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原标题: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一篇报道说,作为当前婚育主体的90后00后婚育推迟的很多,而婚姻推迟又增加了女性终身不结婚的可能性。
因为先天生理结构的差异,婚姻对女性的影响远远大于男性。恐婚恐育的人群里,女性占相当大的比重。
其实啊,女人不想结婚并不是现在独有的社会现象。100多年前的自梳女,就是这样不婚女性的代表。
01
自梳女:100年前的不婚代表
古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人不结婚的前提,是能实现经济独立。
现在不想结婚的女性也是一样的,大多有比较不错的经济情况,自己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才会萌生出要男人有何用的感慨。
自梳女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那时候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在珠三角地区的纺织业,需要有大量的女工。
这些女工或从事桑葚养蚕,或成为纺织女工,都有很不错的收入。有了钱的女人,对婚姻的期盼,就不再是能吃饱饭穿暖衣了。
很多女性,看着周围每天辛苦劳作昼夜不停,却依然被丈夫虐待,被公婆打骂的结婚女性,深深替她们不值。
为了避免盲婚哑嫁给自己带来未知的伤害,她们干脆就“梳起”了,把头发梳成已婚的模样,终身不嫁。
有位自梳女说,她当时看着跟她一起做工的已婚妇女在织机旁劳作,还要时不时照料孩子,就有了不想结婚的念头。
结婚要做工养家,要照顾孩子,在家里还没地位,不如自己过着舒适。
在那个年代,资本家也跟现在一样,更喜欢雇佣不结婚没有家庭拖累的女工。
所以,自梳女的物质生活都还不错,她们去过很多地方,在那个年代,算得上见多识广了。
自梳女也是有“组织”的,她们年轻的时候结伴打工,年老了结伴养老。
在纪录片《自梳》里,自梳女一起住在养老院里,平常打打牌斗斗嘴,身体不舒服还有医生护士上门照料,平常还有护工帮忙。
02
100年不变的不婚理由
看完自梳女的故事你就会发现,女人不结婚的理由,这一百多年来基本没什么变化。
纪录片《自梳》里有一个老奶奶,24岁的时候还没成亲,但她堂弟要结婚了,当当时的习俗,姐姐不结婚,弟弟就不能结婚。现在也有不少家长以这个为理由催婚的。
24岁的姑娘想了想,与其仓促的找个人嫁了,不知道未来命运如何,还不如干脆就梳起,不结婚了,维持现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她就这样成了不婚女性。
纪录片里还有个90岁的老奶奶,她说,“我们就是中意自由。结了婚,还要带小孩,还要打工,还不如不结婚呢”。
看吧,不结婚的理由都类似,感觉结婚后的生活不如单身好。
现在很多人不结婚,也是同样的原因。
尽管现在,女性的地位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不能否认,女性在职场上依然遭受着很多明目张胆的,隐形的歧视。
我记得研究生毕业那年找工作,有个女同学是工程方向,她的男性同门都非常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连险些没拿到毕业证的都找到了,只有她一个人还没定下来。
很多单位不会在招聘简章上写“只招男生”,因为这样容易被举报,被讨伐。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依然会按照这样的标准选。
女生没被录取?对不起,你不合适。拒绝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专业不符合啦,性格不合适啦,经验不足啦,唯独不会说性别不符。
职场对女性的不友好是明面上的,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隐藏的暗箭。
千百年来,女性的角色就是相夫教子。可到现代社会,女性越来越多的走向社会,和男性一样成为社会的主要角色,成为养家糊口的主力军。
但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依然停留在大清朝。不能相夫教子的女人,事业在成功,依然是个卢瑟。
职场和社会对女性的双重剥削,让恐婚女性越来越多。
03
女性不婚,动了谁的奶酪?
本来嘛,结不结婚只不过是人生选择,就像一百多年前的自梳女,不结婚照样可以逍遥自在的过一辈子。
可是啊,总有些人,看不惯不结婚的女人,不结婚就是怪胎,就是不正常。连我一个已婚人士都看不下去了,人家不结婚,关你屁事呢?
