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信仰下,玉殓葬对玉覆面产生的影响,产生原因探析
原标题:原始宗教信仰下,玉殓葬对玉覆面产生的影响,产生原因探析
“新石器时代以来,随葬各种玉器在高等级墓葬中是一种常态。玉覆面就是敛玉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玉覆面出现于西周时期的背后原因,我们推测是中国传统玉文化与西方金面具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先秦时期覆面研究》一文认为玉覆面的产生应是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从玉殓葬发展而来。《肖文》认为玉覆面应是从织物覆面发展而来的。而玉覆面由中国传统玉文化与西方金面具文化相结合产生还没有明确证据,溯起源头,就不得不从玉殓葬和丝织覆面两方面对其影响说起。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孕育发展的过程,玉覆面自玉殓葬和丝织覆面发展而来,但玉殓葬现象又与原始宗教中巫术活动相关,而丝帛盖面习俗又因新石器时期“万物有灵、灵魂不灭”意识产生。所以玉覆面的萌生与原始宗教及原始灵魂观念密不可分。确切地说,玉覆面是在原始宗教及原始灵魂观念的影响下,从玉殓葬和丝织覆面中逐渐发展呈现。
一、原始宗教信仰下玉殓葬对玉覆面产生的影响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以集体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从事生产生活时,逐渐认识到他们的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有着联系。开始在积极探索中与自然界作着斗争,但同时也感受到来自自然界沉重的压迫,并对一些自然现象得不到正确的理解而产生恐惧。基于当时已经产生的灵魂不灭的意识,人们又将这恐惧与灵魂不灭的希望交织在一起,对许多自然现象作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神化了自然现象,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
原始先民面对那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无法掌控的灾难及无法预知的未来,往往会寄希望于巫术,祈望能利用巫术来消灾解难、带来安宁与希望。所以原始宗教中巫术盛行,且存在专门进行巫术活动的巫觋,巫觋被认为可以沟通神灵传达神旨,预测吉凶,驱鬼逐邪,保护部落成员。
史前时期先民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认为玉能沟通神灵,对玉存在崇拜和敬畏的心理,视为神的代表,所以在丧葬仪式中,巫觋通过用玉器作为人神联系沟通的媒介,使活着的亲人相信,死者的灵魂会被放置在身体上的玉指引通往神明之路。
这一行为既安抚了死者,又慰藉了生者,故受到先民的认可并随时间发展用玉器殓葬的现象愈来愈多,逐渐成为一种习俗。此时期虽然没有明确出现玉覆面,但在辽西地区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墓葬中出现独特的人逝去后只用玉器殓葬的“唯玉为葬”风俗。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邳县大墩子遗址中发现有玉环放置在眼眶上作为眼罩的做法;以及 1986 年浙江杭州余杭反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质纺轮及丝麻织物——氏族首领按体形着缀满宝玉珠玑的“宝玉衣”。
出土的缀饰类玉器背后钻有小孔,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玉器饰件,用来缀缝在丝麻织物上或穿缀成衣装。这些原始习俗及物件的发现已然为后世玉覆面的出现和发展作出了关键的铺垫或具有启迪性的作用。
二、原始灵魂观念下丝织覆面对玉覆面产生的影响
“覆面”一词出现较晚,通常又被称为“盖面”,是历史时期人们对用于覆盖在死者面部的丧葬面具的称呼,它的产生与史前灵魂观念盛行密切相关。
如果说史前时期在原始宗教巫术影响下,已出现的玉殓葬现象与玉环放置在眼眶上等做法为玉覆面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那么在原始灵魂的影响下丝织覆面的出现是推动和促进玉覆面产生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万物有灵论认为,灵魂是人体的虚幻的影像,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仍然存在。”这一观念被中国上古社会的先民普遍信仰并影响着先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这些影响在现今考古发现得越来越多石器时代墓葬中都可得以证实。在原始灵魂观念中,人们认为灵魂是不死不灭的,人死后灵魂将离开肉体去往另一个世界,而尸体则是保证灵魂不死不灭在另一个世界安然长存的依托,所以就要对尸体进行保护。
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中屡有发现赤铁矿粉末,例如在桂林甑皮岩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人骨的骨盆上被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末。有学者认为此类在人骨的赤铁矿粉象征着红色血液,人死后将在阴间组成另一个世界。
