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埃及出土一个调色板,它研磨的石料,揭开古埃及妇女的妆容之谜
原标题:下埃及出土一个调色板,它研磨的石料,揭开古埃及妇女的妆容之谜
在下埃及的都城格尔塞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块造型奇怪的石片,后经研究发现,这块石片其实是一块调色板,并且它还曾被用于研磨一种神秘的石料。这种神秘的石料究竟是什么?它又会揭示古埃及人怎样奇特的习俗?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到古埃及,可能读者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木乃伊与金字塔。诚然,二者都是古埃及的标志,并在世界范围内相当著名。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古埃及并非一体,而是曾经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被称为是“上埃及”,另一个则被定义为“下埃及”。上埃及是古埃及著名的农业区,其地理范围为南半下埃及部分和底比斯,而下埃及则是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异常发达。
埃及史前文化共分为两个时期,包括阿姆拉特时期以及格尔塞时期,前者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左右,后者则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左右。在格尔赛时期,古埃及以格尔塞为都城,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周围城邦进行了大肆侵略,并开始形成独特的私有制萌芽。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埃及之所以能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阶段性的过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埃及考古学家爱德华博士,一生致力于研究古埃及文化,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世界各国的学术周刊上。
1991年时,爱德华组织了一支考古探险队,向下埃及都城格尔塞进发,此次他们行进的目的,正是为了对这座古埃及都城遗址,进行一次彻底的考察,企图发现更多关于古埃及的文物。通过考古探险队员们的努力,在格尔塞地区附近,一大批珍贵古埃及文物正式出土,包括石雕、青铜器、石器等等。
除此之外,爱德华博士还在都城的废墟之中,挖掘出一块奇怪的石板,这块石板整体呈椭圆形片岩状,顶部宽大浑厚,上有钻眼,应该是方便悬挂之用。石板的正面部分,雕刻有一个母牛的头部形象,而在母牛头部的周围,还有五颗星状物,它们很可能是当时古埃及人的一种宗教信仰。在石板的背面位置,有多处明显的凹痕,并且残存有绿色石粉的痕迹。
在实验室中,爱德华博士用最先进的红外光谱仪,对绿色石粉进行了物质分析,最终确定,该物质正是被研磨之后的孔雀石,继而也判断出这块石片,其实正是古埃及人普遍使用的调色板。
此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古埃及人为何要对孔雀石进行研磨?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孔雀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玉料,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因其全身颜色类似于孔雀的羽毛,国人才将其形象地称为是“孔雀石”。孔雀石分布极为广泛,目前世界著名的孔雀石产地有很多,包括赞比亚、纳米比亚、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地区,同时在我国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地区,也都有孔雀石矿的分布。
在现代社会中,孔雀石的应用很广泛,大多数都会被充当为艺术品,但却不能成为宝石,原因是由于孔雀石不耐用,并且硬度极低容易损坏。不过对于古埃及人来说,孔雀石却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宝贝。早在公元前3750年左右,古埃及的化妆术便已经趋于成熟,妇女们学会了利用各种采集到的颜料,制成化妆品为自己打扮。
她们除了用赭石粉涂抹脖子,以及用染成黄色的乳脂涂抹皮肤外,还将方铅矿与孔雀石研磨成粉,用于制作自己浓重的眼影。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令自己看上去更加迷人,同时也能防止灼热的阳光刺伤眼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古埃及人的绘画颜料、染羽毛、衣物的染料中,都要以孔雀石作为添加原料,它几乎与古埃及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不得不感叹,古埃及人的确十分聪明。他们能利用有限的原材料,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用品,并创建一个悠久而繁荣的文明,真是令人感到折服与尊敬。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相关文章
-
村上春树再谈父亲侵华隐秘史,因此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艺术品里的历史:波斯细密画上的士麦那之战
-
他18岁成为坦克车长,奉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战封神
-
中国54式威力强大甚至能够一枪打死三个人
-
一个美国摄影师拍摄的抗战中缅印战场,今天他说“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
俄警告被当成废话:美联军战机再次呼啸而来,叙平民伤亡惨重
-
他的桃子一箱六个竟然卖到了近千元
-
英国元帅和中国上将比试枪法,结果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
日本侵略画报上的“爱国妇女”全面顶替男人解决战争后顾之忧
-
抗战老兵洪正春的心事:远征缅甸活着走出野人山(1)
-
黑龙江齐齐哈尔挖出了28枚日伪时期遗弃的炮弹
-
宾坦岛之战:马六甲海峡的血与沙
-
电影《乱世佳人》讲述千金小姐和商业间的爱情故事
-
民进党为何非要选前通过"反渗透法"?台学者称有3个原因
-
二战时远渡重洋参战的毛利战士 隆美尔称拥有他们可征服世界
-
上色老照片:莫斯科战俘大游行,镜头下的德军满脸沮丧和悲伤
-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战俘营:22名战俘舆论下选择留华
-
美团队发现二战日本战列舰残骸曾为昭和天皇“御召舰”
-
红楼梦:黛玉有伤风化,薛姨妈正幸灾乐祸,却被凤姐一句话揭老底
-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日本军队的训练让我变成了杀人魔鬼
-
二战后意大利为何没有像德国和日本那样被托管
-
城濮之战:为晋文公奠定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的影响
-
历史上哪些城市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
百年前神奇的“刀尖药”,止血生肌见效快,为何解放后就消失了
-
我国古代的女子没有权利继承皇位,为何欧洲却可以?答案很简单
-
现代战场最神秘的12项军事研究成果
-
3千年未被盗的埃及法老王墓:看看有多奢华?随葬品数量超乎想象
-
[图文]走进“高俘团”的国民党将军
-
她是民国杭州第一美人,嫁给民国才子,却招来一生的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