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家园
原标题:传承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家园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康熙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塞罕坝之殇
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塞罕坝肇建
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成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
塞罕坝涅槃
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时间,将这片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高岭改造成为115万亩、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从一棵树繁衍出一片“海”,每棵树的年轮都见证了塞罕坝的成长,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从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到一代又一代久久为功的造林人,从老一代塞罕坝职工的“战天斗地”到新一代林场职工的接力传承,每一代塞罕坝人用其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精神,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践行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它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更大的绿色奇迹还在路上。到2030年,塞罕坝森林面积将达到120万亩,生态功能将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也将明显改善,绿色产业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林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路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必须始终保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劲头,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
-
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为何未接班反而被处决
-
实锤了!美搜集731部队细菌战资料牵头人,均来自德堡!
-
苏德已开战,斯大林为何还要自断右臂?真相令国人唏嘘
-
[图文]蒋介石三千佳丽打“中原大战”
-
日俄战争时的铁岭,原是俄军先占领的营房被日军炮火摧毁了
-
剧中那些出众的风尘女子,不搔首弄姿,照样能惊艳卓绝
-
52前的今天,美国人将他杀害,但英名千古流芳,成就盖世英雄
-
同为爱殖民爱干仗的岛国,英国如何看日本?
-
特写:《长津湖》在港掀起观影热潮观众为强大祖国自豪
-
英国脱欧,其实是为了回归更为强大的联盟
-
周伯通最不愿提的3弟子,一个成他情人,一个武功超他,一个非汉人
-
日本侵华老兵遗孀的战争记忆:1940年,丈夫被强征入伍
-
为什么赵国和楚国是抵抗秦军最给力的两个诸侯?
-
历时八年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之路
-
从黑龙江的“曹园”到河北的“袁府”,为何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
麦克阿瑟统治日本7年,对日本各种羞辱,临走时为何百万人送行?
-
二战时远渡重洋参战的毛利战士 隆美尔称拥有他们可征服世界
-
历史上的今天|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诞辰
-
最后一位辞世的开国上将:抗日名将吕正操的生平
-
美军走后,一支神秘部队接管了阿富汗的防务
-
日军炮兵大尉张寿芝坚定效忠清廷遭本国间谍暗杀
-
法国最畏惧的两个国家,现在一个富得流油,一个强悍无比
-
她是《罗马假日》赫本的原型,也是英女王专宠的妹妹,为何晚景如此凄凉?
-
二战后,侵华天皇裕仁为啥没受到惩处?
-
重磅!印度买世界最强纵列式直升机:俄罗斯至今都造不出来?
-
清朝也曾用过“舰炮外交”海圻号巡洋舰远赴墨西哥护慰侨胞
-
这个日军飞行员一个作死的举动,竟让10万日本人倒了大霉
-
禹城县尧山发现“仙蜕”,本来是考古大发现,却因为意外而毁掉了
-
这支伪满洲国军队,穿越三千公里,横穿苏联蒙古,只为回国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