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乱弹八十七:《西游记》,真是怪:妖魔越读越可爱
原标题:悟空乱弹八十七:《西游记》,真是怪:妖魔越读越可爱
作者:长阪君
看《西游记》,最开始觉得,孙悟空是最可爱的,后来,感到唐僧最可爱,再后来,又感到猪八戒最可爱。慢慢地读,细细的想,到最后,魔头其实是最可爱的。
这么说,可能有很多读者不能接受。《西游记》人物众多,正面人物你不爱,你到越来越爱魔头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爱魔头,我肯定是有我的道理的。如果我说出来,你肯定也会爱上魔头。
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上达天听。佛祖差文殊菩萨来度他归西,让他去佛界做一个金身罗汉。文殊菩萨因不可原身与其相见,就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因文殊菩萨几句言语相难,乌鸡国王不识文殊菩萨是个好人,把文殊菩萨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六甲金身相救,奏与如来,如来将文殊菩萨坐骑狮猁王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这是报文殊菩萨三日水灾之恨。
文殊菩萨坐骑狮猁王变成的妖怪魔头,他是来干什么的?为文殊菩萨报仇。
朱紫国王皇后,被妖怪掠去,当了三年有名无实的压寨夫人。菩萨是这样的:“他是我跨的个金毛狲。因牧童盹睡,失于防守,这孽畜咬断铁索走来,却与朱紫国王消灾也。”
消灾?这灾从何来?我们看看菩萨的解释:“当时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吩咐教他拆凤三年,身耽啾疾。那时节,我跨着这犭孔,同听此言,不期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皇后,与王消灾。”
《西游记》中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妖魔为什么来到凡间?其实就是为了凡间的种种不公。公平公正是人类的追求,怎么才能拥有公平公正呢?就是让妖魔对过去的不公,进行报复。用佛法来说,就是因果报应。
苍天饶过谁?贵为皇帝的朱元璋,他的百万子孙被杀,你能说,苍天不公正?
古人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西游记》中的妖魔,其实都是在代表苍天,执行因果报应的轮回。
所有的灾难都是你应该承受的。我这么说,你肯定一百个不同意:那不公平,那不公正。是的,用我们凡人肉眼来看,那是没有公平公正可言的。
经过我本人对于命里学的研究,我发现,每一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遭遇不公。在命里学里面,每一个人在托生为人之前,是要向阴间的债主借受生钱的。这个钱,是要在阳间还的。从阳间的行为来看,那就是不公。
根据电脑算命对我命运的测算,我借的受生钱是五万贯。五万贯是多少?有人进行了测算:5万贯等于5万两白银。在明代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费大约也就是三四两白银左右,五万贯够一万户普通人家舒舒服服过一年了。如果按照现在人的生活标准来计算,大概相当于5亿人民币吧。
天啦,为了托生做人,我居然欠了五个亿。
难怪有巨大的不公降临呢。
追求公平公正的你,你说这些妖魔是不是最可爱呢?
相关文章
-
孙悟空被两个师傅赶走,为何对唐僧留恋不舍,对菩提却真不再联系
-
黎山老母的来历 黎山老母和女娲的关系
-
凤凰为什么栖息梧桐树? 凤栖梧的传说
-
孙悟空为何胆敢要挟如来?只怪佛祖不小心说露了嘴,被捏住了把柄!
-
人参果树被毁,镇元子却不生气,原来五庄观还藏着更好的宝贝!
-
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天空中出现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祸
-
【胖哥游记第九季】大秦之美陕西游记(合集)
-
王母娘娘的正牌夫婿并非玉帝,而是连孙悟空都尊敬的他,神仙眷侣
-
吴承恩《西游记》写水帘洞的五律原来是化用了李白的这首诗
-
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这项能力
-
十八罗汉——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锡杖的来历
-
东海龙王神器:孙悟空看不上的画杆方天戟,如何到了大鹏雕手中?
-
哪吒竟是佛教卧底?哪吒与佛教的关系
-
今年没有春节档,但好电影仍然值得期待|2020鼠一数
-
乌海明天2家影院复映!不止低价还免费!
-
上古十大魔神刑天舞干戚的故事 常羊山上惨烈的战役
-
传承好床品丨奥林双宝,一生一世一双人,相思相望倍相亲
-
热情不减!影院复工后单日票房首破3000万观影人次突破100万
-
听完如来和观音的话,你才知唐僧的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有多厉害!
-
《西游记》令人意想不到的“bug”,被瞒33年,成就了今天的经典
-
中外剧目齐聚中国儿童戏剧节
-
玉皇大帝身为创始元灵,地位在鸿钧之上,三清是他的化身!
-
86版《西游记》“黎山老母”近照,年近八旬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
《西游记》中六种吃了能长生的东西,孙悟空居然吃过一半!
-
观音大士的来历 是十二金仙慈航道人变的吗?
-
玉帝和如来哪个大?咱这集就来查查玉帝的底细,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
同样扮演过孙悟空,陈浩民已是4个孩子的爹,他与妻过二人世界
-
您好,我叫“秉笔人”
-
古代神话故事之人首蛇身的道家创始人伏羲 史记中称伏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