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看看他们都是谁

原标题:​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看看他们都是谁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共同祝福党的百年华诞!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看看他们都是谁:

彭友馨:为了准确表达一句话,到处喊“妈妈”

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彭友馨3岁开始练习舞蹈,目前是学校金帆舞蹈团的团长。挺拔的体态成了她入选领词员的加分项,但因为从未接触过朗诵,她在入选后经常大呼“压力山大”。

其实,在选拔领词员的时候,专家们在面试时看中的,是彭友馨纯净的声音、阳光的性格、大方的举止。没有技巧的修饰,能表达出青少年最真挚的情感。

但先天条件再好,也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来展现最佳的朗诵状态。学习词语背后的含义、掌握朗诵的技巧……入选领词员预备队以来,这个小姑娘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养分。可毕竟才有短短3个多月的训练时间,她经常会遇到困难。

献词里有一句话:“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这句话开头的“妈妈”二字,发音既不能太实,又不能太虚,还不能用生硬而夸张的朗诵腔,得让听众有一种画面感。彭友馨总是找不对感觉,每次练习,老师就会指出,她这句“妈妈”说得不好。

“老师说,这句里的‘妈妈’要有亲切自然的感觉,让听众觉得妈妈真的就站在你面前。”一直练不好,彭友馨急得直哭,甚至哭得想妈妈了。跟妈妈视频的时候,她把难过的情绪一股脑倒出来之后,还不忘问妈妈:“妈妈,我以前都是怎么喊你的啊。”

这个练过9年舞蹈的小姑娘深知,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达标。从那天起,她反复练习,逮着同学老师就喊“妈妈”,请大家帮她指导,预备队的老师同学几乎都被她叫过“妈”了。最后,彭友馨不仅通过了老师的考核,还给队员们做了示范。

参与领词员的过程,让彭友馨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虽然最后站在最前方的只有4个人,但都会带着另外6个人的支持完成任务,我们是一个集体。”

冯琳:“红船”故里的姑娘向党抒发最真挚情感

“特别巧!10年前,五年级的我就在学校组织的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上,参加了向党献词的朗诵表演。没想到,10年后,我竟然能站在天安门广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朗诵!”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冯琳,连呼自己“太幸运了”。

与其他一起入选的同伴相比,“科班出身”的冯琳,显然在朗诵技巧和能力上更有优势。“背下一篇800多字的朗诵稿是件很轻松的事。”

但很快,她就发现了问题,背稿虽易,但朗诵可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轻松。

过去朗诵,自己仅依靠技巧就能“撑全场”,对朗诵稿并不用有多么深入的理解。“用那些从学校学到的技巧,依靠声音的高低、虚实、气息变化、韵律节奏,就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变化。”但这种“技巧派”,最多只能算是读稿子,读的次数多了,自己也会产生“疲劳感”,远达不到在广场上朗诵的要求。

为了让孩子们增加对朗诵稿的理解,朗诵稿的原作者特意来到培训基地,为大家讲解稿件的创作历程。培训老师们为孩子们安排了党史学习课、心理辅导,课余时间,则安排孩子们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电影,让孩子们通过影视作品重温光辉党史。

“我是浙江嘉兴人,从小就知道,我的家乡是革命圣地,是红船破浪启航之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冯琳听着老师讲述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看着革命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复原场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冯琳对朗诵稿的理解已不再简单浮于纸面。

当她第一次以朗诵者的身份站在天安门广场,张开口,说出第一句献词,真挚的感情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当冯琳说出“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这样的语句时,她的眼中盈满泪水,她的声音微微颤抖。

姚牧晨:“这个夏天,注定会让我铭记终生”

“其实我到现在还是懵的,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被选中的。”来自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姚牧晨说,他从海选的一开始,就有运气的加持。

3月份海选的时候,姚牧晨正在上数学课,突然就有几位老师推门而入,挑选出几位同学让做自我介绍。姚牧晨原本不在其中,就在老师们即将离开之际,一位女老师再次环顾教室四周,将他叫了起来。

这位女老师就是后来领诵预备队的指导老师刘鹏。直到现在,刘鹏还清楚地记得,姚牧晨坐在靠窗位置的倒数第三排,穿着深蓝色的衣服,形象俱佳。不过,由于坐的位置较偏,姚牧晨起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捡”回来之后,发现是个可塑之才。

虽然之前参加过“曹灿杯”全国朗诵大会、人民大会堂的迎宾等活动,但是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姚牧晨觉得自己对稿件的快速理解能力不够,为此他没少跟在哥哥姐姐的后面学习。“还有语言的表达,表情的变化,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多次的集训,让姚牧晨不得不放弃了一些东西,这也一度导致他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比如,因为时间冲突,他错过了一所中学的特长生考试,还错过了一场自己本应该担当主力的全国篮球联赛。经过老师的心理疏导,姚牧晨慢慢释怀了,“篮球今后我可以再打,但是这次献词意义重大,我的肩上担着的是中国青少年的时代使命,绝对不能退缩。”

姚牧晨已经计划好,在参加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之后,他马上就要准备7月6日举行的小学期间最后一场考试。另外,由于队友们给力,球队的篮球赛之旅颇为顺利,他已经憧憬着和队友一起冲击7月10日的总决赛了。“这个夏天,注定会让我铭记终生。”

赵建铭:非科班“黑马”的逆袭路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大四学生赵建铭,是献词的领诵员之一。因为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在集训的最初阶段,他还是略显吃劲。

虽然也曾在大学期间主持过不少活动,但毕竟之前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赵建铭对朗诵的热爱完全来源于兴趣。集训练习时,对发声气息的把控是他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有时候找不准发声位置,感觉自己声音会发虚,老师也经常指出我气息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他对身体的控制感一开始也很难拿捏准确。虽然指导老师一直强调说,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要做到有“容”有“形”,但赵建铭对面部表情的控制却没有那么容易。眼睛不够亮、笑容不够灿烂,让老师也一度替他担忧。

为提高基本功,弥补不足,赵建铭平时没少下工夫。

在集体练习之外,赵建铭一直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加练。对于气息不足的问题,他反复练习腹式呼吸,一点点地体会在发声的时候,腹腔该怎样去用力,怎样用气来托声;对于表情控制的问题,他对着镜子练,注视着自己的脸,想着开心的事,代入一种情绪感逼着自己笑。

赵建铭慢慢找到了感觉。

在基本功得到很大提升之后,赵建铭发现,自己在朗诵稿件的时候,传递出来的情感不够饱满。“情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是单纯练练气息、对着镜子笑笑就能解决的,可能主要是自己对历史了解较少,脑海里所包含的画面不够丰富。”为此,《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经典电影及一些红色歌曲都进了他刷剧听歌的清单。“积累得多了,慢慢也就有了画面感,朗诵的时候也就能声情并茂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再去看我面试时候的视频,我真的感觉变化很大,现在的我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热烈。”赵建铭说。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