因此在尸骨上撒赤铁矿末,作为死人的血液,让其在阴间活动。覆面葬俗的产生,就是以原始灵魂观念中,灵魂不死不灭,尸骨是灵魂的依托这一观念为根本依据的。其次先民认为灵魂居于人的头部。由于人们的灵魂观念盛行,人们普遍相信灵魂的存在,而面部在人身体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只有它能对生、死灵魂等观念起符号性象征作用。
先民们在捕猎或战争时,杀死猎物或敌人后还必须要砍下头颅,才算是真正的杀死对手。有时也将砍下的头颅祭祀祖先神灵,或者作为人祭随葬于墓葬中。这就是认为灵魂居于头部观念的典型行为表现。
桂林甑皮岩遗址的墓葬中还发现有六个头骨,在头顶骨处都发现有人工凿孔的情况。因为灵魂居于人的头部,头骨的凿孔可能是让灵魂可以逸出洞眼。人面上的每个器官都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我国古代的经典中反复论述了目、耳、口、鼻与人的灵魂、精气之间的关系。
古人认为头颅为人之灵魂所居,以脑为人之灵气的汇集,而位于面部的眼、耳皆与脑通,为人之灵魂外示的通道鼻、口也通于人体内部器官,是吐纳精气的场所,也常被当作灵魂出入身体的通道。
所以要实现对死者灵魂的控制,就要对死者的头部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了覆面葬俗。再次先民认为死者的灵魂对活人是有危险的,先民们认为,灵魂会在人死后离开肉体而继续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为了防止死者灵魂对活着的人产生危害,就在人死后安抚死者灵魂阻止其离开身体,加之先民认为灵魂寄居于人体的头部,因此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以布巾等覆盖在死者面部,堵住口鼻、蒙住眼睛和塞住耳朵将灵魂禁闭在死者的头部。
这一做法逐渐将人们内心对灵魂的惧怕演变为对尸体的惧怕,以覆面盖住死者面部,也是为了避免见逝去亲人恐怖的容颜。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死者脸部盖一块布,是对死者的敬仰和爱护,让死者在阴间有一个安静的生活,同时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安慰,所以说覆面是遮掩死者面口,避免其以狰狞的面孔示人。
最后在死生有别观念下,认为覆面是阴阳界的分界线。出于对鬼魂的惧怕心理,人类又臆想出一个虚幻的鬼魂世界,它是人死后灵魂的最终归处。覆面应是死者与生者的分界标志,表明死者与生者的社会脱离了正常关系,正常联系,表明亡者已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三、总结
在我国“覆面”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区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现今我国北方仍可看到在人死后死者脸上被放一块黑蓝色的布,这说明在古代死者脸上有“覆面”是一个普遍现象。
但由于质地的原因,丝织覆面很难保存下来,所以可供参考的考古资料甚少。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墓主头部覆盖有一件梯形绢巾,上及额角,下至下额,绢巾上部有窄缝以露出眼睛,而下部则有三角形缺口以露出嘴部。
发掘者认为这就是当时幎目的一种。总而言之,不论覆面的产生是为了保护死者灵魂还是生者认为死者面部太过于恐怖,江陵马山出土的绢巾以及《仪礼·士丧礼》的记载都已证明了丝织覆面在当时的存在。但“覆面”只是一块简单的布,上面并没有玉石覆盖,所以认为玉覆面的产生是史前葬玉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覆面的习俗。
相关文章
-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为人知的10个细节
-
难怪日本二战时期能够在亚洲兴风作浪,放到欧洲几乎寸步难行
-
【伴公汀】带你走进老市府大楼,揭秘前世今生,2022年将变身办公场地
-
AG600大型两栖飞机成功水上首飞:我们在西太平洋有了大长腿
-
这个国家让日本人闻风丧胆,日军被埋腐烂而死,还处死140名战犯
-
邢仁甫是抗战时叛变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
苏联矿井喷出“地狱烈焰”,部长命令:扔个核弹进去灭火
-
老照片:1898年德国人占领下的青岛,清廷官员陪着亨利亲王骑马游玩
-
走进千年古盐井——自贡井盐
-
这个日本美女曾是孙中山的邻居,15岁就嫁给了他
-
影展
-
[图文]揭秘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关键人物明石元二郎大佐
-
梦里不知身是客:唐朝战俘杜环的传奇世纪之旅
-
50年前这一天,对世界影响深远
-
曾经中原王朝的藩属国,高原小国不丹,为什么至今不和中国建交?
-
日本版梅根,凤凰男利用真子公主欲吸血日王室,推迟婚姻成连续剧
-
甘肃馆藏精品丨铜燎炉
-
1930年代的包头,山西人走西口在此繁衍生息,南海子一姑娘在卖唱
-
他1个举动干掉日本20万人,多次被要求道歉,他表示自己从未后悔
-
耶路撒冷为什么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城
-
为什么现在阅兵式上不允许带实弹了? 因为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了
-
双胞胎军官的“龙虎斗”
-
潮阳东波古寨奇特的寨门和寨墙
-
从前跟风讨厌浣碧,如今才发现,她是剧里难得的好人
-
[多图]中英长江炮战之谜 新中国成立前夕外交较量
-
西班牙吕布——阿拉伯人如何用“酒池肉林”捕获一颗勇敢的心!
-
弗洛登山之战:苏格兰与英格兰战争的典型性结局
-
高丽和高句丽啥关系?名字虽然差不多,其实没啥关系!
-
【喜迎党代会】把红色资源用活用好了,潮南红场镇这个“老区”也变“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