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都是著名导演,李安为什么会甩开张艺谋一段身位

原标题:都是著名导演,李安为什么会甩开张艺谋一段身位

简述

国师曾言,他和李安导演都属于老黄牛,这是讲

创作态度

电影

技法

一位在“道”的层面花心思

,一位在“术”的层面下功夫。

电影贡献

,一位属于劈碎“东亚病夫”的

开山斧

,一位属于在“敌人”地盘竖旗帜的

领头羊

。都很伟大。

艺术成就,李安导演走得更远。

当火燃烧起来的时候,李安导演

选择给这把火泼凉水

,来检验

火上炙烤的东西是否稳固

。国师则在给这把火添砖加瓦、火上浇油,有时候还会给这把火

做好灯罩打上光。

这是本质区别。

好恶

更喜欢李安导演。

比较《英雄》和《卧虎藏龙》后,会把论述的焦点

集中在李安导演为什么好。

而非国师为什么差。国师的差也只是和历史级的大师比。

他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放肆狂奔,

已经抵达

后无来者的孤芳自赏

层次。

华语电影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少不了张艺谋。

《英雄》

《英雄》出众的美术、强对比的大色块、精准宏大的

场面调度

是国师功力的体现,08奥运气势最为鼎盛。无论内核还是形式,都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坐实了国师称谓。别人能不能做奥运会总导演是一回事,敢不敢做、能不能做好是另一回事。

国师做了,做好了。

聊聊电影的主题。

《武林外传》里大嘴师傅有言:“不杀,就是和平”。以“天下太平”收束故事没有问题,战争是人类负担不起的奢侈。人类从无数次战争中学到的教训是,

非必要不战争

那哪里错了?

错在了“

一个人的痛苦

与天下人的痛苦相比

,就不再是痛苦。”太投机。王朔曾言:“是人都会投机,只有投的漂亮不漂亮的区别。”08年奥运是漂亮的,英雄不漂亮。

何以有此结论?

错位感。

《英雄》的前半段,观众代入的是刺客,积累的情绪是和主角一往无前,

一同赴死

,等的是无名的一击必杀。但大敌当前,无名选择了倒转剑刃自我屠戮,拿

剑柄象征性

捅了秦王一下。

这是对观众情绪的挑衅和背叛。传递的信息是:我能杀你却不杀。这不是顾大局,这是偷懒。是无名三年练剑却不知道为什么练,肉体很勤奋,

思维在偷懒。

历史更迭几十年,只有一次机会。长空残剑等人的自愿死亡,谋取的是七步必杀的一线可能。机会就这一次。

放弃了?

代表“我们”去杀的是你,代表“我们”不杀的也是你。这没有关系,只是电影嘛。但,最严重的错误,凭什么连我的痛苦你也一起代表了?还用“为天下”这样的伟光正理由?

已经在用艺术解构历史,

不妨大胆一些。

21世纪了,一个更加进步的文化环境,一个现代思想武装过的头脑所做的历史反思。在

较为安全

的电影表达里,非但

没有做“失去兽性”的勇敢尝试

,还无情冷漠地抹除了人性:一个人的痛苦,和天下的痛苦相比,便不再是痛苦?

这种看似在乎所有人,

实则谁都不在乎

的空话极度伤人且站不住脚。换言之,国师在最该花功夫的地方,偷懒了。

所有生命都很珍贵。

每个人的痛苦,对个人而言都像大山一样沉重。无论时代在不在乎,个人的情绪体验都是珍贵的。不能用如此傲慢的态度代表所有人,并且说,你的痛苦不算什么。

这是英雄最失败的点。面对历史已成定局的素材,手里

握着一群凭空捏造的人物

,不杀的理由应该更值得深思,更不容易推翻。

刺客是工具,怎样让工具获得人性。让人性面对庞大的“宫殿”不会被

万箭齐发

淹没,依然掷地有声,要比说个人的痛苦不算什么更值得深思。

天下人的痛苦,是由个人的痛苦聚拢而成的。

《卧虎藏龙》

反观《卧虎藏龙》。

故事的落点,停在了玉娇龙身上,一种《末路狂花》式的自由决绝。这就显得《英雄》里无名在秦王暴政和天下和平之间的摇摆,还不如一位女子干脆痛快。

谁小人,谁英雄?