我经常听有人阴阳怪气地说,现在不结婚,等老了就知道受罪了,住养老院都被护工欺负。
住养老院被护工欺负这事,不应该是护工的问题吗?
怎么滴,都住养老院还区别对待啊,有孩子的就好好照顾,没孩子的就使劲欺负,这护工素质堪忧,应该好好教育,好好整改啊,还能怪被欺负的人?
说到底,女性选择不结婚,只不过是做了循规蹈矩的“忤逆”者。
别人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凭什么特立独行,过想过的生活,我就得给你添堵,让你也不舒心。
要我说啊,女人不婚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遇到她想结婚的人。
这个人,不一定事业有成腰缠万贯,也不一定玉树临风帅比潘安,但他一定是懂得尊重女性的人。
梁永安教授说过,现在相爱越来越难了,主要是男性不适应这样的女性。女性渴望被理解,男性看女性还停留在“孩子他妈”这个层次。
我曾经看过一个帖子,有人给80后的成功男士介绍女朋友,女方也是80后,事业成功年薪百万的那种。
结果男方直接说,她都快40了我要她干啥,老,还不能生。
更离奇的是,很多人都赞同这种观点,40多岁的成功男性,官配就该是年轻漂亮的女性。
看吧,大清都亡国这么多年了,女性的核心竞争力,依然还是年轻漂亮+生孩子,至于思想,至于阅历,谁在乎呢?
与其跟这样的男人过一辈子,还真不如自己过!时代进步了,思想也得进步啊。
一边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身体力行的为现代社会进步做贡献;
另一边则是希望女性的思想还停留在三从四德的旧社会,这样的拧巴局面,婚姻就真的成了火坑,谁会心甘情愿往里跳呢?
其实吧,结婚还是不结婚,真的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没必要把整个社会的兴衰荣辱,都压在不结婚的女性身上。
当每个人都学会了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不同的选择时,我们才会迈入真正的幸福时代。
相关文章
-
中国自古哪个省出强兵?排名第一的日本至今后怕!
-
民间故事:两轿夫走夜路,抬走一老妪,老妪:你俩有福了
-
慰安妇及南京大屠杀新史料披露
-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一直没有使用原子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晋文公称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战役?
-
百年老照片,有一幅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一个报童在街头叫卖报纸
-
日本二战最终计划,每天一万人挖地下壕,天皇必须带3件国宝进去
-
二战美日两军各有一艘神奇战舰,它俩碰一块仗都不用打了
-
《扫黑风暴》麦自立被埋在哪里?李成阳挖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
每年春节德国一个小镇居民会宣布:今天我们是中国人
-
日本天皇首次访华,晚宴时要求撤下一道菜,为何被中方拒绝?
-
在缅甸打日军,孙立人与廖耀湘比试谁更猛,英军想捡漏,结局惨烈
-
永不凋谢的那抹红|①空山战役遗址
-
【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十期】28岁的年轻人,可以有多大能量?
-
一个只有32人的国家,竟然拥有自己的海军,美国也不敢惹它
-
为什么有人说二战中的英国,输的比德国更惨?
-
索伦人为什么骁勇善战呢?这要从他们的生存环境说起?
-
南京大屠杀司令官,离开中国时为啥带走10坛泥土?
-
“卡廷惨案”究竟是怎么回事?苏联人为何要屠杀两万波兰精英
-
日军投降后,苏联如何处置日俘,日军:最怕苏联女军医检查身体
-
美国“猎鹰9”第30次成功回收,SpaceX首次西海岸陆上回收
-
古代的幌子是干什么用的
-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本可以突围,一个小兵改变了一切
-
治病等于自杀,西方古代的医术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
[图文]北宋灭亡后宫中女性惨遭可恶金兵凌辱蹂躏
-
成立之初的苏联,列宁还活着走路很快把夫人落在后面
-
削铁如泥的日本刀,为何没有在冷兵器时代普及?缺点可不少
-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首里城突发大火,这里曾是古琉球王国的都城王宫遗址
-
揭秘苏联在美国安插了多少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