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内蒙元代窖藏出土了一个高足杯,这件文物,竟比元青花还要珍贵

原标题:内蒙元代窖藏出土了一个高足杯,这件文物,竟比元青花还要珍贵

在内蒙古地区的一处窖藏中,考古专家们曾发现一尊特殊的瓷器文物。经过严格的鉴定研究后,考古专家们确定该文物极具价值,甚至比元青花还要珍贵许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考古专家所发现的文物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之内,有一个名为义勒力特苏木西白音嘎查的小村子,这个村子所在位置十分偏僻,几乎称得上是人迹罕至。可是后来的一项重大发现,令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子顿时名声在外。1992年时,该村村民在村南附近劳作时,偶然发现了一座方形的土城遗址,并且在土城的东侧位置,还找到了一处元代窖藏。

经过上报,当地文管人员立即出动,开始对此处窖藏进行保护性发掘。通过仔细的发掘,考古人员在此窖藏中找到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铜釜1件、碧玉盘1件、山西霍窑白釉盘2件,景德镇窑瓷器7件,以及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青花、卵白釉印花、青白釉刻画花等品种的陶瓷文物。据考古专家称,此次所发现的元代窖藏,是考古历史上首个大批量出土元代陶瓷器物的遗址,对于考古学界以及陶瓷研究界,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还意外发现了一尊特殊的文物,它的名字叫作“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高足杯(后文简称“高足杯”)”。高足杯高13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6厘米、外观与元代金杯形制雷同。器物整体为撇口、弧腹、下腹内收、胫柄相连状,握柄呈锥形竹节状,共有三道隆起的纹络。中空的手柄部,以釉水与杯身相接,且内壁旋痕明显。高足杯杯体有施卵白釉,修饰有褐、绿等色及金彩花卉纹饰图案。器身内口沿处有弦纹,杂饰4朵栀子花,其下为一朵枝繁叶茂的牡丹,一直延展至器物下腹及杯心。总而言之,器物胎体轻薄,纹饰轮廓繁复,似有错花之感,其立体动态感呼之欲出。

一开始的时候,专家们并未对高足杯有所重视,反倒是将其与一般的文物放置在一起。可是当元代窖藏中的文物,全被运送到博物馆之后,从北京前来鉴定的专家们才发现,这尊高足杯居然是我国一级国宝。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其貌不扬的高足杯,为何会被北京专家称为国宝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高足杯外面的色彩,区别于其他同时代瓷器,它的制作工艺极为特殊,工艺方法被称为“沥粉法”。“陶瓷沥粉法”又被称为“沥粉贴金”,是古代建筑彩画工艺之一,该工艺源远流长,具有相当长一段的历史。“沥粉法”中的“沥”,意为“滴沥”,专指液体的点滴,“粉”则是指用粉调制成某种液体,继而将其滴落在器物表面,使得液体点滴随重力作用而加长,形成一种极具规律的线条。

“沥粉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本身能在器物上形成一个高面,并适合对器物进行二次加工,如贴金箔、银箔、上色等等,由“沥粉法”加工出的器物,不仅可以显示出十足的立体感,而且还人为地增加了器物表面的硬度与厚度,呈现出华贵典雅之态。

据北京考古专家称,此次于元代窖藏中出土的高足杯,其上花卉的描金图案,皆是以沥粉法制成,不仅线条凹凸有致,而且浑厚古朴,属于元代皇室专用器物。类似于高足杯的沥粉法所制瓷器,在过去只存在于历史记载中,而此次能够见到实物,的确有一种拨开迷雾见青山的感觉,验证了史书中的正确说法。

中国历来是瓷器大国,而古代瓷器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小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被淹没的古瓷被发现,令我们再次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辉煌。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