叒陷信任危机,水滴筹还能继续打着公益旗号赚钱吗?
原标题:叒陷信任危机,水滴筹还能继续打着公益旗号赚钱吗?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最近几天,梨视频发布的水滴筹“扫楼式”筹款视频引爆网络,随着水滴筹以公益之名的“KPI式”筹款乱象被曝光,过去就深陷争议的它又再一次陷入公众的“信任危机”当中。
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此次事件。根据视频作者的调查呈现,水滴筹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招募了所谓的“筹款顾问”。说是筹款顾问,事实上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推人员。这些地推人员中有很多都选择以医院为“驻地”,通过层层“扫楼”的形式来引导患者发起筹款,而且在筹款过程中存在筹款金额随意填写、对筹款涉及的疾病治疗费用以及筹款人经济状况等信息都缺乏有效审核等乱象。
更让人“无语”的是,水滴筹打着公益的“幌子”进行筹款的同时,采用的却是销售式的提成制,即只要地推人员“搞定”医院病患完成筹款申请,他们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提成收入。根据视频中展示的信息,地推人员每完成一单筹款的提成最高可达150元,很多工作人员在这种制度下可以轻松实现月入过万的“小目标”。
“有意思”的是,根据视频中水滴筹地推人员的说法,这种工作还施行了“末位淘汰制”,“每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否则就会被淘汰”。于是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KPI,开发出一套固定的“欺骗式”套路来变相引导病患撰写对外“求助”的故事,工作人员还会利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旗下互联网保险产品。
这种打着公益名号变相“骗钱”的形式当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水滴筹“扫楼式筹款”负面事件开始持续发酵,网友纷纷对水滴筹的这种行为表示出强烈愤慨,水滴筹过往存在的种种乱象与问题也再次被网友们挖了出来。
强大的舆情压力之下,水滴筹母公司“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于近几日连续两次发布了公开说明并向公众道歉,它表示,“视频中线下人员的行为违反了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公司将“全面暂停线下服务”,“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类问题核心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水滴公司管理层自身必须对此负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
而针对外界特别关心的地推人员“绩效”问题,水滴筹决定予以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同时成立独立的服务监督团队,发现和查处不同渠道反馈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水滴筹自己也非常清楚作为互联网众筹平台的立足之本,作为一家公益筹款平台,公众对于它的“信任度”才是平台最核心的基石,所以水滴筹在道歉声明中也强调“水滴筹的宗旨是‘经营信任’,对于这类事件的出现,我们感到愧疚和痛心,辜负了爱心用户的信任,我们深表歉意”。
不过,虽然水滴筹公司公开进行了诚恳的道歉,但“绩效考核”、“末位淘汰”、“按单拿提成”的筹款制度确实是水滴公司此前由上而下设计的顶层思路,这种思路不仅“蠢”而且“坏”,它从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暴露出水滴公司内部存在的“以公益之名,行‘骗钱’之实”的严重问题。
而这种问题对于一家以公益、免费为噱头的筹款平台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此次负面只是水滴筹乱象的“一次”集中爆发而已
就像很多经常关注水滴筹的人十分了解的那样,这此事件并不是水滴筹第一次遭遇严重负面,它在过去其实就已经深陷大量争议。
大多数人应该还有印象的是,就在今年五月份,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因突发脑出血而住院救治,他的家人为其在“水滴筹”上发起了金额高达一百万元的筹款。但很快就有网友发现,吴鹤臣家里的经济情况可比大多数人要好太多了,他在北京拥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为了筹款把自己包装成“贫困户”。
自己的资产“一毛不拔”,寄希望于滥用民众的同情心来“诈捐”,这不仅让涉事平台水滴筹走上风口浪尖,也再一次暴露出平台审核不严的乱象。除此之外,“水滴筹诈捐”因为过去频频被曝出的新闻几乎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公益筹款平台“常识”,这一而再再而三地透支了民众对于平台方的信任。
