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K歌之王将全体裁员,未来的KTV要如何构建“免疫系统”?
原标题:北京K歌之王将全体裁员,未来的KTV要如何构建“免疫系统”?
文|镜像娱乐
线下娱乐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春节档、情人节档通通撤离,影院损失重大。同样作为线下封闭娱乐场所的KTV,也熬不住了。
2月8日,北京K歌之王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流出。“正当我们充满信心的准备在2020年重新展翅之际,威胁中国大江南北的疫情却突然出现。”进退两难的K歌之王,不得不做出了“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而这只是初步的方案,如果有30%的员工不同意,公司将面临破产清算。
2015年开幕的K歌之王北京店曾是知名的高消费KTV,也是北京顶级娱乐场所之一。2016年3月,“关爱八卦成长协会”曾晒出王思聪一晚消费250万的单据,消费地点正是北京K歌之王。辉煌一时的K歌之王,如今却走向了破产的结局,令人唏嘘。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家公司头上,也是一座山。疫情持续下,娱乐消费近乎停摆,KTV没有顾客、没有营收,还要承担长期的成本损耗。疫情何时结束还未可知,而即便疫情被控制住了,娱乐行业整体恢复元气尚需一段时间。
在极寒天气下,企业要思考如何增强免疫能力。
疫情逐步消散到消费者恢复信心的这一阶段,考验着传统KTV的资金实力和应对能力。若能重新思考定位,积极寻求转型与合作,增加社交等新属性,传统KTV也能在未来提供更全面、更极致的服务。经过大洗牌后依然存续的企业,将更有竞争力。
式微
上世纪九十年代,KTV取代了歌舞厅成为年轻人的新宠。80后记忆里的KTV,有免费供应的饮品、滚烫的情谊,未关紧的门缝里还会传出一串当时最流行的音符。
“最赚钱的时候是2004年左右,基本上开一家店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回本。”一家连锁KTV的管理人士曾在采访中这样表示。而短暂的风靡过后,KTV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经过几年的大肆扩张,行业内部已是问题重重: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企业缺少培养差异化品牌价值的意识、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经营模式一成不变、硬件设施更新不及时影响用户体验,最致命的是,年轻人已经对KTV单调的娱乐方式产生了倦怠感。
根据2014年的一项调查,77.3%的年轻用户减少了去KTV的次数,33.9%的用户觉得唱腻了,而47.2%的用户表示有其他娱乐项目。
客源流失之下,2015年左右,传统KTV迎来一波关店潮。2015年2月,钱柜北京朝外店停止营业,至此,钱柜在北京只剩最后一家门店。而据新周刊报道,20年前的钱柜朝外店,“运气好的时候能在VIP包厢碰上王菲这种级别的明星。”
不断被削弱的线下KTV成了“夕阳产业”,从业者意识到了危机,开始寻求转型,拥抱“银发经济”。可是,中老年群体愿意走进KTV,是以低价促销为前提的,消费能力并不高。而量贩式KTV基本就是靠超市和餐饮维持收入,老年群体的涌入救不了KTV。
连年经营不善、创新不力的传统KTV,又迎来了线上业态的又一波冲击。
自2014年起,线上KTV开始布局线下业态。半年时间,融资数亿的唱吧在北京已经开设了13家分店。2016年下半年,商场、影院门口的迷你KTV悄然出现,友唱、咪哒等纷纷进入了线下赛道。这些由线上延伸出来的线下品牌,因其年轻化的互联网属性,对消费群体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
正如信中所写,K歌之王存在的“现有制度与流程的不足”,也是各大传统KTV的通病,各大KTV都在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场地租赁金额及版权费用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破局
人们闭门不出,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线下消费。传统KTV本就式微,而疫情又加速了它们的衰落。
就像加缪在《鼠疫》中的预言,“个人命运已不复存在,唯有一段集体的历史。”疫情席卷,这是产业集体的战役,也可能成为一个拐点,成为传统KTV“修炼内功”、内部迭代升级的一次机会。
纵观线下KTV的商业模式,几乎绕不开固定消费场景和陈旧繁重的设备。而这并不符合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综合性娱乐场所的期望。
根据一项针对青年群体“为什么不爱去KTV”的调查,在KTV里,只有一部分人会享受唱歌的过程,而不会唱歌的人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KTV不只是个练歌场所,还是社交场合。
试想,追星女孩们看完一场线下演唱会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样的深夜,她们会转场去哪里?
