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学成后,菩提祖师为何让他不能提自己的名字?
原标题:孙悟空学成后,菩提祖师为何让他不能提自己的名字?
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感情。其中最让我们难以理清,更难以放下的大抵就是亲情。可有时候,现实并不仁慈,我们会不得已地放下一些情感。且这条冷酷的规则,就连上天入地的斗战胜佛孙悟空都不能打破。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到,孙悟空所会的七十二变的本事,都是他早年拜入菩提祖师门下而学到的。在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小石猴子先是过了一段"山中无甲子,寒岁不知年"的快活日子。但在被众猴推举为王之后,这位"美猴王"突然觉得自己即便为王也终有一死,所以不仅悲从中来。
正巧有一猿猴告诉美猴王,说这世上唯有佛、仙和神圣这三者可以不被阎王惦记。所以美猴王大腿一拍,决定次日就离开花果山,就算寻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这三者,向他们学习一个可以躲过阎王而长生不老的绝招。
走着走着,美猴王果然寻着一座山清水秀,似有神人居住的好山。这好山,正是菩提祖师所在的灵台方寸山。且在一位农人的指引下,美猴王成功找到了菩提祖师斜月三星洞的洞门,并被预料到有客来访的祖师派人带入洞中。
美猴王无父无母,又常年和一群野猴子混在一起,所以并不通晓太多人情世故。在菩提祖师还弄不清他到底是谁的时候,他先把人家认作师傅,一边大喊:"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一边猛地磕头。可见在此时,菩提祖师就已经在这个石猴子的心中有了不低的地位。且这种重视,在美猴王接受了菩提祖师所赐的"孙悟空"之名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洞中的前七年,孙悟空每天的日常就是和师兄们学言语礼貌,学写字焚香。偶有空闲,他还会去养养花,修修树,做些后勤杂活。可以说,从被赐名到开始学习法术的这段时期,是孙悟空最像一个普通人,尤其是一个普通人出生并渐渐长大的时期。
后来他凭借天资勘破菩提祖师的暗迷,得到祖师的欣赏,正式从师傅那习得了七十二般变化和腾云驾雾的真传。而这恰好可以视作他作为一个"神仙"的开端。
在学习数十年后的一个平常日子,孙悟空因向师兄们演示自己的变幻之术而让喧闹扰了菩提祖师的清静。悟空叩头请求恕罪,结果菩提祖师让孙悟空从哪来回哪去。
天生慧根的孙悟空,悟出来过师傅的暗迷,自然也不会曲解师傅此话中想要他去避过命中劫数的意思。故而对于菩提祖师顶着泄露天机的风险护他安全,孙悟空深感厚恩难报,更不愿离开。
结果菩提祖师说,他和悟空并无什么恩义可言,只要孙悟空不把他拖下水就够了。所以他不仅叮嘱无奈辞别的孙悟空,无论自己在外犯了什么错,也不能说自己是菩提祖师的徒弟,更是撂下狠话,说若是孙悟空敢犯,便"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如果只看菩提祖师的这一席话,我们确实容易觉得他是个自私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明明他是孙悟空的师傅,是这个天生无父无母的石猴最亲近的人,却不愿意在悟空出事的时候承担自己作为长辈的责任。
但菩提祖师的话,真的就只有这层表面意思?
我们应该注意到,听到这些狠话的孙悟空并没有发怒。相反,他特别坚定地应下了师傅的要求。在回花果山的路上,他用一首打油诗总结了这些年在外的经历,尾联便是"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尚无太多社会经验的孙悟空虽然还不太明白师傅的意思,但根据他历来擅长揣测师傅言语的过人之处,他和可能也意识到这番辞别之言还有些更深刻的意思。
不过这一次,孙悟空也没能很快就想明白师傅的苦心。他闹了天宫,在五行山下失了五百年的自由,更经历了陪唐三藏西天取经的艰辛。直到走到舍卫国,走到飞升的那一步时,孙悟空才想清楚当初菩提祖师将自己赶出师门的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吴承恩对四人成佛只总结了"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这么一首小诗。但其所写的,却是一个"人"抛却一切过往,放下一切俗世的大彻大悟。
在古代社会,古人既讲究"父母在不远游"的孝,也在乎读书入仕,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要放下这一切去成佛,几乎是天方夜谭。而我们也清楚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进了很多现实的人情世故,也知道孙悟空是他用以对抗现实社会的主力。所以吴承恩在孙悟空身上加上这些矛盾,也是一种"必然"。
孙悟空虽是石猴子,但活在世上始终都与一些人和物有牵扯。所以他在追求自己的未来的同时,也有他的牵挂。教会了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菩提祖师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祖师他能知道孙悟空将来有劫数,命他回花果山避难,也自然看得到孙悟空的成佛结局。所以他一开始就在尽力斩断孙悟空的那份牵扯,为这个自己欣赏的徒弟助力。
在渡河成佛后,孙悟空回应唐三藏的道谢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这句"亏师父解脱",出现在孙悟空对唐三藏说完"两不相谢"之后,足见孙悟空此时感谢的不仅是唐三藏这一位师父。至于还有哪位师父?无需多言。
菩提祖师对悟空"放狠话"出现在全书第二回,而悟空成佛是在第九十八回。吴承恩把这个伏笔处理的精妙至极,而这个伏笔也足够引人深思。高,实在是高!
相关文章
-
花果山惨案发生了啥?让猴哥大杀四方,老君拿出千枚仙丹得以平息
-
西王母和蟠桃仙子的传说 世间绝色蟠桃仙子
-
猪八戒真实身份吓死你 既然身份高贵为何被贬下凡间
-
孙悟空“金箍棒”的原型竟然是它,与三宝太监郑和有关?
-
十八罗汉——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的形象
-
真武大帝在天庭的地位:职位上看守北天门(法术十分高强)
-
金角大王曾说过一番话,透露出老君另一身份,难怪如来如此忌惮
-
玉帝真的想杀死悟空吗?佛教真的更仁慈吗?如来还祖殄灭了妖猴呢
-
黄狮精为什么善良?与百姓和平共处(花钱买食物)
-
通臂猿猴为什么这么厉害 通臂猿猴为什么如此憎恨孙悟空
-
《西游记》阅读感悟|八戒不听良言致师徒遇险
-
生命的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有相应的福报
-
游生态安康品富硒美食用镜头讲述中国硒谷幸福安康
-
猪八戒十分可爱?原著中的猪八戒与此完全相反
-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闯下的弥天大祸
-
西游记沙僧打破琉璃盏下凡,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打算?
-
菩提祖师的真身是谁?不是灵山如来!他的寿数暴露了身份!
-
西游记牛魔王的一生有多悲惨?年少读不懂,读透却让我们泪流满面
-
上古十七位万佛之祖都有谁?原来最初孙悟空排行十八
-
古代一些记载麒麟的故事 麒麟和历史
-
等不及哪吒第二部?这部新出的大圣电影满足你的胃口!
-
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淮安揭晓,梁晓声等6位作家获奖
-
神话故事汉钟离十试吕洞宾收其为徒最后成仙的故事
-
猪八戒是什么佛:净坛使者(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
【荐读】没有手机的童年,我们是这样过的
-
孙悟空、猪八戒等能成为唐僧徒弟乃佛祖刻意安排!不信,且看分析
-
孙悟空的指引人樵夫,是位比如来还厉害的大神,看他哪里比如来强
-
西王母的女儿是谁 西王母有几个女儿?
-
《西游记》中那些特殊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