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乌鸡国的这个故事,其实我们今天也经常见到
原标题:《西游记》中乌鸡国的这个故事,其实我们今天也经常见到
在《西游记》中,乌鸡国的故事很有嚼头儿。
乌鸡国国王平日乐善好施,斋僧礼佛,被如来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还派文殊菩萨这样的中央级领导亲自下去点化他,早证金身罗汉。不料文殊菩萨到了乌鸡国之后,却出了个大乱子。
文殊菩萨因为不能用真身去见国王,就变作了一个普通的和尚,去跟国王化点斋饭。按理说,乌鸡国国王平日乐善好施,斋僧这种事经常做,来者不拒,可坏就坏在文殊菩萨不是真的来化斋的,而是借化斋为名,来考察国王。因为“几句言语相难”,惹恼了国王,就把文殊菩萨用绳子捆了起来,扔在河里泡了三天三夜。
文殊菩萨自然很生气,就回去报告了如来,如来一看,这个国王也太大胆了,连我的人都敢欺负,于是就派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来报仇,把国王推到了井里,泡了他三年,给文殊菩萨报了三天三夜的仇。
原本一桩提拔干部的好事,却成了这样两败俱伤的八卦闹剧,想必是谁都不想看到的。那么,这个责任在谁呢?
吴承恩的立场显然在文殊菩萨这边:我好心来点化你,你却不识好人,不光把我绑了起来,还扔在河里泡了三日三夜,真是大逆不道!后来对你的惩罚虽然多了365倍,也是你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不过,如果再来看看文殊菩萨为什么被乌鸡国国王绑了起来,就会有另一种看法了。文殊菩萨在跟孙悟空解释时用了一个词——“言语相难”,书中没有说是什么“言语”,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不是什么好话,以至于惹恼了国王。
看到这儿,我们脑海里很自然地就会出现这样一副场景:钦差大臣到了基层,指手画脚,大呼小叫,对基层的人呼来喝去,完全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而基层的人则点头哈腰,小心翼翼,唯恐钦差大臣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这副场景太常见了,以至于文殊菩萨一时忘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因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
当一个普通老百姓摆出一副钦差大臣的架势,那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俗话说,“有什么身份说什么话”,人们尊重你或是害怕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你的身份,当你褪去了那一层身份,却还要按以前的身份行事,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官场如此,生活中亦如此。
反过来,这个乌鸡国国王也不是没有问题。在现实中,下面的干部做出了很大的政绩,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为了进一步考察他,提拔他,有时候领导会亲自下去微服私访,看看这个干部真实的情况怎么样。
结果到了下面一看,事情完全不是报告上写的那样,充满了虚伪、欺骗、暴力、黑幕,报告上写的那些政绩,都是下面人的欺瞒而已。
所以,领导要提拔干部,绝不能光看报告,而是要亲自下去走走,以老百姓的身份去体验一番,才能杜绝下面的干部弄虚作假。这样看来,文殊菩萨受的罪,也不是没有价值,至少揭开了国王的真面目。
相关文章
-
为什么红孩儿永远8岁?小时候失乳可能性大(角色设定而已)
-
《攀登者》,前进与下撤,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记攀登雀儿山
-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0块五色石
-
小白龙到底为什么被告忤逆判了死刑?背后隐藏西洋海水的秘密!
-
神话传说中是否有哪吒此人?哪咤的原型是什么
-
《山海经》证实孙悟空是真实存在,并且真被压在山下500年
-
方舟-奇幻文学之旅《玄奘西游记》大型讲座:17.真假女儿国
-
马可·波罗派“口罩”啦
-
十大神剑之赤霄剑的来历 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
-
惟有民情满腹中
-
李靖是唐朝还是商朝的 为何《封神演义》会有哪吒
-
《周游记》周杰伦、萧敬腾巴黎随性漫游诠释友情
-
人间老话儿: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对人刚刚好
-
黄风怪吹的是什么风?三昧神风(吹瞎孙悟空的眼睛)
-
来了!张家港影院复映的第一天!
-
西游记里蓄谋已久的一个局,如来、观音、老君、玉帝各除一大患
-
文殊菩萨显圣的故事
-
中国月老VS西方丘比特 爱情讲究的终究是缘分
-
孙悟空兄弟合葬墓,孙悟空墓出土的金箍棒(图片)
-
顾不上与孙悟空继续打斗,罢战赴宴席,牛魔王因何这么着急?
-
佛教八大菩萨——除盖障菩萨简介
-
刘大石:身在此山丨私享艺术
-
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猕猴繁衍人类
-
除了二郎神、孙悟空、哪吒,还有一人会法天象地,不是牛魔王!
-
你看过最侮辱智商的电影是哪一部?
-
《西游记》与孔子有关吗?还与吕洞宾也有关?
-
十万天兵天将打不过孙悟空?这位神仙无意说出背后的秘密
-
西游记: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
【云溪山人游记】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