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养瘦马盛行,无数贫穷少女被当成商品买卖,一辈子命运多舛
原标题:明清养瘦马盛行,无数贫穷少女被当成商品买卖,一辈子命运多舛
世人皆知,自古扬州出美女,而“扬州瘦马”在明清时期更是名噪一时。在当时有一种特殊的行业——“养瘦马”,“瘦马”的含义并不是真正的马,而是指面容姣好、身材纤弱的少女,她们出身贫苦人家,年幼时被人以低价买走,经过一番琴棋书画的调教,长大后高价贩卖给富人家做妾,而没有被挑选走的女子会进入烟花柳巷,从此悲苦一生。
从明朝开始,商业发展迅猛,扬州一带经济繁华,富甲一方,出现了一批富得流油的盐商。这些盐商们平时在扬州城内纵情享乐,日日歌舞升平,生活奢侈糜烂,看厌了以胖为美的丰乳肥臀,开始有了追求纤细身段的瘦弱女子的癖好。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为了迎合盐商们变态的心理,催生出了一大批专门从事“养瘦马”的人,形成了暴利但畸形的行业。
这批少女出身贫寒人家,天生丽质,在七、八岁时被低价买走,之后像进入魔鬼集中营一样训练,十四、五岁时再卖出去。调教的内容包括歌舞、琴棋、书画、女红,甚至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要严格符合富商们的喜好,比如走路要轻,笑不露齿,眼神要含情脉脉。这些“瘦马”们有的是天生贫苦,身材瘦弱,但也有的是故意被饿出来的。
“瘦马”们也分三六九等,调教的方式不一。清代小说家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中描述过,一等资质的女孩,要学习弹琴吹箫、吟诗作画、下围棋和双陆棋等,还要学会化妆和训练形体;二等资质的女孩,会识字、弹琴即可,主要是学会记账管事,将来好当富商们的小秘书;三等资质的女孩,不教识字,只学习女工,或是锻炼厨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
在当时的扬州城内,有数百个人口贩子,像苍蝇一般围着这些富商们。这些人中有牙婆,是专门介绍人口买卖为生的妇女,也有驵侩,是专门做牲口贸易的中间商,因为牲口不如人赚钱,也来“养瘦马”。
一旦哪位有钱人想要买“瘦马”,这些牙婆们就开始推荐手上的女子。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描写过挑选“瘦马”的场景,牙婆扶着“瘦马”出来,要经过下拜、走几步、转身,看看面相、身姿、走路形态;将衣服撩起来,露出手臂,看一看是不是皮肤细腻光滑;瞧一眼相公,看一看眉眼是不是有神;回答一句年龄,听一听声音是不是动听;最后要鉴定一下是不是小脚。
这些被精挑细选的“瘦马”命运大多悲惨,选中的“瘦马”也不见得生活美满。最幸运的可以嫁入大户人家做妾,在年老色衰之前享受荣华富贵,也有运气不好的,有被大老婆杖毙的,也有受尽凌辱投井自尽的。
而那些落选的“瘦马”,则命运更加凄惨悲切,她们无家可归,只能被卖入烟花柳巷,每晚涂脂抹粉,打扮妖冶,等待着客人的临幸。张岱在《扬州瘦马》中写道:“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可怜了这些女孩儿,从小被当成商品买卖,沦为富人们的玩物,一辈子就这样毁了。
“养瘦马”这个肮脏的行业,是旧社会的畸形产物。随着现代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尊重女性,男女平等,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了普及的观念。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相关文章
-
[图文]奥运英雄王润兰是如何与日寇坦克同归于尽的
-
他为掩护队友撤离,仅用一把手枪与敌周旋6天,回国的他只剩头颅
-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
-
天下无敌?常胜五师团?也就韩国人不要脸,敢这样吹牛
-
日本为美军高兴建立妇女防波堤站在夜色里的她们的转行不易
-
AG600大型两栖飞机成功水上首飞:我们在西太平洋有了大长腿
-
泰王原配遭到冷遇,64岁生日宴冷冷清清,唯有帕公主陪伴左右
-
找通胀应对之策?1946年代或是更好的参考
-
[图文]中印战争:中国士兵打到印度大平原反击战出奇地顺利
-
每日学党史,打卡赢大奖!
-
日本天皇的年号,为何多来自中国古籍?
-
中国史上唯一的高句丽皇帝,在位3年毫无实权,最终惨遭灭门之祸
-
苏联曾经用引爆核弹的方式炸出来一个水库,不会留下核污染吗?
-
二战末期,德军明明还有数百万军队,为何他们就急急忙忙投降
-
二战中的芬兰:堪称欧洲的平头哥,先后和苏德两大强国交手
-
朱仝雷横代表着大宋朝基层其实有两种不同腐败路径
-
侵华战争时的日本女人有多毒?“阿猫阿狗蝗虫都应该去协助战争”
-
1971年,农民开荒挖出一铁钩,30块卖给文化馆,成国宝后禁止出境
-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来历:外国侵占逼出主权意识
-
戈林元帅为何从天才变成了蠢材?这个中国成语讲得极其恰当
-
朗杰瓦拉之战:印度陆军的温泉关史诗
-
注孤生的李宅······
-
二战结束后,末代台湾总督、日本人安藤利吉最终到哪里去了
-
埃及考古队发掘出法老时期军事城堡
-
对越战争,我军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这些血的教训永远难忘
-
基于担当,萨达姆死前让律师转告女儿不要为其请求免除死刑
-
破解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与制法之谜!
-
她经常被拿来与戴安娜比较,离婚后经商,却因一事决定再不回英国
-
“一场伟大的社会和经济实验” ——事与愿违的美国禁酒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