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更人性用户才不“透明”
原标题:算法更人性 用户才不“透明”
订购机票,发现显示的价格和朋友不同,被大数据“杀熟”;视频软件连续推荐符合自己喜好的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越刷越上瘾;资讯软件不断显示抓眼球的文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来源已经被算法左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产品中滥用算法的现象越发常见。一些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者不合理地使用算法,利用收集的用户信息和行为习惯为用户精准画像,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更多商业利益。
9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要“利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治理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算法生态规范的算法安全综合治理格局”。
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算法滥用产生的各方面问题,着手对算法使用展开全面治理。5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1年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表示,治理算法滥用行为属于专项行动的8个方面任务之一。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的规定。
毫无疑问,算法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诸多便利。借助算法,我们得以足不出户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选更适合自己的那一件,得以在回家时轻松找到一条最通畅的道路。但是,算法使用者会为算法带来价值取向。何时使用算法、如何使用算法、谁来使用算法、对谁使用算法,这些问题使得算法不只是简单的“0”和“1”。
例如,当外卖送餐调度算法不只用于提高送餐效率、提升顾客体验,还被用于进一步压缩外卖员送餐时间、不断压缩平台运营成本时,就可能同时侵害顾客、外卖员和商户的权利;当产品推荐算法不只用于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口味和兴趣的产品,还被用于精准营销、广告推送时,就可能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内容推荐算法不只用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还被用于“带节奏”“引流”“蹭热点”等传播场景时,就可能涉及对正常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干扰。
在算法时代,算法的使用者能够借助计算机的强大算力、大数据的庞大基础和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通过一行行代码和一个个模型占领高地,以“上帝视角”洞悉普通用户,使得公众在算法面前变得“透明”。这也就不奇怪,算法一旦被滥用,可能“带来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治理“非人性”的算法,需要依靠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的“人性算法”。这种“人性算法”,一方面需要外部力量对算法的使用者进行监管,一方面还要通过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有关部门出台各项政策,积极推动算法综合治理,就是在引导“向上向善”的算法应用,呼吁各大互联网企业及时自查自纠,规范算法应用、制约算法功能、推动算法创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相关文章
-
腾讯2018Q3收入同比增长24% 腾讯短视频日播放量达70亿
-
网易严选如何成为品质电商的领头羊?
-
在金融科技行业被频繁质疑之时,这家公司做对了什么?
-
《光明日报》评拼多多:“假货”“山寨”横行,仍未认知到尊重消费者
-
华为Mate 20首发秒杀苹果,光环背后的三大绝招你知多少?
-
互联网下半场攻防战,解密企业四大护城河
-
阿里独占中国云计算近半份额,腾讯第二,全球老大只能排第三
-
36氪首发|「极睿科技」获红杉领投的亿元级A轮融资,用人工智能改变万亿服装业的“人货场”
-
网易云音乐确认暂缓上市,8月1日已通过IPO聆讯
-
台北医学大学联合HTC旗下健康医疗团队DeepQ成立VR解剖学教室
-
重磅!国家工信安全中心·西部中心落户重庆
-
承诺现货的小米9依旧难抢,雷军称绝对没有饥饿营销
-
gtx560相当于现在什么显卡
-
央行发声,数字的“”来了,微信支付宝何去何从?
-
微博2018年净利润5.718亿美元,同比增长62%
-
人民日报点赞:温州科创光照“双碳”之路
-
搜狗财报转亏硬件战略加重营收负担
-
最前线丨阿里巴巴拟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将“三通”全部招致麾下
-
36氪暖冬计划︱助力暖冬同舟共济寻回为商家提供免费线上平台
-
超好用的自信学习:1行代码查找标签错误,3行代码学习噪声标签
-
从成吉思汗生涯瞬间来看王兴评马云事件
-
水滴筹本质是企业,当以更专业的“生意”成就“善意”
-
“摩羲科技”宣布完成550万元天使轮融资打造财税知识系统
-
机皇竟落寞至此?三星连S10发布会都被小米9“截胡”
-
披上AI战衣的中国APP,正在让印度节节败退
-
cad格式刷在什么地方
-
亚马逊计划再发射4538颗卫星挑战SpaceX“星链”网络
-
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觉得更不安全?
-
国家防总将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