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古代中国女子也流行穿“高跟鞋”
原标题:趣闻:古代中国女子也流行穿“高跟鞋”
有媒体报道,一个女孩从16岁开始穿高跟鞋,到31岁的时候,足部变形,只能拄拐杖行走,网络称之为“高跟鞋事件”,让众多爱高跟鞋的女士“谈鞋色变”。
古往今来,女性穿鞋并不只是为了走路,讲究的是“足下生辉”。据有关记载,22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礼履,就是圆头高底的鞋子,姑且称之为“古代高跟鞋”。
《玉台新咏》中有首《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写得很形象,那“高跟鞋”是有相当高度的,否则,脚还没有抬,怎么就让人看着像上了个台阶呢?这是1500多年前梁代女性的穿鞋情形。
唐宋时期也有“高跟鞋”。宋代书法家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遗履图》的跋中记述,唐代长孙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这种“高跟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时人给这样的鞋子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叫“晚下”,寓意为,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
这种鞋子适合“妇人短者着之”,在宫廷贵妇、大家闺秀中很风行。——如今流行的女式坡跟鞋,类似于这种叫“晚下”的高底鞋,脚底如同踩了块砖头,让人视觉有沉重之感。但是,女性因此“增高”近10厘米。而那些不是高底的鞋子,当时统称为“远游履”,相当于运动鞋。
中国古代礼教讲究妇女的衣裙要曳地,但这不是为了漂亮,意在防“走光”。在封建专制严重的明朝,妇人的衣裙是要把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包住,最好又不妨碍走路,于是,“衣曳地则覆履,惟见底,故底高。”可见,明朝女性鞋子的底高,不仅仅是为了增高炫美。 明清两代,裹脚之风盛行,尤其是山西、陕西、甘肃一带近似疯狂,“甚至以足之纤巨,重于德之美凉,否则,母以为耻,夫以为辱”。裹脚的妇女也有适合自己脚型的“高跟鞋”。
清朝刘廷玑在《弓足》一文中叙述:“自缠足之后,女子所穿有弓鞋、绣鞋、凤头鞋,而于鞋之后跟,铲木圆小垫高,名曰高底。令足尖自高而下着地,愈显弓小。”这种“高底”较之前朝的“高底”更接近于现代的“高跟鞋”。
穿着这样的“高底”,小脚女子的整个身体重量的着力点都在“弓小”的脚尖上,相当痛苦,所以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娇喘呼吁,所行难远,但使得女性身材显得高挑,并且惹人怜爱。女为悦己者容,小脚穿在“高底”里,成了当时的风尚。
清朝统治者对女子缠足极其反感,禁止满族妇女缠足。满族妇女也有属于本民族风格的“高跟鞋”,“八旗妇人履底厚三四寸,圆其前,外衣通长掩足”,其形制是鞋底中间高出数寸,中微细,也叫“高底鞋”。
满族“高底鞋”的跟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鞋跟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称为“花盆底”;另一种是鞋跟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和落地的印痕像马蹄印,所以称为“马蹄底”。
满族“高底鞋”的木底高跟一般高度为5-10厘米,最高可达25厘米。这样的高度,恐怕令现在的“高跟迷”们也惊讶艳羡吧!
清代爱美的满族妇女除了在“高底鞋”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分外别致。
穿这样的“高底鞋”的女性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满族贵族中青年女子,由于鞋子底部厚而且面积小,以及用力的关系,穿鞋的人走路必须慢且稳当,反而显出女性的婀娜多姿、端庄秀美,相当有范儿。这在清中期的宫廷里相当流行,并且逐渐传至民间。
关于满族女性为什么穿“高底鞋”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古代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打柴禾等,为了防止虫蛇叮咬,就在鞋底绑缚木块,制作得日益精美,发展成了后来的“高底鞋”。
另外一种传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底绑上了高高的树杈顺利渡过泥塘,取得了胜利,达到报仇雪恨的目的。为了“忆苦思甜”,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后代满族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高跟鞋”。这个故事把女性爱美的情思赋予了英雄史诗的壮美,很有趣。
作家亦舒说过:“女人的堕落是从高跟鞋开始的。”爱美嘛,难道有罪?其实,任何时代的女性穿“高底鞋”、高跟鞋等等,无论说法再多,肯定与追求美、拽人眼球有绝大关系。
为了美,古今中外的女子,受罪吃苦,却趋之若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关文章
-
钉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长1.5米/距今7000万年前)
-
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他有不工作,那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
飞机气流颠簸会坠机吗?坐飞机遇上颠簸该怎么办
-
薛宝钗真是千金小姐?贾母用一盘饰品揭开真面目:不配跟林黛玉比
-
利加布龙:南美超巨型恐龙(体长24米/生于1.2亿年前)
-
俗语:“两腮无肉不可交”,其实经典是下半句,却少有人知
-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 竟有惊天阴谋
-
“陝西”还是“陜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又入坑了
-
自鸦片战争以来,谁“拿”中国国宝最多?看完心痛!
-
29岁就当太上皇的北齐高湛,到底是怎样的人?
-
不产战马的山东,从秦汉到晚清为何老出响马贼?
-
古代残忍刑罚拶刑:夹手指的刑罚(十指连心十分残忍)
-
胡亥为什么要肢解姐妹?想要稳定地位(也警示他人)
-
寻找英烈后人|助英魂回家找寻48名台儿庄战役牺牲湘籍烈士亲人
-
武松并不完美古今人们究竟喜欢他什么
-
1955年授衔时,此人并不在授衔举荐名单上,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
林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4米/距今8000万年前)
-
探秘神秘的西藏高原古格王朝遗址
-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是这两位将军,歼敌40余万人收153座城
-
汉高祖刘邦八个儿子的命运 哪个儿子继位了?
-
谜团最多的英雄:关于武圣关羽身上的谜团有哪些
-
历朝皇后何其多,长孙皇后凭什么一直被后人歌颂铭记
-
名著《金瓶梅》中有5句俗语,句子粗糙却含义深刻,蕴含着大道理
-
离任留犊有感
-
日本幕府时代,将军妻妾超过30就不再待寝,声称合理利用资源
-
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谜 李煜怎么死的
-
原颚龟:最古老的龟类动物(长6米/龟甲长满尖刺)
-
大象的祖先剑棱齿象,出现于1000多万年前(牙长达3-4米)
-
过完年你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