始皇并没有就两人的争论进行评判,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宴席上的其他人,问:"你们都有什么看法?"这时,丞相李斯站了出来。李斯一贯主张郡县制,他信心满满,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李斯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倒好(中央下个文,全国都学习李斯的精神)。可事情到此还没完。李斯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他从大臣们的争论中闻到了国家分裂的危险味道。他很清楚,要维持帝国的"大一统",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所以他瞅准时机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秦始皇丝毫不犹豫,当场拍板,"就按你说的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
穿长筒靴、高跟鞋,古代生活在新疆的女子足下很时髦
-
唐朝一秀才,失恋后写下了一首诗,其中的两句至今可让人潸然泪下
-
伟大的父亲,5子4女,全是人中龙凤
-
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
许世友大战白马关,阻敌七昼夜,胡琏被斩“金刚手”!
-
为了救此开国中将,贺子珍替他挡枪,受伤达17处
-
这位皇帝“四十年不近女色”:为追求长生不老,死因却沦为笑柄
-
依潘龙:侏罗纪第三大肉食恐龙(长12米/顶级掠食者)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7日
-
独孤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距今6500万年前)
-
李淑一提出一个要求,毛泽东婉言拒绝了
-
史上三大最会作秀帝王 谁才是感动千古第一人
-
臧家庄诸城巨龙:山东巨型食草恐龙(长15米/6700万年前)
-
朝阳龙:辽宁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1.45亿年前)
-
春秋战国是什么样的朝代 是中国思想文化不可缺少的朝代
-
解密古代暴君 煮了人分肉吃的兽性君王
-
编辑如何让金庸先生不自愿地成为武侠小说“泰斗”的?
-
才女为刁难和尚出一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的下联让她脸红
-
儿子登基时,她早已去世,新皇帝伤心之下为母亲家族改姓
-
真实历史当中的唐玄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你想不到
-
巨型梁龙超科:伊斯的利亚龙 体长20米(堪比火车车厢长)
-
做人要霸气 布衣将相遗留启示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朱棣?朱棣的血统带来麻烦
-
猪八戒懂姜子牙的这一做法:为何摔死琵琶精后,还要将其衣服剥开
-
东汉末年最大军阀袁绍怎么死的死在哪:病死(死于冀州)
-
瞰中国|齐鲁大地曲阜尼山圣境纪念千古文圣
-
古代女子,为何一般十三四岁就要嫁人,是古人不懂早婚的危害吗
-
拍唐朝戏,终于可以不再用明清街道了
-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后成为副军长许世友的顶头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