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冯小刚跌落神坛?新片首映后口碑一般,热度还没有和郑爽聚餐高

原标题:冯小刚跌落神坛?新片首映后口碑一般,热度还没有和郑爽聚餐高

最近冯小刚新电影《只有芸知道》正式在影院上映,网上也逐渐有了些观影反馈。

然而一眼望去,大家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却并不算很统一,尤其是部分言论比较激烈,直接表示“很难看”。

首映日口碑崩盘,很容易影响到后续票房,当下形势不容乐观。

本片在正式上映之前,曾做过大规模点映。

大家都知道,敢于大规模点映的电影,一般都是片方对影片质量有着很高的自信,希望借点映塑造起良好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进而借此打入战场。

而《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在点映的期间,也确实收到了不少好评。

冯小刚毕竟是名导,这些年确实拍过不少大家很喜欢的影片,两年前的《芳华》也让大家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冯导不止会拍热热闹闹的贺岁片,文艺风格的电影也能导的流畅自然,独具美感。

基于此,很多人还是对本片抱有着一定期待的,再到冯导社交平台主页一看,最近的动态大部分都有关《只有芸知道》,转发了很多网友的好评反馈。

但是抛去冯小刚的主页,大家发现真实情况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国内知名平台的开画评分6.7分,上映首日的1600万票房,排片率和上座率不成正比的情况,似乎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那么当大家说评价部电影不好看时,到底是在评价什么呢?

“剧情平淡”“节奏缓慢”是被提到最多的问题,冯小刚近些年风格有些不一样了,这一点从《芳华》就能看到一点端倪。

《只有芸知道》也是如此,影片方向偏文艺,淡淡的,像流水一样。

不同的是,前者有着强烈的时代美感,饱含着冯氏的青春浪漫气息。而后者,滋味浅浅,让人觉得难以找到共鸣。

影片中,克莱德的风景极其优美,连带着整个画面都散发着一种恬淡的气质,而影片的节奏也缓缓的,不急不驰,娓娓道来。

但是这样的风格在歌曲MV中可能挺吃香,放在电影中就显得有些枯燥了。本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为真实事件自然是烂漫至极,但是作为艺术作品、拍成电影,加以这么缓慢的节奏,则显得没有那么精彩,可看性也有限。

除去剧情和节奏,本片的主演也不得不提及。

黄轩和杨采钰,两位都是很优秀的演员,在影片中的表现也确实精彩。这对小情侣初到新西兰时带着口音的局促感,后期熟悉之后便能够游刃有余的交谈,细微之处让人叹服。

但是可能受到了影片风格的后期修正,总感觉两个人之间的火花不够。虽然大家提到“刻意煽情”的时候都一脸嫌弃,但是适当的煽情确实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有参与感。

曾看到过一位影评人评价:“平时看了一百部文艺片,人类的本质还是喜欢商业类型电影。”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只有芸知道》和同期的悬疑剧情电影《误杀》堪堪撞档,热度不可控制的被盖了过去。

相较于“平淡如水”的文艺片,大家还是更喜欢激动人心、剧情起伏明显的商业片。

最近正是影片的宣传期,可网上讨论度却并不算高。

关于冯小刚的最大热点事件,大概是他“新交的朋友”郑爽——在《只有芸知道》首映日的会场,冯小刚和郑爽大概是第一次相识,两人见面、同桌吃饭的事情频上热搜。

至于影片本身的热度却远不及此。

首映之后情势如此,有人可能觉得这次《只有芸知道》电影上线,冯小刚算是“失手”了,曾经的票房保障人物也遭遇了“滑铁卢”。

诚然,在票房这方面确实可能不会再给大家带来过分的惊喜了,但是电影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也不止有商业这一个价值。

看了影片的一部分人,能够真正感受到影片传达的情感。

那些机缘巧合仿佛命中注定的见面,就像隋东风和罗芸在新西兰的相遇;

那些曾经错过但又在转角重逢的惊喜,就像二人在北京公交车上的回忆;

那些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蹉跎岁月,就像二人在克莱德共同经营着一个小小中餐馆;

那些写在骨子里深深的思念,就像罗芸走后,隋东风带着她骨灰去回顾曾经。

有人说,这部电影需要真正有过经历的人才能够懂。

冯导动态里发了一位老人家看完之后的感受,发自内心,感人肺腑。

电影象征着人类社会的精神层面的审美,我们单一物质的生活需要这些能够走进心灵的东西,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怀念自己。

《只有芸知道》可能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但是哪怕确实只有一部分“对的人”确实被触动,也够了。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