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聊聊你未察觉的世界电影大趋势

原标题:聊聊你未察觉的世界电影大趋势

前情提要

X:王笑楠、博士、全国艺联选片人

Y:胤祥、博士、北京电影学院讲师

中东欧国家电影发展近况

X:9月份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我们对即将上映的几部中东欧影片整体上进行一个发布,这些影片基本上也都是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作品,所以我们邀请这些影片的导演录制了视频参与电影节。

所以从社会主义时期这些国有厂都逐渐消失了之后,到现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以及现在的状况您再给梳理梳理。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国家的故事和形象能在银幕上可见,这个事就一定要国家来支持。

要是商业片就是我卖了多少张电影票,没了。为什么要看别国的商业片?作为一个中国观众,你会想看一个罗马尼亚商业片吗?罗马尼亚不是没有商业片,它连综艺电影都有。还有各种喜剧,我看国产喜剧不好吗?

另外罗马尼亚导演也可以申请别的国家电影基金,尤其是找到一个合拍公司,所以他们经常去做合拍。

基本上就靠这些公共基金就把这些电影运转起来了。当然电影节也靠这些片子衡量自己的工作指标,就是创投出了什么片子,基金资助什么片子,这些片子去了什么样好的电影节。

当然你说对片子有什么影响,是这样的,可能会引导导演选择更普适性的主题。因为比如喜剧,尤其是基于方言的喜剧,不是这方言区的人,根本不知道哪好笑对吧?

X:其实喜剧向来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类型,它可能是很多个国家最受欢迎的类型,但是通常出不了国门。

X:创作方面,冷战结束之后,到现在东欧电影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从题材上,美学风格上,包括一些重要的潮流。

还有一个宗教题材复兴,社会主义时期相对被压抑的宗教,宗教题材上波兰就特别爱拍教皇,艺术电影就会讲宗教传统和新观念的冲突,等等。

另外大家拍喜剧,拍犯罪,有一些之前不让拍的,赶紧再拍一拍。

然后还有战争,这个题材特别多,波黑就一直在打,波黑导演日巴尼奇最近的《阿依达,你往何处去?(艾达,怎么了)》还在拍波黑战争。

包括女性、性别议题等等。

还有一些问题,比如阶级分化,尤其是暴富,他们通过资本化,包括各种不正当的渠道,成为新贵阶级。

Y:对,算是十几年来国际电影节上最风光的那一批片子。比较谈社会问题,特别现实主义,中国观众看感同身受,大家都特别喜欢的《毕业会考》《孩童姿势》基本不用改,在中国就能再拍一遍。

波兰的帕夫利科夫斯基,代表作《修女艾达》《冷战》,黑白画面、构图很独特,也影响了一大堆片子。

罗马尼亚新浪潮与法哈蒂合流

X:比较重要的潮流和影人,再重点说一说罗马尼亚新浪潮吧。其实罗马尼亚新浪潮到现在是不是已经风气渐弱了。

Y:有点翻篇了,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罗马尼亚新浪潮和法哈蒂最后合流了。

《毕业会考》特别典型,如果大家看《四月三周两天》和《毕业会考》,你会发现这两个片子其实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蒙久吸收了一点法哈蒂,social drama社会剧或者社会情节剧,特别强的戏剧冲突。

罗马尼亚导演慢慢也都在转型,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拉杜·裘德,一开始他是普优的副导演,普优是新浪潮的旗手,也是风格的发明者。

包括蒙久现在越来越情节剧,其实现实主义跟情节剧是两个概念,现实主义可以一点不情节剧,也可以很情节剧,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是法哈蒂,但也不是他首创,他做的特别好。

比方我现在去电影节,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不看伊朗电影,因为伊朗电影被电影节选择大概率还是一个社会情节剧,法哈蒂那种故事,有的时候可能是宗教有的可能是一些什么特别国情的这种事情。

像“血钱”这种事情,就是你杀了人,你要么给钱,你要么判死刑,当然女性的钱是男性的一半,这种故事法哈蒂拍完之后,后面还有无数电影在拍,就让人觉得“有完没完啊”。

罗马尼亚也是一样,我看到又是“一天一夜”,又是“历史债务”,能不能讲点别的?看多了确实挺烦的,所以转变也是必须的,而且一旦体制化成一个方法之后,就意味着有点过时了。

什么东西都不能总是跟风。我们去电影节,就是要看不一样的片子,要都还是这种东西,就觉得没完了。

未完待续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