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知识建构原则与课堂设计”国际项目工作坊——“不忘初心,做好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成立五周年系列报道

原标题:“知识建构原则与课堂设计”国际项目工作坊 ——“不忘初心,做好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 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成立五周年系列报道

“不忘初心,做好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

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成立五周年系列报道

编者按

通过学校成立五周年高端教育论坛,通过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也在改变着教育。青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他们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原居民,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方式也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就是传授书本知识,重视记忆,不重视能力,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创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目标要改变,要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或者和同伴一起合作探索。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老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充分调动学生能力、学习潜力。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学校成立五周年高端论坛上作报告

“知识建构”理论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从多年的专家知识的研究中发展出的理论,它不仅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和接受,更描绘了信息时代中人们平等参与知识创造的社会愿景。

专家进课堂

11月8日下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教授(Marlene)、香港大学陈桂涓教授(Caro)、教育部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实验区专家组吕文清老师、国际教育专家罗博士等四位专家,以及我校知识建构国际项目组的老师们一同来到科学园校区观摩白雪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英语校本课Raise Your Head,本节课通过TPR全身反应教学法与语块教学途径授课,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愉悦开心的气氛中学有所获。课程结束后,全员展开了有关“知识建构”的教研讨论,玛琳教授、陈桂涓教授倾囊相授,各位老师建言献策设计课程,围绕“如何利用工具、科技手段优化教学,全员参与度,思维培养,认知责任转移,成果输入,观点的发展”等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智慧分享,老师们收获颇丰。

青年硕士教师白雪执教的二年级英语校本课

Raise Your Head

专家听课

深入交流

我们是最棒的中科附教师

专家工作坊

11月9日,中科附部分教师参加了“知识建构原则与课堂设计”国际项目工作坊。该工作坊由知识建构创始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教授(Marlene)、香港大学陈桂涓教授(Caro)、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Chew Lee、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义兵教授以及教育部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实验区专家组吕文清老师、国际教育专家罗博士等六位专家现场指导,香港大学三位博士辅助,北大附中实验学校、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实验学校的30多位项目老师参加,开展了近八小时的学习风暴,内容包含知识建构理论概述、原则深究、案例解析、课程设计和技术支持等五个模块。

上午,玛琳教授首先对“知识建构”理论进行了介绍,使项目组老师对“知识构建”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老师们根据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相似的困惑进行网络交流,形成了学习小组。

接下来,香港大学陈桂涓教授为老师们分享知识建构应用策略。

小组针对共同感兴趣的知识建构原则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出组内的想法和问题,Chew Lee教授以三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为例进行交流分享。

在此基础上,张义兵教授以“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西游记》主题教学”为例,介绍了“知识建构”理论在真实情境中的开展情况。

吕文清老师又基于教育环境谈论了“知识建构”理论应用于现实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老师们从迷茫到困惑到眼睛里发光,说明培训渐进入耳入心,最后生长出不少知识建构课堂设计的新观点。

听、学、思、记

下午,在听了小学科学学科的案例汇报后,老师们分组应用“知识建构”理论进行课程设计。我校十位老师分为两小组,针对四年级正在开展的“科教融合2.0课程”分别进行了“《山海经》主题阅读”和“水循环”课程模块的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

专家指导

成果展示

接着,老师们分享交流各组的教学设计,专家们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对我校的两个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肯定。最后,张义兵教授引导老师们分享一天的收获和感受,老师们也畅所欲言,不仅说出了自己对“知识建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是针对其应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老师们畅所欲言、深入讨论

通过本次工作坊体验,老师们深刻意识到:教学的本质是在改变人思维,因为思维可以改变世界,思维可以改变一切。老师们会将“知识建构”理论带到自己的课堂,带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继续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视角上,真正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

教师培训体会

知识建构是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造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是教学模式从教基础知识到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更新、改进原有的观点,并衍生出新的想法,在分享知识过程中不断加深认识、不断提升能力的转变。知识建构的课堂中,教师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的收获能够彼此促进和帮助,每个人都会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杨倩

感谢学校为老师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培训平台,今天有幸参加了知识建构国际项目教师工作坊的高端研讨会,与许多优秀的老师互动交流。经过一天紧张但是愉快的学习,接触到了国际最前沿的理论之一,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也对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要在生活中所有的学习中得到锻炼,而老师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就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为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工作,要立足基本国情,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段红静

1.教师身份上:知识建构原理在课堂中运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转换了自己的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探究知识活动的组织者甚至是研究的合作者,平等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共同对学习活动负责。

2.学习形式上:知识建构原则指导下的课堂,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真实问题的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出学生的内生动力,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让原始观点不断升华。

3.学习成果上:基于兴趣提出的问题,寻找权威资料,辅以专家的科学指导,在不断地探究中形成的学习结果是多样的。这让学习变得没有边界,没有上限。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更习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可持续性的活动。

4.学生成长上:将学习的每一步过程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学习的过程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会形成一种成长体系,同时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产生关联,从而使整个的学习活动成为体系,使学习更加可追踪,也为后续的课堂设计提供了研究的土壤。

——徐卫华

在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中学习正在被深度改变。我们接触到“基于项目学习”“跨学科整合式教学”等新的概念。今天有幸接触到“知识建构”课堂教学,有了如下的思考:知识建构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想法为中心,在情境中提出真实的问题形成一个个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的问题投入到讨论中不断钻研,在谈论中以建构为优,最终使得知识建构无处不透。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角色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中是导师型的引导者,学生不断质疑探究获得,使得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薛韵

课程设计和实施最需要的是强大的理论支撑,历经20多年发展的“知识建构”,其理论、教学法和技术手段已自成体系,因此能够在我们的课堂中实现。在“知识建构”理论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创造知识,能够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成为真正的思考者和知识的创造者。而作为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做学生“知识建构”的支持者。感谢学校能够为老师们提供成长的机会,让我们拓宽知识视野,能够站在更高的理论视角,真正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张立婷

知识建构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逐步实现对知识的研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逐渐丰富自己的认知,对知识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方法与能力。

——郑菲

1. 通过Marlene教授的讲座,对知识建构的内涵和原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识建构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内生新知识。教学中的知识建构是以学生的观点为中心,而不是以活动或任务为中心。在知识建构共同体中,学习者共同完成观点的生成和持续改进过程。学习者针对共同关心的探究领域发现和界定需要理解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初步见解,并将这些见解作为观念对象在公共知识空间之中公开,而后相互对彼此的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并延伸出新的问题

2. 通过张教授的案例,发现了整本书阅读的魅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相似问题的学生形成小组进行不断探究,发现新问题,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 探索,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习者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通过汇总分享,在知识建构的互动过程中发展出对于共同体有价值的观点。

3. 教师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是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和陪伴者。学生建构时为学生提供鹰架、与学生一起进行观点的生成和持续改进,陪伴学生成长。

4.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渔”自然得“鱼”。

——潘辉文

撰稿:张立婷 白 雪

组稿:张立婷

摄影:温继梅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