更深层次来说,不论是工作人员绩效引导式的“诈捐”还是筹款人滥用同情自我包装式的“诈捐”,这都反映出水滴筹这样的商业公益筹款平台的盈利模式问题。水滴筹依靠公益的旗号来吸引流量和用户,但说到底它背后还有股东与投资方,他们对于水滴公司的“刚需”毫无疑问就是盈利,那么如何平衡公益与赚钱,如何在盈利的同时不背上滥用公益的恶名才是重中之重。
很显然的是,一直以来水滴筹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到“合格”,也正是因为水滴筹未能把握好经营、发展和公益的平衡问题,类似事件才层出不穷。
那么在不断地遭遇信任危机、不断地道歉之后,水滴筹在今后能否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呢?从整个行业上来看,互联网筹款平台的盈利模式问题目前都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只有流量却不能盈利的情况下,水滴筹之类的事件仍然无法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回顾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发展历程,在水滴筹之前,包括轻松筹等在内的一批筹款平台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筹款手续费来保证自身一定程度上的收入,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手续费式”众筹平台同样存在着诸多争议,从2017年5月轻松筹宣布对个人大病求助实行“零手续费”机制开始,“手续费”逐渐退出众筹平台的历史舞台。
而作为水滴筹的竞品,轻松筹显然在盈利模式上走的更快。2016年8月,轻松筹拿下保险经纪牌照,随后“轻松保”正式上线。作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产品销售平台,轻松筹+轻松保“机智”地开创了用公益众筹吸引用户与流量、用“事前健康保障方案”的保险服务来获得盈利的商业模式。
相关数据显示,轻松保投保用户规模目前已经突破1500万,月复合增长率超50%,单月销售规模超过3亿元人民币。今年7月,轻松筹正式对外宣布,“平台旗下用户已经突破6亿,总筹款金额已经突破360亿元人民币,并且收获了相对的盈利”。
既然竞争对手已经“蹚过”了盈利模式的大坑,那么水滴筹不是应该轻松跟进就好了吗?2016年4月成立的水滴公司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早期从水滴互助切入之后,它慢慢形成了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条核心业务线。
但水滴公司的发展路径却和轻松筹有着不同之处,水滴公司旗下的第一个业务是“水滴互助”,该业务的模式是,用户花9块钱成为水滴互助会员,一段时间的观察期之后,会员就能够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赔付的资金由平台用户平摊,这跟现在支付宝里比较火的“相互保”产品类似。
从水滴互助的业务模式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洞察到这种商业模式的关键,那就是平台方只有吸引足够多的会员,才能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并且最终实现盈利。但可惜的是,水滴互助即便在短时间内砸了大量的广告费用,会员依然增长有限,没有支付宝这样强大的流量背书,水滴互助开始面临艰难的“流量困境”。
水滴互助之后,水滴公司这才启动了水滴筹项目,并依靠公益、免费的“套路”缓解了自己的流量危机,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轻松筹一样,水滴筹从上线开始就采取了0手续费的机制进行“亏损式”运营,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就是能够获得巨大的流量红利,坏处就是水滴筹筹款获得的资金全部归筹款人,平台还要承担用户提现时的手续费,所以整个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看到了竞品公司推出轻松保产品之后,2017年5月,水滴公司同样也获得了保险经纪牌照,正式入局保险业。只是从目前“诈捐”事件频出、地推提成式“拉新”的情况来看,水滴公司似乎还没有能够将水滴保业务走通。
今年3月,水滴公司完成总金额近5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相关数据显示,水滴保业务上线2年之后,该业务已经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客户,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60家,推出超过80款保险产品,单月新增签单保费规模超过7亿元人民币。
可是这看起来颇为“亮眼”的数据并未能帮助水滴平台摆脱亏损的困境,这可能才是水滴筹乱象的根源所在。
根据媒体报道显示,水滴公司寄予厚望的水滴保业务这两年正遭遇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冷静期”,行业规模出现下滑,再加上互联网保险本身作为新兴事物还面临着消费者的观望以及大量竞品的追逐,水滴筹想要依靠水滴保来实现盈利的话只能寄希望于继续获取大量的流量,只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帮助水滴平台实现有效转化,继而实现盈利。
