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踏青斗鸡蛋那些清明习俗尚存否
原标题:祭扫踏青斗鸡蛋 那些清明习俗尚存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了清明节人们悼念逝去亲人哀伤的氛围。不过,在古人眼中,清明节并不完全被哀思占据,这从传承下来的诸多清明习俗中就能看出来。在潍坊地区,有哪些清明习俗,其背后又有什么含义?这些习俗是否依旧被人们传承?4月3日,记者就潍坊的清明习俗进行盘点,并倾听市民和专家的声音。
市民在昌邑博陆山等景区踏青赏花。(资料图片)
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的小朋友们,在清明节玩“斗鸡蛋”。(资料图片)
市民在人民广场放飞风筝。
市民在荡秋千。(资料图片)
习俗之扫墓祭祖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明,又称为三月节。在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一到,阳气开始上升,温度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习俗。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旧时人们多食冷饭,又是添土祭祖的日子,称“春祭”以示对祖先的悼念。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成为习俗。不过,自唐代之后,清明节逐渐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扫墓祭祖成了清明节的传统。每到清明节前后人们往往会于坟前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祷祝,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宋朝诗人高菊卿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在各地风俗略有不同。在我市,有些地方是清明当天上坟,有些地方要提前一两天。一般来说,上坟时要从坟周围铲土给坟头添置新土,这是为了避免因风化作用使得坟头逐渐缩小,加高后还要在坟头压几张黄纸,意思是为先人“添砖加瓦”,也表明家里后继有人。之后,要给先人摆好供品,烧些纸和食物,倒些酒水,跪拜一番,告慰先人在天之灵。
我市84岁的文史研究者丁永恩介绍,每逢清明节,市民依旧会按照各自的习俗扫墓祭祖。此外,很多机关、学校等单位都会组织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习俗之踏青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当然,清明节里并不完全是哀思惆怅的情绪。“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朝吴惟信的这首《苏堤清明即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一家老少于扫墓之余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生机勃勃的春景,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在古代叫探春、寻春。
丁永恩介绍,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会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四月,草长鸢飞,是风光最好的时节,因此这项习俗就被传承了下来。”丁永恩说,春季外出踏青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
如今,清明假期里,很多市民在扫墓祭祖后,全家人会一起到郊外走一走、逛一逛,这也正是沿袭了古时候的踏青。
习俗之插柳
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
清明节时杨柳开始发芽抽绿,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唐朝时期,人们就在清明节祭祀时折柳枝戴在头上驱除毒虫。至宋代时,折柳插柳的风俗更为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插柳枝来辟邪。
宋代诗人宋伯仁的《清明插柳》一诗中说道:“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
古时,人们在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或拿在手中把玩,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插在门楣、屋檐上。丁永恩告诉记者,在潍坊地区,很多地方都有插柳的习俗。根据他的分析来看,清明插柳主要是因为柳树是一种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植物,在其他树木还没有抽芽时,柳树就已萌发绿意;而且柳树随处可见,枝条下垂便于折取。古人认为把这种富有生机活力的植物戴在身上或插于家中,借助于它的生命力可以驱邪,本质上还是表达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具体到现在来说,随意折取柳枝的行为对树木是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丁永恩说。
老家诸城市石桥子镇的市民杜军说,他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家里的老人总是会折几根柳枝插在自家大门口。“当时我们住的还是土屋,插上柳枝后,门口显得绿意盎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杜军说,后来村里的柳树越来越少,房子越盖越高,插柳这个习俗慢慢地消失了。
习俗之荡秋千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提到清明节,就不能不提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他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很普遍,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韦庄的《长安清明》一诗中说:“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景象极为华美。
丁永恩介绍,在古时候荡秋千一般会和青年男女的结识交往结合在一起。其中,苏轼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词最为出名。到了近代,荡秋千逐渐成了孩子们最爱的游戏。在潍坊,临近清明时,很多村子都要专门架起秋千供孩子们玩乐。若没有大树,就在宽敞的场院里挖坑栽大木桩,搭建秋千架。
丁永恩介绍,潍坊地区的秋千相当出名。根据他的考证,民国后期,在现在的白浪河亚星桥以北,小石桥以南的位置,我市建起了大型的转秋千,远近闻名。“当时架起了一座近二十米高的木制架子,中部有座位,底部有把手,一个座位坐一个人,下面需要六七个人同时推,转起来特别壮观。”丁永恩说,在木头架子上,还会有一些杂耍艺人进行表演。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节,父亲就会在家门口给我搭秋千架,小伙伴们互相比较谁荡得高,玩得不亦乐乎。”高新区乐得家花园小区居民顾先生说,现在的孩子们有丰富的玩具和游乐设施,对荡秋千的感情自然就淡了。
