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科技巨头们为什么要“跨界造芯”?
原标题:科技云报道:科技巨头们为什么要“跨界造芯”?
科技云报道原创。
在“缺芯”浪潮持续发酵下,“跨界造芯”被列入了半导体行业十大热词。
无论是车企、手机厂商还是互联网大厂,都接二连三的扎进“造芯”赛道,甚至于连地产、家电、百货、水泥厂等企业也直接横跨到科技业开始造芯之路。
3月9日,苹果公司发布“地球最强桌面级处理器”M1 Ultra,将去年10月份发布的M1 Max的集成度翻倍,其CPU和GPU性能与功耗表现吊打当前最强芯片表现,远远领先其他芯片公司。
其实,早在2010年苹果发布iphone 4明确向外界宣布自研处理器A4后,“造芯”就已经不再是芯片公司的专场,谷歌、特斯拉、微软、百度、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接连入局。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造芯”之路都耗费巨大,但为什么汽车、手机、互联网等大厂们还是要扎堆造芯?它们造的芯片和专业芯片厂商有什么不一样?更进一步,国内大厂投入造芯,能缓解芯片短缺、卡脖子的困境吗?
“跨界造芯”的互联网云巨头
近年来,头部科技公司的行动出奇地一致:无论国内外,都将目光放在了“芯片”这一领域。
先是手机厂商如苹果、华为、OPPO,纷纷下海自研AI芯片。
2017年,苹果A11 Bonic问世,首次采用自研GPU,首次搭载神经网络引擎,开启智能手机AI时代;华为“昇腾”系列芯片出炉,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军AI处理器行业;OPPO也明确进军半导体,打造自研芯片。
同时互联网公司如谷歌、亚马逊、BAT,也开始有所行动。
国外如谷歌,2014年就开始为数据中心设计服务器芯片,2019年更是在印度组建芯片团队亚马逊AWS也在2018年底披露了首款自研云服务器CPUGraviton。
国内如百度,2010年就开始采用FPGA自研AI芯片,2021年百度昆仑芯2发布即实现量产。
阿里,2018年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入局AI芯片,2019年首发AI芯片“含光800”。
腾讯从2018年开始对燧原科技进行多轮投资之后,在2020开始自立门户下场造AI芯片。字节跳动,2021年被曝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
至此,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全部杀进芯片的领域,展开竞争。
BAT们的对手不光有英伟达、高通、赛灵思这样的国外芯片巨头,还有寒武纪、地平线这样专注于研发AI芯片的创业企业,也有华为海思这样的国产芯片头部企业。
互联网公司投入这么大的成本造芯,究竟看中了什么?
当我们把目光转到全球的互联网公司,会发现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几乎所有涉及云计算和AI的科技巨头都在做芯片。
这些云巨头做的芯片,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 服务器CPU
服务器CPU主要集中在ARM服务器CPU。我们可以看到在ARM服务器芯片布局的包括:亚马逊AWS的Graviton2;阿里的倚天;华为的鲲鹏等。
- 云端AI芯片
例如:谷歌的TPU;阿里的含光;腾讯的紫霄;华为的晟腾;百度的昆仑等。
- 云端外设芯片
例如:AWS的nitro的一些网卡芯片、存储芯片等;华为、腾讯也都有自己智能网卡芯片等。
那么,这些芯片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互联网公司,它们的去向主要是自家的云服务器。
近几年,中国的云业务市场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达到2091亿元,增速56.6%。
巨大的云市场背后,是规模庞大的云服务器。
根据Canalys的数据,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头部四家云服务公司为阿里、华为、腾讯、百度。
其中,三家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均超过百万台。
为了能让数亿互联网用户快乐冲浪,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而云端AI芯片、服务器CPU芯片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AI芯片”之名源于它的用途,从技术路线上,GPU、FPGA芯片和ASIC芯片,都可以被用来做AI芯片。
AI芯片与CPU相比,具有更多ALU(逻辑运算单元)。换句话说,两者是全才与专才的差别:CPU能够执行复杂指令,但算力因此受到限制,AI芯片虽只能执行简单指令,可它的算力却比CPU高得多。
恰巧,AI的训练和推理,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用不到那么复杂的指令,用AI芯片代替CPU往往能事半功倍。
为了开发最适合自家云计算和AI业务的芯片,互联网云厂商纷纷自研芯片。
AI芯片就用在这些运算、推理的云服务器上,提高它们的算力。而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芯片,则是对标X86服务器CPU芯片,一方面提升云服务器的性能,另一方面也为可能遭遇“卡脖子”而未雨绸缪。
大厂“造芯”的门槛
这么多互联网云计算大厂投入芯片设计,难道芯片设计就没有门槛吗?
事实上,造芯有三大门槛: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成本敏感。简单来说,需要有人、有钱、有量。
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厂来说,有人有钱自然不用说,但大家其实没有看到的一面是:大厂有量!
