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博物馆“下沉”抖音水土不服?

原标题:博物馆“下沉”抖音水土不服?

最近,在上海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工作的罗维想找一些博物馆相关短视频用于工作参考,才发现相关内容并不丰富:“其中大多是旅游博主或亲子教育博主发布的打卡视频,不少博物馆、美术馆即使在抖音等平台有自己的官方账号,运营情况也不乐观。”

点开抖音搜索博物馆、美术馆,不少官方账号的粉丝数仅维持在数百人规模,其中上海一家博物馆今年刚开始运营时,粉丝数仅11人。

在一些人看来,博物馆重在展示历史与艺术,严肃内容与重在娱乐的短视频平台格格不入。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严肃文化内容更应以符合大众需求的方式进行传播,短视频就是创新的方式之一。

天赋异禀还是水土不服

打开抖音,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的官方账号“带你看故宫”已有85.5万粉丝,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粉丝数更是达到92.8万。近年来借文创产品和文物形象频频“出圈”的河南博物院则累积了12.3万粉丝。

在一些人看来,拥有丰富独特藏品、可接触世界顶级艺术品的博物馆、美术馆在需要吸引眼球的短视频平台上“天赋异禀”,然而上海武夷路上一家画廊的负责人刘先生却认为“绝非如此”。“疫情发生后,我们和北京、深圳的同行都尝试过很多次短视频和直播,但会来观看互动的还是那些熟悉的参观者。我们研究了那些热门的短视频,很难把艺术品与土味搞笑结合。即便是故宫的初雪视频,也得配上热门电视剧《步步惊心》的主题曲。”

在抖音上搜索博物馆、美术馆等关键词,会发现除“自带流量”的顶尖文博和展览机构外,不少相关机构官方账号粉丝数量寥寥,大量此类机构账号的粉丝只有数百人。

这仅仅是因为博物馆、美术馆在短视频平台上“水土不服”?点开粉丝数仅11人的某博物馆页面,目前只发布了两条视频,内容都与行政工作相关。有网友直言,“谁要在抖音上看你的内部工作小结?”

“首先是资源差异性的挖掘,博物馆、美术馆做短视频账号先是需要对自己的藏品足够了解;然后要有讲故事的能力,把藏品的故事、要素解构成符合短视频平台传播要求的内容。”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副总裁俞添以中国联通、招行信用卡等具有公共服务属性企业的短视频账号为例,“这些账号都在把自身的业务要点提炼后再进行人格化传播。”

教育用户还是娱乐用户

点开上海一家以当代艺术为主的博物馆的短视频主页,总获赞量为4.4万个,其中2019年首条视频即获得1.9万个赞,第二条获赞2.5万个,随后便断崖式下降。

获赞量最高的视频是一场海外艺术展的开幕表演:表演者头戴一顶极高的发光帽子,伴随着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跌跌撞撞地在黑暗中摸索。尽管很多人看完表示“完全不懂”,却在评论里留下了许多无厘头的解读。

罗维发现,这家博物馆后来的视频制作日益精美,以艺术家访谈为主的内容看上去也更符合场馆定位,然而光是统一的片头就占去视频三分之一的篇幅,艺术家在近乎全黑的背景里,说的话被剪辑成一段段不连贯的句子,“看起来高级其实让人云里雾里,介绍作品时连作品的样子都看不到”。一些网友直言这些视频就像“被榨干汁水的心灵鸡汤”“梦游式的呓语”。

“教育是博物馆、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之一。”曾在上海某文博场馆工作过的陈先生十分理解这家博物馆的做法,“文博机构线上转型主要还是以线上课程、沙龙讲座等形式出现,不愿与‘娱乐’关联。”陈先生透露,即使在上海,许多文博机构仍然对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持观望态度。

“文博机构越来越‘娱乐化’是一种趋势。”去年7月,长沙博物馆“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联动剧本杀《法门梦影》,全国多家博物馆、美术馆都在尝试创新参观的方式,有业内人士直言“一方面是消费娱乐需要更高级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博物馆需要更平易近人的传播渠道”。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美编:王丽雯

推广:潘奕霖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