如今大多人会选择24小时营业的海底捞。但如果KTV业务扩展后,粉丝们能通过大屏回看演唱会录像,一边分享感动一边吃夜宵,那么演唱会后在KTV聚会就会成为一项新的传统。
线下KTV重音乐属性,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了。开辟更多的泛娱乐模式,才能让所有人都有存在感。面向聚会娱乐的KTV,不妨增加看直播、玩桌游等低成本的环节,集合更多的增值服务。
而打通线上和线下的“云娱乐”意味着更多的交流互动。跨包厢之间的沟通、挑战,以及将KTV歌曲分享至各大社交平台,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多种互动方式都能够增加K歌的乐趣。
当然,针对没有社交需求的用户,也应该开放“无人化”KTV的新模式。私密化的迷你KTV、线上K歌App一度给消费者带来了新鲜感。参考这种私人KTV体验,线下KTV也可以支持全程线上操作。通过手机预订包厢、支付费用、点单消费,方便快捷,且不需要担心被服务员要求支付额外的费用,消费体验私人化。
当然,更私人的家用KTV点歌机也会直接改变K歌的场景,但昂贵的价格和需求还是劝退了一部分消费者。
打通线上和线下,意味着更多的外部合作联动,需要传统KTV抱有更开放、融合的心态和更强烈的转型意愿。而达成合作后,传统KTV也可以通过线上的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进一步升级硬件软件,适配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有利于长远发展。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危机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但也会催生新平台、新变革。当下,应对风险积极求变的韧性、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都弥足珍贵。衷心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风暴之后再相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
-
台积电:7nm全速开工 28nm仍至关重要
-
苹果推出“苹果边缘缓存”,帮助互联网企业向用户快速发送内容
-
同心抗疫,音乐相伴酷狗免费送300万VIP共克难关
-
银行内部人员告诉你,个人账户一次进账超这个数额,就会被风控
-
这家公司靠着一手专利,连苹果和微软都栽在了它手上
-
专家:网络媒体应努力年轻态,和年轻人玩到一块
-
想孵化快手生态的薇娅、李佳琦,兰渡文化与魔筷科技合资成立MCN公司「魔碟传媒」
-
马云成功抗击国际四巨头!阿里云杀入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前五
-
戴尔新电脑怎么激活
-
推特(TWTR.US)涨超5%,报37.17美元
-
视频红包走红,春节红包告别“银幕时代“
-
余承东赵明科普1亿像素申开朗致命一问:小米高端旗舰还继续用?
-
享骑出行奇葩规定:用户亲自来上海总部才退押金
-
最前线|《2020中国奢华品报告》发布,三线城市购买力竟高于一二线城市
-
嵌入式AI合辑第三讲下周开讲!听RT-Thread人工智能总监杨武深入讲解嵌入式AI应用开发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与挑战
-
【特别关注】成功着陆!安全出舱,状态良好!
-
为了让Clips更好用苹果又给它新增不少功能
-
微信漂流瓶正式下线 ,新增查看一个月朋友圈功能|早8点档
-
马云贝索斯都看好:流量饥渴有病,会员经济有药
-
严阵以待readyornot登不上/延迟太高/卡顿掉线解决方法
-
重视师资与技术投入,「九章算法」想为IT行业求职者提供高质量在线课程
-
最前线|为了让虚拟偶像更赚钱,B站把运营BML的公司收购了
-
微信“好物圈”悄然升级,能否助力腾讯圆电商梦?
-
再操弄电视频道由蓝转绿蔡当局许可3系统递补华视
-
最前线|今日头条安卓端开放小程序入口,加速围攻微信
-
没有华为的《财富》中国500强迷局:京东称大王,美团巨亏1155亿
-
如何快速成功地发表论文?
-
oppo手机怎样显示隐藏文件
-
聊一聊:来吐槽你最讨厌的一个App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