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人最会用“香”?两千年前的香气,至今仍然能够闻到
原标题:为什么说中国人最会用“香”?两千年前的香气,至今仍然能够闻到
说起古墓,就不由得想起一直热度不减的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作品。那些深埋地下的古墓,虽过千年,却处处透着神秘。在那样封闭的环境里,墓道里的空气非常稀薄,多数都伴随着腐味和霉味。但是,有一座墓地却非常奇特,墓里不但不臭反而散发着清香,香味持久甚至长达两三年都不曾消散。
这座散发香味的墓是海昏侯墓。
那么,海昏侯是何许人也?海昏侯乃刘贺也,即:汉废帝,汉武帝刘彻之孙,史称昌邑王。说来,这个刘贺也是够惨的,明明有皇帝命,怎奈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这个皇位还没坐热,就被拉下了台。公元前74年,被大将军霍光迎立为帝,27天遭废黜,成为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之后,他返回了封地昌邑,被削去了王号。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改封为海昏侯,在距南昌六十公里处建城。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一座古墓遭到盗掘。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了一个大的盗洞,经过考古挖掘验证,此墓确系海昏侯墓,墓主是汉废帝刘贺。可以说,该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
但是,科研人员在挖掘这座墓的时候,却闻到了一股奇特的香味。据当时的工作人员杨军回忆:“那是一种很好闻、也很奇特的香味,我从来都没有闻过这样的香气,说不清是木料还是香料的味道。到现在,我都一直记得那股香气。”
在古代,用香不是新鲜事。
中国人用香的习惯由来已久,距今已超过3000年历史。从远古时期的燎祭,到战国时期屈原的“纫秋兰以为佩”,再到汉代把香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香炉、香袋、香器。所以,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
此外,《黄帝内经》中也有了五味之一“香”的记载,而《诗经》305篇中共提到植物178种,其中,芳香类植物30余种。其实,在当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香情有独钟。小到生活中用焚香品茶,大到死后用香消毒防腐。甚至于,有些贵族死后还用香料浸泡身体,或者用香料涂抹在尸体上。这样的话,不仅能减缓尸体的腐烂,还能让尸体散发清香。
在汉代未央宫中,有一座椒房殿,是皇后的殿室。《千秋传》中曰:“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芳也千秋。”显然,古人早就发现了花椒的驱虫防腐作用。南朝宋伍辑之《从征记》里的一段记载:“刘表冢在高平郡,表之子琮,捣四方珍香数十斛,著棺中,苏合消疾之香,莫不毕备。永嘉中,郡人发其墓,表白如生,香闻数十里。”
《水经注》中也写道:“其尸俨然,颜色不异”,“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此外,无论是《千秋传》、《从征记》,还是《水经注》,都表明了中国人曾将香用于墓葬,这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像海昏侯墓这样,香味不仅奇特,还经久不散,甚至,在挖掘过程的两三年里,工作人员依然能够闻到。不得不说,这墓中之香确实神秘,古人的制香技术真是高超至极!
即便是现代人用的最高级的香水也很难持久,像海昏侯墓这样,香味能持续两三年,几乎没有哪家品牌香水能做到。因此,针对这个香味一些科学家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想看看香味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有人曾经猜想过,可能是墓室中的漆木器散发出来的,在绝氧的情况下,这些漆木器发生了特殊反应产生了香味。而且,墓室中还有大型青铜蒸馏器,这些青铜蒸馏器被水果、花生等果实填满,所以,考古专家们也猜想过,香味会不会来自于果实的芳香?
此外,还有人曾猜想过,香味会不会来源于棺材所用的木材散发出来的香味?或者说,是墓中脂粉的香气,亦或是一种特殊的防腐剂散发出来的香味。虽然,有众多猜想,但实际上,都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所以,迄今为止,这个千年古墓散发的香味从何而来,仍然是一个谜。
虽然,墓室中的香味来源于何处,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从整个墓葬的挖掘成果来看,刘贺作为一个王公贵族,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爱香之人。
按照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我们推测,刘贺的家人会把他生前使用过的各种香料以及香炉、香囊、香袋,统统埋入坟墓之中,让他继续享用。这一点,从墓中出土的香炉等陪葬品也能窥探一二。所以,墓中会有奇香也不难理解了。
而且,据了解,汉代是我国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人们不仅广泛使用本地香,还大量进口外来香;不仅使用独特气味的单品香,还使用综合各种气味的合香;不仅有随身佩带的香囊、香笼,还有用于焚香的香炉、香丸。所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文明上,香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香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甚至于,传说刘贺的爷爷汉武帝十分喜好香味,要求官员们上朝都要随身佩带香囊,还亲自设计了燃香器具——博山炉。所以,在这样一个用香达到巅峰的时代,又生在了一个爱香的帝王之家,刘贺的墓中散发奇香,也是有迹可循的。
虽然,海昏侯墓的千年香味,已经伴随着挖掘工作的结束飘散而去,但是,古墓奇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历史信息。虽然,香味无形,但探寻香味背后的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香对考古界越来越重要,甚至,还衍生出了“气味考古学”这一专门的学科。
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墓中的气味,对这些气味进行一一分析,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对推动考古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气味考古”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资料: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相关文章
-
她们三位虽不是皇后,但身份地位却等同于皇后,且都深受皇帝宠爱
-
刺秦失败,顶级刺客荆轲,业务水平真的好吗?
-
俄罗斯历史上能把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干掉的机关
-
外国网友:房价如此之高,为什么多数中国人买得起房?
-
摊上事了!贵州这个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安委办挂牌督办!究竟为何?
-
纪念专辑 | 深切缅怀刘绪贻先生
-
揭秘:秦始皇原意是用活人陪葬为何后来换成兵马俑?
-
一物一故事丨张山营学校赵雪菲:司母戊鼎
-
大禹治水主题文化雕塑——大禹治水是上古时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传说
-
一场大火烧没了传国玉玺,唐末之后再无真品
-
一代巨星李小龙:他走了,他一直没走
-
彭德怀只剩280人,万分困难下打一胜仗,不料撤离时找不到了政委
-
农村俗语:“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老祖宗的经验
-
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
守正自持不惶惑
-
孔乙己前半生好吃懒做,后半生一事无成,却为何独得鲁迅青眼?
-
揭秘红军叛将龚楚是如何度过落魄余生的么?
-
古代中土与大漠的政权争雄中,为何前者经常获胜
-
河北一农妇去世,儿子在柜底发现一个黑木匣,打开一看泪流满面
-
华国锋证伪:毛主席没对我讲过“血雨腥风”中交班
-
农历二月廿七,驿马日,东岳帝君诞
-
他是我军最厉害的侦查参谋,为名帅提供情报,一人可抵十万雄兵
-
悟透道德经这10句话,一生做个明白人!纪念老子诞辰2593周年!
-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
古代的皇帝,为何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是用美貌的宫女?
-
铲子一样钱币你见过吗?我国不愧是农业大国,连钱币都是铲形的
-
咸丰皇帝的简介及其后代有哪些
-
史料|1942-1945:“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在重庆
-
影响亿万青年,却只活了42岁,他刚刚获得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