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空军亮相震惊世界:开国大典战鹰挟弹受阅
林虎向记者介绍开国大典前的训练情况。
开国大典时林虎驾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人民空军17架战机以整齐威武的队形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人民空军的首次公开亮相震惊了世界,它向世界宣告: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空军部队。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人民空军至今走过了不平凡的成长之路。披着冬日暖阳,记者采访了当年驾机接受检阅的飞行员、空军原副司令员林虎将军。翻开尘封的历史,老将军娓娓讲述了开国大典上驾机受阅的往事。
记者:请老将军介绍一下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前的情形。
林虎:1949年8月,中央军委航空局调我和孟进到北平南苑飞行中队当飞行员,担负保卫北平的任务。每天昼夜都在机场保持2至4架战斗机值班,国民党空军闻讯后,没有敢再来袭扰。8月下旬到9月初,朱德、聂荣臻先后视察了南苑机场。这时,飞行中队接到了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任务,就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空中校阅。
记者:阅兵任务确定后,训练是不是马上就展开了?
林虎:接到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任务,全队同志都很高兴,立即开始进行受阅编队队形的训练。起初,只用了9架P-51战斗机,编成3个"品"字队形拉开距离跟进,我编在总领队邢海帆的右侧。
记者:当时飞机数量少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林虎:后来聂荣臻到南苑机场看了一下,认为准备参加受阅的9架飞机太少,能不能有更多的飞机,战斗机修不出来,什么飞机都可以,能够安全通过天安门就行。随后,又凑了两架轰炸机、3架运输机、1架通讯机和两架教练机。这样,一共17架飞机,编成5个"品"字队形、1个双机梯队,前后跟进。
记者:当时只有17架飞机,为何人们在开国大典阅兵时看到的是26架飞机呢?
林虎:后来,周恩来副主席看过预演后提出,领队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快,为了增加飞机的数量,你们通过了天安门以后,战斗机可以到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再转回去,接到教练机和通讯机后边。它飞得慢一点,你转回去再接上去,这样就有26架飞机受阅飞行了。
记者:受领空中受阅飞行的任务后,主要面临哪些困难?
林虎:一是时间紧,仅一个月时间。二是机种复杂,特别是机种之间飞行速度差别很大,要组成一个整体空中受阅机群,需要严密的组织协同和多次演练。三是飞行员彼此陌生,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熟悉。
记者:当时,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林虎:当时的气氛很好,工作也好做。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驾驶过不同的飞机,但心里都装着一件事,就是力争全队准确、整齐、安全地通过天安门的上空。
记者:当时没有雷达之类的导航设备,是怎样解决引导受阅飞机准确飞越天安门这个问题的?
林虎:那时候没有现在的设备先进,也没有专用的航空地图,只能用北平地图当作航图,用尺子量量算算,把航线标定,选了通县的双桥镇。那里有个比较明显的楼房,上头摆上白布,如果天气能见度不好,只要到双桥上空把方向罗盘对好了,就可以直接飞到天安门上空。通过天安门还有一个问题,不能飞得太偏离地面游行队伍,高度也要刚好,观礼台上的人抬头就能看到,下边游行的也能看到。受阅飞行时,所有飞机在双桥会合,各分队领队机罗盘一定要对好,编好队形,再飞向天安门。
记者:南苑飞行队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北平的防空安全,为了参加受阅编队飞行,动用了所有的飞机。如果在受阅中受到国民党飞机的偷袭怎么办?
林虎:经过几天的反复研究和推敲,上级向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提交了一个带弹受阅飞行的方案,并得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的认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聂荣臻亲自来到南苑机场挑选了带弹飞行的飞机和飞行员。
记者:按照世界阅兵的惯例,为安全起见,阅兵时任何兵种都不能携带实弹。飞机带弹受阅无疑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林虎:受阅前,各级领导最担心的是飞机的安全,专门请苏联专家机务人员检查把关飞机的质量,并在武器系统上贴上封条。在受阅飞行的前一天,每个受阅飞行人员都立下誓言,留下了这样一段誓词: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落在城内、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记者:受阅时的情形如何?
林虎: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开始的时候,预定参加空中受阅的飞行员都站在自己的飞机前面,准备起飞了。那时没有电视,只有广播,从喇叭里传来天安门城楼上的声音,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午4点整,我们接到起飞命令,我驾驶的战斗机飞在第一梯队,按预定方案飞向天安门广场。起飞后,我与总领队长机保持好规定的队形,用余光看到了地面游行的群众。飞过天安门后,我们战斗机按照预定的方案,再转回去接到了教练机和通讯机的后面,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记者:按历史记载,开国大典空中受阅方队任务完成得很好,外国记者在发出的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你完成任务后的心情如何?
林虎:当晚朱总司令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宴请受阅的陆海空三军代表。我们参加受阅飞行的9名战斗机飞行员乘车到达长安街时,看到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庆祝的群众,正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和"共产党万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群众挥手致意:"人民万岁!""同志们好!"我们坐在汽车上,走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北京饭店。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在宴会上,朱总司令讲话说,他今天终于成为三军总司令了。
记者:近60年来,空军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变化,战斗力不断增强。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林虎:看到空军的发展壮大,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作为我军第一代飞行员,可以说,我是人民空军创建、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空军的战机种类越来越齐全,性能越来越先进,尤其是第三代战机装备部队后,战斗力将大大增强。与此同时,高素质人才方阵也越来越强大,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力支持。展望未来,我们空军战鹰的翅膀会越来越硬,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国土防空任务。
相关文章
-
[图文]亲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命丧黄土岭
-
真子公主为爱再冲动,纪子妃大跌眼镜,牵肠挂肚却束手无策
-
怎样才能更快的更换弹匣?“达康书记”教给你一个诀窍
-
陆小曼有多能造?一个月顶普通人活几年,徐志摩打7份工都养不起
-
他是侵华战争的祸首,三次出任日本首相,畏罪服毒自杀
-
丘吉尔明知德国将攻击英国城市,他却放任不管,致使五千多人伤亡
-
美军上尉参加中国地道战秘闻
-
金银纪念币,为何不按币面上的面额销售?
-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
温登战役:俄罗斯首次染指西方梦想的破碎
-
日本如果再次重用这个人,抗战用不了14年,3年就结束,日本必败
-
路易十六为何这么倒霉?法国唯一上断头台的国王
-
古代日本男人为何都留秃顶发型?不是由刀剃出来,而是一根根拔掉
-
民间故事:明朝一渔夫,捕获一条大鲤鱼,放生后成为大富翁
-
柬埔寨红色高棉的恐怖执政
-
印尼想撤资,韩国的五代战机项目悬了
-
俗语说:“床头四不向,无灾不欠账”,四不向是什么?有何道理?
-
冷战时东德为何修柏林墙,让反对分子跑走不更好?我们想简单了!
-
当初被美军收买,出卖萨达姆的的人最后结果如何?
-
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访问朝鲜
-
沙俄军队和难民横穿西伯利亚
-
特朗普危险行为激起反弹,盟友公开喊话:不能坐视不理!
-
二战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为什么放过瑞典?
-
希特勒最后握手的德国少年兵,后来怎样了?
-
潜艇号称水下杀手,为何二战时日本潜艇却一直在打酱油
-
看看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战为何会输
-
二战后,这个日本大将为了忏悔,回老家教了30年英语
-
二战,德国距离胜利有多近?
-
1592年丰臣秀吉威胁世界:我是太阳之子,不打明朝就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