众所周知,芯片投入很大,7nm开发成本在亿人民币级别,没钱没人都做不了芯片。因此,只有量大才能分摊芯片的成本。
对于做芯片来说,量比钱甚至更重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做芯片这个逻辑本身都不成立。
例如,苹果公司每年出货几千万台手机,这个是苹果做手机SOC芯片的底气,同时这些量能够极大分摊芯片的成本。
正因如此,互联网云计算大厂们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的服务器的算力,这个数量足以激励其研发自己的服务器芯片。
一旦芯片生成出来,立马就可以产生效益,不但满足需求,还可以分摊成本。
可以说,互联网云计算大厂们的“需求”是从云里来,自研“芯片”也是到云里去。
即便抛开互联网公司自身的需求,AI芯片本身也是一个诱人的市场。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会在2021年达到305.7亿元,增长率更是高达57.8%。
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785亿元。
AI芯片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与CPU行业相比,还没有哪家公司独占AI芯片的鳌头。
这个市场养活了寒武纪、地平线、天数智芯等AI芯片创企,而近年来盯上AI的互联网公司,自然不愿放过这块“肥肉”。
大厂“造芯”任重道远
从入局目的来看,现阶段互联网大厂造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芯片“出口”方向精准,都是为了自家业务而来。
海比研究院行业研究总监宋涛认为,现在国内BAT等公司采用的“设计+应用”的芯片入局方式,对于现今芯片“卡脖子”的制造环节毫无贡献,对于“芯片荒”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不排除这些科技巨头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人才后,进军难度更大的芯片制造。
显然,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业内分析师认为,“即便科技公司造芯在未来会左右传统芯片厂的营收,但并非短期内能实现。”
一方面,通用芯片的难度和自家业务上用的芯片研发难度并不在一个等级,造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靠的都是厚积薄发经年之功。即使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放眼国际,从2010年第一款自主芯片到加载出今天的万亿帝国,苹果用了10年;谷歌2018年涉足芯片加大投入,凭借高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还在奋力追赶;三星的造芯之路开局“惨烈”,但是一步一个脚印,终在制成上超越制霸芯片行业20多年的英特尔。
另一方面,5G时代前夕的AI芯片机遇,数据在爆发式低增长,芯片行业这个蛋糕只会越来越大。
现在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仅仅是芯片行业的开始,而对于芯片生产来说,它只是半导体产业的其中重要一环。
有一点值得注意,从进入时间来看,在云端AI芯片领域,中国互联网巨头与美国同行们几乎是同时起步。
互联网巨头在属于自己的垂直领域在做精细化深耕,这对中国芯片市场精细化分工打下了基础。
同时,中国互联网巨头有一个独特优势就是,可以用于自家产品上快速进行市场验证,并快速商业化。
在芯片国产化起步的阶段,BAT等中国互联网厂商的躬身入“芯”局,或许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口,现阶段国内芯片制造还远未形成竞争格局,抱团取暖,寻求合作契机共同发展才是关键。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相关文章
-
8点1氪丨美团称大众点评不会消失;三星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及5G新品;网易Q4营收低于预期
-
AAAI2020|王培松:稀疏二值神经网络,不需要任何技巧,取得SOTA精度(视频解读)
-
爱点击卡位新赛道:营销及客户关系管理云平台
-
Lyft上市第二天破发,股价下跌12%;国美澄清黄光裕出狱新闻;Airbnb向OYO投资逾1亿美元
-
“数策股份”完成5000万元C轮融资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行业数据智能应用服务平台
-
【首汽约车联手百度地图开发网约车专业用图场景】
-
巨亏102亿,股价大跌17%!4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现出原形
-
VR/AR迎来倒闭潮?英特尔、IMAX VR、Blippar等为何放弃V
-
谷歌宣布将严厉打击Play Store的恶意评级和评论
-
是什么让10万用户选择了星瑞!
-
【虎嗅早报】传ARM暂停和华为业务往来;DHL:停收华为公司快件消息不实
-
快讯|抖音防沉迷推出新系统,青少年模式增加登录强提示
-
董明珠将在快手直播;阅文回应《西游记》授权争议;马云谈李佳琦薇娅|猬报
-
智东西早报:小米获美图手机品牌 全球人脸识别大赛中国10占其5
-
8点1氪|NBA中国遭三分之一合作品牌抛弃;汇丰银行回应裁员传闻;华为五粮液签署战略协议
-
印度挥刀,抖音不抖
-
搜狗Q1每天进账1886万,输入法日处理6亿请求成中国最大语音App
-
热点丨美国白宫官员请求延期禁华为:给供应商更多时间调整
-
DeFi们解决了一个痛点,带来了更多痛点|DeFi系列
-
以工匠精神专注IT教育,起点学院再度斩获“年度最受欢迎奖”
-
物美击败永辉,拿下麦德龙中国,全靠这个绝活儿
-
年终大考最后的锦鲤会不会是你?丨打卡赢大奖Day7
-
年度最受粉丝喜爱的QQ功能大盘点
-
为避免iPhone被封网,苹果终向印度政府妥协,同意安装防骚扰App
-
华为推自主操作系统时机已到?
-
张勇卸任天猫法定代表人,蒋凡接任
-
继孙宏斌、许家印后,贾跃亭迎来新金主,第九城市朱骏带来了6亿美金!
-
巨头公司们天天喊AI,为什么财报里没有任何显示?
-
天行健翟琨综合栏目:《暗黑2重制》D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