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的牛、驴真的知道复仇吗?
原标题:古代小说中的牛、驴真的知道复仇吗?
武侠小说中激烈的打斗场面,扣人心弦的情节引人入胜。书中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冲天豪情,婉转柔情,以及隐藏在刀光剑影背后的日常烟火,常常跌宕起伏,让人心潮澎湃。
也就是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描写了很多关于"复仇"的细节,这些细节成为我们观察古人价值理念的一条通道。
爱恨情仇是人的本能,无爱恨不成人生,无情仇不成艺术。有些文学作品以复仇为主线,常常充满血光泪花和无可奈何。
汉代袁康的《越绝书叙外传记》中记载:"臣不讨贼,子不复仇,非臣子也",复仇行为一开始就被绑到了道德规范的战车上。生而为人,谁愿意落下骂名呢。
不讨贼就不是人臣,不复仇就难为人子。古人复仇的缘由、决心,就是"非臣子也"。在"君臣""父子"的轨道上走着,前人处事坚守着实在很难逾越的篱笆。
《荆轲刺秦》改编成了电影《英雄》,曾经引起了一股旋风,剧情中的复仇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戏剧《赵氏孤儿》可谓经典剧目,它的整个情节在善恶互相交构中徐徐展开。虽然这是一部悲剧复仇故事,有恶不除,心里不快,观众总被书中的人物事件所感染。其实,这个故事最早是出于《左转》的记载,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进一步演化,到了元代的杂剧里,剧情完全成为一个复仇事件。
古人对复仇情绪的表达,《聊斋志异》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作品。在《聊斋》中,很多复仇情节更是与鬼怪魔幻结合在一起,增加了许多玄幻色彩,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在《溁阳消夏录》中,记录了一个为自己母亲复仇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头牛。在明朝崇祯年间,有个农户家里有一头母牛,但是这头牛最近总发脾气,不肯耕地。
为什么会这样,牛主人只有猜测的份了。
可是,要对这头牛用尽心思,脾气火爆的主人显然没有耐心。
他找来屠夫把母牛宰杀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牛犊的注视下进行的。母亲被宰,小牛心里非常愤怒,它下了复仇的决心。
因为幼小,小牛暂时只能委屈顺从。它一直默默的寻找时机。
后来,小牛长大了,身体变得比较强壮,犄角也很锋利。终于等到了机会,有一天,长大了的小牛把屠户"一触而贯其心"。好家伙,这得使多大的劲啊,把屠户给串成了糖葫芦。它报了杀母之仇。
当然,它这种行为很是过分,人们纷纷表示要击杀它。但是有人提出,它"悯其为母复仇",所以没有惩罚。
从古代道德秩序的角度考虑,它为母亲复仇,属于可以原谅的一类。
在《槐西杂志》中,记录了一个为了人间大义而复仇的故事。这是一个过于香艳,也过于激烈的故事。
有个青年叫杨生,他长得"貌姣丽",是一块典型的小鲜肉。他既有好看的皮囊,更有一身精悍的武艺,关键读书还十分厉害。
在他赶考的路上,遇到了两个贼人。因为看他长得好,这两个贼人都"意欲狎亵"。想占杨生的便宜,结果,两个人反被杨生杀了。
关键是这个杨生也是一个手黑的人物,他"褫其下衣并淫之。"
"以彼之计还施彼身",杨生把两个劫匪给糟蹋了!
说实话,这两个劫匪作恶多端,玷污民女,该杀。这下让杨生成功复仇,伸张了世间道义。但是,杨生复仇的方式也太过匪夷所思。
很多人信奉因果报应,在《如是我闻》中记录了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有个农户养了一头驴,性子很温顺。女主人常常骑驴回娘家。一次回娘家途中,驴性情大变,驮着女主人长途奔波,最后到了一个破庙里。由于迷路,女主人只能在此留宿。第二天,农户找到后十分愤怒,直接把驴宰杀了。
晚上,驴给农户托了一个梦。原来,驴前世欠农户的债,农户为讨债曾把驴的配偶拘禁了一晚。因此,驴与农户结仇。但是,驴前世没有机会复仇,这一世恰巧投胎到农户家里。于是,它借此机会报复,也算了却了前世的怨念。
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听起来比较滑稽。但古人因果报应的理念却在里面。
这种复仇的故事在古书中比比皆是,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掩卷沉思,有的让人悲意不绝。但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约定俗成的普世观念。
相关文章
-
日本评选世界五大伟人,此中国人力压伊藤博文
-
马拉维湖在马拉维和坦桑尼亚之间,为何湖界不在中心线上?
-
直击二战时期希特勒的罕见老照片:疯狂野心带领第三帝国走向深渊
-
抗美援朝志愿军十大英雄人物:连美军都肃然起敬
-
花木兰替父从军,军营生活12年,为何从未被人识破女儿身?
-
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平信息少之又少,自诩一颗“铜豌豆”
-
国共“八六”海战台军作战计划漏洞
-
斯大林那天晚上还和人共进晚餐,为何没过几天就传出去世消息
-
古罗马为何衰败,专家发现一酒罐,最终找到该国走下坡路的根源
-
《红楼梦》:邢夫人想打脸王夫人,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大江健三郎:冲绳之战日军方迫平民集体自杀
-
二战期间,有多少冲绳居民被日军屠杀或被日军强迫而自杀?
-
宰相刘罗锅
-
钻地弹威力到底怎么样?一枚炮弹发射出去,桥下战机不见了
-
二战末期,英美对德国的德累斯顿城市大规模轰炸是否具有军事价值
-
[图文]朝鲜战场上奇特的“洞房花烛夜”:照明弹作花烛
-
激活“群星”闪耀的历史记忆,纪录片《中国》第二季12月27日回归
-
都知道二战德军“闪电战”很厉害,真实的进攻过程却很少有人知道
-
西方人画的满清酷刑,五花八门令洋人自叹不如
-
沙特承认记者死亡后,特朗普的表态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
韩国的国旗为什么是中国的八卦图案?
-
南运河:沟通湘江和漓江中国最古老的运河,就是著名的灵渠
-
盖棺无定论、改葬惹争议:佛朗哥的政治遗产仍在割裂西班牙社会
-
在中国被游击队差点搞疯了的62师团为何到了钢锯岭却成精了
-
[图文]“文化汉奸”李香兰罕见密照
-
[图文]张学良为中东铁路与苏联开战 中苏关系趋于恶化
-
1924年马家窑遗址被发现,出土代表悲伤的瓷器,它为何能成为国宝
-
最寒酸总统,在位14年住20平米合租屋,在联大把美骂得狗血淋头
-
二战时期,看美军如何对待纳粹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