习俗之放风筝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对于潍坊人来说,清明节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放风筝。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曾在潍县任职的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潍县人在清明时放风筝的情景。
丁永恩告诉记者,古人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艺活动,还带着一种美好的愿望,认为可以除去晦气,带来好运。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灾病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走,象征着疾病、秽气都被带走了。在潍坊,放风筝这项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扎制风筝的艺人也特别多,还形成了一项世界闻名的产业,让潍坊成为闻名的世界风筝都。
直至如今,放风筝依旧是我市市民喜爱的运动之一,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市民。4月3日,记者在市人民广场看到,放风筝的市民非常多,天空中飞满各式各样的风筝。
习俗之斗鸡蛋
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
清明节吃鸡蛋也是一项传承已久的习俗,被称为吃“节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的起源是因为先秦时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佳食品储备。另外,清明扫墓祭祖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
具体到潍坊来说,清明节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是“雕蛋”。“画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另外,在潍坊的很多地区,还有清明节“斗鸡蛋”的习俗,这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将煮熟的鸡蛋互碰,谁的鸡蛋先破,谁就算输了。如果哪个小朋友的鸡蛋能把另外的鸡蛋撞破了,表示这个小朋友今年会长得又高又壮。
“斗鸡蛋”的习俗可溯及六朝时代。唐代诗人元稹在《寒食夜》中也载录了这一民俗:“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而如今,孩子们在清明节“斗鸡蛋”已不太常见。
奎文区江山帝景小区居民宋女士表示,小时候,清明节时可以吃到单饼卷鸡蛋——把煮熟的鸡蛋放入单饼中压碎,撒点盐,配上其他蔬菜,卷食,别有一番风味。“那时候,家里会把鸡蛋涂成五颜六色,我们当宝贝似的玩上大半天再和小朋友‘斗蛋’,比比谁的鸡蛋硬,等到蛋壳都碎了,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宋女士说,现在鸡蛋已经成了最常见的食物,但说起清明节,还是儿时的鸡蛋留给她的印象最深。
专家建议
保留节日仪式感更利于社会和谐
记者调查发现,潍坊各个县市区之间,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实际上大同小异。除了上述传统习俗外,还有部分地区有植树的习俗,这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目前,除了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传承至今,其他的习俗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变异”,有了较大的改变,部分习俗甚至开始逐渐消失。
对此,丁永恩表示,在潍坊地区自古流传下来的这些清明习俗,有些确实已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如荡秋千,因为现在孩子们的游乐设施越来越丰富,且各种各样的秋千越来越普及,让市民专门在清明节搭建秋千,已没有太大的意义。另外,插柳这一习俗也已不符合现在爱绿护绿的环保理念。此外,“斗鸡蛋”这一较为独特的清明习俗,也渐渐消失了。
在丁永恩看来,部分传统的清明节习俗还是有保留的必要,也可以适当做一些改变。如插柳可以更改为植树,而吃鸡蛋、画鸡蛋、斗鸡蛋的习俗也有保留的必要。
“之所以倡议保留一些习俗,主要原因是希望保留着这种仪式感。以‘斗蛋’为例,实际上是比较简易的,且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丁永恩说,保留这种仪式会让孩子们对清明节有一个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通过扫墓祭祖这种仪式,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感恩,还可以以此为契机,聚集整个家族的人,同源血脉的亲人凝聚在一起,增强人们的家庭意识和伦理意识,有利于维持一个家族的团结,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记者 赵春晖 图记者 张驰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冯小怜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
-
安徽将冷淡漠视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家暴不再是家务事!
-
历次国民党战犯特赦名单,杜聿明、王耀武是什么时候特赦的?
-
元始天尊破万仙阵和诛仙阵,为何拉上接引和准提?因为没有其他帮手
-
凤雏看透刘备假仁义 刘备假仁义的表现在哪里
-
「热点」这所培养了上千名将军的军校,80华诞干了一件暖心事
-
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
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曹奂简介,曹奂怎么死的?
-
他是唯一独腿开国中将毛主席亲授免死金牌一条腿爬过夹金山
-
《上将洪学智》1月21日登陆央视再现开国上将“四起三落”的传奇人生
-
党史小知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漫话军事:如果穿越到古代带兵最需要什么技能?
-
人称“菩萨皇帝”,40年不碰女色,最后却饿死宫中
-
适量饮酒:扬酒之利,避酒之害!
-
新四军最初的八个团,团长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军衔
-
昭君出塞之谜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介
-
再现古代先民高原生活图景
-
程万军:建文帝手下的才子们如何变节投朱棣
-
古代夏天没有蚊香,古人如何防止被蚊虫叮咬
-
开国将军中著名的三震,个个威震三军
-
中国古代十大单挑猛将 吕布上榜 第一步站斩数百人
-
有多少人知道燕云18骑?为何这支部队如此残忍和神秘?又为何消失
-
1913年中国人为何过了两个“新年” 为庆祝建国后的第一个元旦
-
公务员考试备考之三省六部制变革史
-
一日一言l名利不如闲
-
【党史教育】这是毛岸英留在国内最后的影像
-
夸父为何要追日:到底是累倒太湖途中,还是被应龙所害?令人费解
-
三国赵云老婆叫什么名字 三国演义赵云老婆是谁
-
《千古玦尘》白玦算计假娶景昭是不是他不愿承认他是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