李安在武打层面的处理像他本人一样温和,感官刺激不强烈。轻功这种理想化的技能在《卧虎藏龙》里都是写实的,所以这部电影重意境。作为小说改编的电影,李安的“无原则”反而助力良多。“毁掉原著拍一部好电影”还是“忠于原著拍一部烂片。”显然他选择了前者。

李安导演说:“碧眼狐狸只能算个小坏蛋。我就想让玉娇龙权充反派,一个阳奉阴违的叛逆少女。”

文本互为对照的俞秀莲,作为行走江湖的女侠,

内在反而很服从

,只要李慕白愿意和她远走天涯,她愿意放弃一切。甚至不及周迅《龙门飞甲》里塑造的凌雁秋独立、自由、洒脱。

李慕白的情绪像赌徒,不求赢,藏匿着严重的自毁倾向。与之相比,英雄里的无名单调了许多。无名是勤奋的刺客,三年来不曾有一刻懈怠的自律和国师的自律异曲同工,

注重了形式,没有认真思索为什么要练剑,为什么要杀秦王

。空洞的自我感动。

杀与不杀的判断是残剑灌输的。无名内在的思索让

李连杰刚正的气质掩盖得一丝不剩

。但做出决断的是梁朝伟饰演的残剑。这是英雄错位的第二点。

电影里的错位,现实里也有巧合。李慕白的角色原本属于李连杰,没能成行,换了周润发。李安导演说:若是李连杰来,就会把故事的侧重点放在俞秀莲和玉娇龙身上。来的是周润发,于是李安将故事的文本暧昧化,形成多人的感情纠葛。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罗小虎四人中,只有罗小虎是自由的,敢爱敢恨,其余三人颇多纠结。

陷入爱情的人会做选择,而

选择会显出来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但我开头就讲了,李安的着力点只有一位——玉娇龙。她的反叛,她内心的摇摆,投射了所有人的欲望。

以罗小虎为例:我一定要成为你的男人,让你的爸爸妈妈看得起我。这不是爱,这是自私。通过别人的肯定获得自我肯定。这是媚俗,这是讨好,这是成功学,

但唯独不是爱。

悲哀的是,成功学里的桥段,他允诺玉娇龙的未来也没有实现。没有功成名就,没有风光迎娶,他的所作所为和出场时没有区别:劫财和抢婚礼是

同一种驱动力

。罗小虎依然是一只尚未成长的小虎,而玉娇龙的心早已有了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李慕白的剑意是“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编剧王蕙玲取自《老子》,比李安原本选用的《庄子》“庖丁解牛”更为宽阔玄妙。庖丁解牛像西方思维,太写实。中华文化里的阴阳和道法需要更加虚浮的表达,是为意境——一种能感受到但是说不出来的东西。

于是竹林那场戏,多了些情欲纠缠的意味。此处显出李安导演用人识人的本领,周润发豪气干云的形象,被他用的柔肠百转。王蕙玲更是直言,周润发的眼睛来演就够了。“同一个眼神,可以看敌人也可以看情人。”

周润发是屠龙刀,李安当倚天剑用了。

《卧虎藏龙》的特点:武打不爽文戏“拖”。因为李安对大侠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同。明明武侠是一场梦,为什么能够调动所有华人的情绪?背后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所谓大侠没有内劲,打起架来争勇斗狠,拽得二五八万的,这是真正的强大还是外强中干?这是用外在的坚硬隐藏内在的懦弱?

人和国家都一样,

最强大的部分,应该凸显在对弱者的态度上。

从这一点看,李安用周润发的方式没有问题。反而让周润发更加应对自如,用电影里的台词讲“更舒展了”。

而且,其他人只是陪衬。周润发、杨紫琼、张震全是陪衬。

内核是——玉娇龙。

章子怡是为电影而生的女演员。

出身富贵的玉娇龙,比野蛮生长的江湖人更不易驯服。“

说不清她的动力是什么,说不清她努力挣脱的是什么。”

《卧虎藏龙》和《钢铁侠3》一样,剖析的是大侠的心理困境。李慕白到死都没有找到的出口,李安让玉娇龙找到了。

很多人觉得玉娇龙是绝望自杀,我反倒觉得玉娇龙是羽化飞升。

玉娇龙的“纵身一跃”和《末路狂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不是妥协,是一种反抗,是一种选择,是对自己真诚。这种无因的反抗,就是