而作为拉新、获取流量的常规手段之一,“线下地推”正是水滴公司一直以来的“强项”。在此背景下,水滴筹“终于”沦落到为了KPI与业绩而放弃自身作为公益筹款平台的“节操”。
规范化才是公益筹款平台良性发展的前提
从水滴筹的种种问题来看,互联网公益筹款平台赖以生存的两条路已经“呼之欲出”。一方面,平台当然要聚焦盈利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平台必须同时兼顾好监管和规范化工作,这是公益筹款平台良性发展的前提。
上个月月初,全国第一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其全额返还筹款15.3万余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此次判决对于公益筹款平台来说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而在当时,水滴筹相关负责人是以正面的形象接受记者采访的,他表示:“筹款发生在2018年年初,迄今已有近两年时间。事实上,平台从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持续完善平台规则和操作流程,迭代升级风控机制”。
但仅仅一个月之后,水滴筹就被事实“打脸”,绩效考核式筹款的事实告诉我们,水滴筹平台不仅未能构建起有效的监管与风控机制,它甚至还充当了“诈捐”的帮凶。
“讽刺”的是,号称已经为患者筹集到两百多亿救命钱的水滴筹,它在官网上的对外表述是“筹款简单,如实填写求助信息,即可发起筹款;最高能筹50万;还有筹款老师1对1解答所有筹款问题”。这种看起来对于筹款人十分便捷的筹款流程就像一把“双刃剑”,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水滴筹平台对于滥用公益等潜在隐患的重视不足。
事实已经证明了,对于互联网众筹平台来说,“宽松监管”的策略无疑是在考验最基本的“人性”,而人性是很难面对利益的诱惑与考验的。只有强化监管,才能避免平台遭受信任危机,才能走通自己的商业模式。
在监管缺失、平台“价值观”变歪的情况下,主动上门为病患带去众筹的选择明明可以是一件好事,却因为顶层架构、工作制度的设置而变成了欺诈用户的“骗局”,这让公众的爱心与信任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更是让这个世界的好人们无比“寒心”。
那么未来,水滴筹这样的互联网众筹平台该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呢?很明确的执行思路就是,水滴筹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线下运营的管理,制定严格、合理、不打折扣的运营管理机制,不要因噎废食地为了KPI而丧失平台立足之本;另一方面,水滴筹也要同步在线上强化信息的审核与监管工作。
互联网公司在传统慈善手段之外摸索新的公益模式固然无可厚非,只是在商业和公益之间,“防火墙”必须要树立起来,水滴筹所遭受的全网抨击已经表明了,如果它再不重视起平台的规范化管理,那么它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机会“打着公益的旗号”赚到钱了。
相关文章
-
自媒体五大平台的特点和注册流程(建议新手收藏)
-
看论文的网站?
-
36氪首发|定位数据中台服务商,「袋鼠云」获数亿元B轮融资,国投创业领投
-
英国银行为全新20英镑钞票增加AR功能
-
波士顿动力发布最新物流机器人Handle:头顶吸盘脚踩双轮,30斤重物轻
-
苏州交通电台广告中心(腾众传播)提供广告投放价格
-
今日头条进军教育,AI会是关键?
-
微信显示“正在输入”,对方并非在回你消息,知道原因后很无奈
-
氪星晚报|腾讯体育暂停转播NBA季前赛;VIPKID确认腾讯领投其E轮融资;蔚来汽车2019年Q3交付4799辆汽车;WeWork与软银商谈10亿美元新融资
-
广东时代传媒总经理孙波:传媒人要放慢脚步,等待灵魂
-
产业数字化战幕开启,腾讯、美团、京东数科角逐互联网下半场
-
红包、支付之后,微信的下一张王牌就是它,没跑了
-
面对欧美围剿,任正非霸气回应:没有华为,美国赢不了5G竞赛
-
再见,钱包、手机!“刷脸”时代到来,支付宝要干什么?
-
最后机会!百度春晚红包提现延至2月16日截止,别再错过
-
支付宝崩了?无法付款、无法登陆…网友:花呗不用还了?最新回应来了
-
热点|美国官员将赴欧洲游说抵制华为
-
苦等3年!微信这个烦人限制,终于被解除
-
盘点不幸英年早逝的八大美女主持人,谁最让人惋惜?
-
华为发布直流快充模块HUAWEIHiCharger
-
台式机键盘字母不对应了
-
GooglePlay推出“预算功能”,可设定开支上限
-
罗永浩即将开启第二场抖音直播,带货产品提前曝光!
-
恭喜果粉了!iPhone13有望加入屏下指纹解锁
-
终于等到你!腾讯微信安卓内测版发布:支持暗黑模式
-
扎克伯格透露Facebook正在研发用于AR眼镜的脑机技术
-
花钱心底有数!支付宝Apple专区App Store账单上线了
-
对话福特、百度高管:BAT车载系统会重蹈手机ROM的覆辙吗?
-
【苹果CEO库克2019年薪酬总额超过1.3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