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毁掉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原标题:毁掉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文 | 实用菌

01

《西游记》取经四人组里最不被喜欢的是谁呢?

这是一个有时代属性的问题。

若是30年前,可能得票最多的是二师兄:

好吃懒做还好色,一点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但这个问题放到现在,答案可能就变成唐僧了。

唐僧的经典形象有两个,一个是86经典版里的形象,另一个人是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形象。

表面上看,这两个唐僧形象反差很大:

一个很正经,另一个人很不正经。

但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在本质上他们还是同一类人,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爱讲道理。

只不过讲道理的套路不一样,一个是语重心长知心大爷式的,另一个是婆婆妈妈居委会大妈式的。

02

而且,这两个版本里的唐僧视角也不同。

86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从唐僧的视角看自己:

比如虔诚,坚定,有恒心,慈悲为怀,更重要的是长的帅。不像自己的那几个徒弟,全是歪瓜裂枣,妖魔鬼怪。

而电影《大话西游》,则是从孙悟空的视角看到的唐僧:

总是那么唠唠叨叨,磨磨唧唧,像苍蝇似的围着你,烦的要命,但又摆脱不掉。

视角不同,感知到的人物形象也就会不同,所以相由心生,《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很丑。

这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视角下的不同感受和认知。

03

爱讲道理的人往往有一种幻觉,觉得只要自己讲的事实清楚,逻辑严密,对方就会备受启发,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来。

但现实中对方的反应往往是:

又来了,烦不烦啊?!

比如紧箍咒这件事上,唐僧是这样认为的:

“那个金刚圈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他带上之后很不舒服,整晚失眠,会连累我嘛!他虽然是个猴子,可是你也不能这样对他,官府知道了会说我虐待动物的!说起那个金刚圈,去年我在陈家村认识了一位铁匠,他手工精美、价钱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你再定做一个吧!”

唐僧一定研究过心理学,不然不可能说出这么富有同理心的话。但有同理心是一回事,能不能感动对方则是另一回事。

菩萨本想为唐僧好,但是听了他的一番道理,恨不得掐死他。

唐僧本想为孙悟空好,但是徒弟听了他的一番道理,也恨不得掐死他。

为什么会这样?

后台回复“致青”送你一蛮不错的句话哦^_^

04

客观地说,道理是无辜的。

每一个道理,都是一次对事情背后运作规律和逻辑的了解和洞察。

一个人懂得的道理越多,看待事情就越透彻,因而也就越成熟,越有智慧。

从主观动机来说,爱讲道理的人动机大多是善意的。

他们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解决一个难题,或者让别人少走一些弯路。

这是很多人爱讲道理的一个原因,往小了说,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享;往大了说,这是普度众生。

但是,再对的道理说的时候也要先想一想别人的感受。

关于这一点,铁扇公主就很有研究,她曾对至尊宝说过这样的话:

“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

!”

这句话很厉害,一眼就看透了问题的本质。

面对别人说的道理,我们不就是这样双标吗:

想听道理的时候,就称赞讲道理的人高屋建瓴,自己醍醐灌顶。而不想听道理的时候,就觉得讲道理的人只会说教,是在夸夸其谈。

所以,同样的一通道理讲出去,反馈是好还是坏,还取决于这样一个前提:

此时此刻,对方想不想听别人的道理。

想听,一切都好说。

不想听,或许闭嘴才是最好的选择。

别人还没有做好听的准备,你就开始灌输,别人不但不会感激你,还会觉得自己在被强迫,自己的心理边界遭到了侵犯。

结果,在心理上就先建立起了防御机制,本能地排斥你。

05

所以,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自己的分享欲。

当一个人被困在了某个问题当中,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并且主动来找你求助时,你可以适当地多分享一些。

其他情况下,可以讲家长里短,讲鸡毛蒜皮,但是最好少讲道理。

因为道理太枯燥太冷冰冰了,缺少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

在亲密关系中,最糟糕的是一个人只会讲道理,其它的什么都不会。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本质是偏爱。我做对了一些事,你爱我,这不是爱;我搞砸了一件事,你依然爱我,这才是真正的爱。

所以,爱讲道理的人很多时候都不会去爱。

他们很容易陷入到事情的对错当中,陷入到各种应该当中。你做对了,我就认同你,夸你;你做错了,我就批评你,否定你。

这会让身边的人觉得,事情比自己本人更重要,感觉不到被重视,更别说偏爱。

所以,当你和一个理性的人相处的久了,就会感觉对方身上有一种说不出冷漠,让自己难以靠近,更别说爱了。

06

所以,假如你想让别人喜欢你,想要靠近你,千万别像唐僧一样叨叨个没完。

离道理太近的人,离爱就会变远。

来源:实用心理学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