在困顿的武侠世界里,可以决生死的自由。

这种自由,西方叫存在主义,我们叫“不苟活”。能同时兼顾存在主义和道教文化的,还能在人物处理上如此狠辣决绝,也就李安了。

《少年pi》

原本想一笔代过的,但又觉得太不认真。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解读足够多,足够好了。不知道我还能贡献什么有用的观点。感受就是狠,太狠。把宗教拆了,把亲人朋友都吃了,只为表达三个字:

别绝望。

聊聊柴静和李安的对谈吧。

柴: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对,可是那就是

不够好。

柴:这个电影让你发现了自己的什么呢?

李:心里面还是有

那头老虎。

这就是李安和国师产生本质区别的根源。

李安和张艺谋都能找到心里的老虎。李安会去试探,会去释放,会看看这头老虎释放出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后看看这个后果怎么样才能约束或者是

用遗忘的方式处理?还是用平和的告别?

而国师

对心里的猛虎

所做的选择,和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

回去。别捣乱。

两种幻想的破灭

《色戒》和《冰风暴》一起说。

《色戒》冒犯了中国人的情感,《冰风暴》冒犯了美国人的记忆。1973年,一个无聊压抑的中产阶级家庭,一个道德混乱、意志消沉、精神涣散的“美国”。六十年代末的热情,在七十年代初通通偃旗息鼓。

《色戒》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错位:

观众情感错位。

抛却对三场床戏的猎奇心理,能看出这部电影深意的观众,在意识上也无法共情。因为李安拍的不是建造,

拍的是废墟

。在民国那个表面浮华的废墟上,没有理想主义盛放的土壤。

于是《冰风暴》和《色戒》分别讲述了

中美两国春秋大梦的共同覆灭。

李安真的狠。这就是属于他的命运。因为学贯中西,但又对哪一方都不依附,或者说哪一方都不愿意对他完全接纳。所以一直才能拥有局外人的清醒和勇敢。

对待中国会大胆言说,学生气的“运动”是经不起推敲的,

用更邪恶的拯救方式

,去拯救一个早已被邪恶浸染的灵魂,

得来的会是自取灭亡的结果

对待美国会大胆言说,你们的狂妄和性解放只不过是可笑的借口。你们在记忆上,相比较直面不堪,更愿意选择遗忘。那你们宣扬的强大,就是本质上就是一场虚荣带来的狂欢。一旦外界“越战、水门事件、石油危机”给你们的虚荣和浮躁施加一丁点压力,你们就会显露出混乱、自私和冷漠来。

费心构建的家庭和爱,也不过是个一戳就破的纸老虎。

《中场休息》

这是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也是李安的中场休息。

如果没有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尝试,

李安不会拍这部电影。一次技术领域的突破,一个轻巧简单的故事。一次沉浸感的尝试,这部电影的全部就是这些。

故事内核更加简单,中国的网民对这一套非常熟悉。

反讽。

作为英雄归来的士兵,对浮华的和平产生了不适。

我们保护的,就是这样一群玩意儿?我们回战场吧,那里才是家。

美国你真棒,李安你真狠。

李安的下半场表演还没开始。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期待《马尼拉之战》!!!!!!!!!

《饮食男女》

中国式家庭关系的解构。

这是每个重视家庭关系的中国人需要解读的必修课。

那些暴露出来的不和,那些心照不宣的隐秘,那些为了秩序做出的牺牲。

饮食男女欲存焉?我一只单身狗,解读不了也没有必要解读。

十年内再看。

结语

李安和张艺谋都能体会传统文化里

压抑人性

的东西。

张艺谋选择的是顺势而为,让压抑的更压抑、让沉默的更沉默、让牺牲的继续牺牲。

李安选择的是

击碎

。张艺谋一直在捕捉外部世界的变化,李安一直在往人性深处走。奇妙的是,向里走的人,反而找到了出口。

李安说: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想要相信什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已经在变化了。如果说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变化,只有变化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人只能靠自己,

活着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

国师已到古稀之年,李安导演也很老了。这几年碍于身份,他显得

更憔悴,更无所依凭

。但他们依然在学习和探索,作为晚辈,能表达的只有敬意。

红尘旧事,都付笑谈中。

两座大山就在这里。

登不登看后来者。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