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都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利弊?
原标题: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都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利弊?
如今,距离高考已然不足半月,许多人都在为高考所努力拼搏。高考,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这种制度公平公正,为我国挖掘了不少新生代人才。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于高考的选拔人才制度,只不过比起高考而言,它们有着太多弊端。
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应为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具有很大的缺陷性,因为该制度本质上是为世族阶级服务的,这就导致寒门子弟根本难以通过该制度翻身。之后,随着西周宗主地位的衰弱,世卿世禄制度也开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制以及军功制。
《左传 昭公十七年》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大致意思是说教育开始逐渐地普及,这也是荐举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实力,便不再如昔日世卿世禄制一样只提拔贵族子弟,而是不管出身贵贱,依照能力来安排官职。于是许多人便或毛遂自荐或被他人推举,步入到了仕途之中,比如说诸位很熟悉的荆轲,他便是被人推举给太子丹的。《史记》有文可证:“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应之。”
与荐举制同处一个时期的还有军功制,这种制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统治者为了激励百姓从军,也为了能选拔军事人才,提高本国军事实力所设置的一种选拔制度。战国时不少士兵便是通过军功制一跃成为将军,甚至名垂千古,最为著名的便是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人的白起。
客观来讲,这两种制度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极难挑出毛病,它们皆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产物,为日后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待到秦汉建立后,便在荐举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察举制度。《文献通考 卷二十八 选举考一》记载:“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跟荐举制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加专业化官方化,是需要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并且人才还要接受考核,没有荐举制那样随意。因为察举制的考核很注重品行,所以也有人称其为“举孝廉”,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便曾是举孝廉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察举制虽然为士人为官提供了途径,但却依旧被贵族阶级所掌控。许多察举出身之辈,并不是真的品行高尚才华横溢,而是买通了考察官,或是背后有官僚阶级的支持。对于这种情形,甚至有史学家称“一场作秀的察举”,足以见制度背后的腐败。
所以等到东汉末年时,察举制度已经彻底沦为了官僚阶级手中的玩物。曹丕便对此进行了改革,开始正式实行九品中正制。该制度需要先选拔出数个中正官,并且给他们各自分配一些管辖范围,之后中正官则需要对其辖内的士人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最终定出品级,进而上报给朝廷,朝廷给予备案,日后选官时便以此来做参考,品级越高的人入仕途便更顺利。九品中正制的优点便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考察标准较多,趋于合理,但其弊端则是使国家政权逐渐集中于世族,寒门子弟依旧出头无望。
之后,便是古代实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始建于隋朝,后来唐朝对其加工完善,历朝历代进行一些改动,继续沿用下去,一直到1905年时,这项制度才被废除。科举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故有学者认为“科举即是古代的高考。”
唐朝时,科举考试流程则为乡试---省试---吏部复试,主要分为常科以及制举两类。北宋时,科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考试程序进行了改革,把吏部复试改为了殿试,并在此之后成为北宋的定制。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考官舞弊,考试后一律将卷子密封,把考生的名字所遮掩住,并且不允许在卷子上留有特殊印记,有些类似于如今的高考阅卷。而且为了得到更多人才,北宋也对科举进行了扩招,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在位期间便录用了近万人的科举取士,远比唐朝要多。这跟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是有所关联的,正因此,才有学者发出:“宋朝是读书人最幸福的一个朝代”这样的感慨。
元朝时,科举经常停考,并且并无太多新意,在此就不多做叙述。
明朝时科举有了新的变化,它开始跟学校制度结合起来,想要参加乡试,就比如成为各级行政单位的生员亦或是国子监的监生。并且,明朝的科举考试的流程也进行了一些小修改,将省试换为了会试,在乡试之前还加入了一个县府院试。清朝时则是沿袭明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只是使学校制度跟科举制度完全融合在一起,并把县府院诗改为了童试。
科举制度相比较之前的几个选拔制度,其优点不言而喻。它帮助了更多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让士人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也给国家带来了太多人才,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以及一代文豪苏轼便是科举进士出身,还都是二十岁考上进士的学霸人物。不过科举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还是做不到如当今高考一样绝对的公平,不少地方的考试依旧有舞弊现象,甚至就连最重要的殿试,也完全是看皇帝心情而定。并且科举太过死板,尤以清朝的八股文最束缚士人思想,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
参考资料《史记》《宋史》《明史》《左传》《秦汉官制稿》《文献通考》
相关文章
-
香烟的发明者是谁 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香烟契机是什么
-
传承革命星火,扬帆起航新征程
-
浙江小庙挖出梁山伯之墓,墓内石碑,揭开真实的梁祝化蝶
-
三国战祸人口百不存一 导致后来西晋灭亡?
-
司马徽为何荐诸葛亮给刘备,后又将侄子给曹操?这3点原因很现实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最后被一成语打脸
-
“雅好”不是贪腐的“遮羞布”
-
此人比荆轲还勇猛,是史上“屠龙”第一人,三年杀掉三个皇帝
-
岳飞手下主要悍将排名:被岳飞招降将领都有谁?
-
【我的名字叫建国】盛建国:“身残志坚,我始终记得要爱国!”
-
隋朝人口达到了5500多万,为何唐朝用了100年才赶上?
-
我军打炮最神的开国少将,曾三炮挽救全军,林彪称其达到艺术境界
-
中国人不配搞科幻?这些古代神作来打脸
-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第九位武悼天王冉闵
-
扇冠大天鹅龙:俄罗斯大型恐龙(长有斧头冠饰/向后生长)
-
谣言导致的大灾难天津教案
-
探索龙:南美巨型恐龙(长20米/与风神龙是近亲)
-
赵云的故事有哪些 从这些故事看出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
八卦炉虽然没烧死孙悟空,但是老君却拿走了孙悟空一项神通?
-
公基备考|过年为啥叫过春节?
-
后凹尾龙:蒙古巨型恐龙(长12米/有球窝状关节)
-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为何可以在劣势当中获胜
-
仙剑三:大战之前邪剑仙试探,景天的回答为何让他不屑
-
抗战时期,日本究竟盗走中国多少文物?日本至今不敢公布真实数字
-
这位开国上将,当过两个大军区司令员,儿子当过两个省军区司令员
-
犼的克星是谁 犼的真实能力是怎样什么比犼厉害
-
古时的匈奴是今天的什么民族 现在还有以前的匈奴人吗
-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苹果引发牛顿哪些思考
-
楚汉战争:刘邦项羽决战之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