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后,为什么英法美不允许日本占领东北?
原标题: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后,为什么英法美不允许日本占领东北?
俄国是最早把侵略魔爪伸向东北的列强。早在鸦片战争之后,俄国就不断向东北和新疆渗透,并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势力就进入了中国东北地区,而俄国当时把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日俄两国在东北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日本之所以敢和俄国打仗,并且能够战胜,是离不开英国的支持的。因为当时的国际政治主流仍然是英俄大博弈,俄国试图冲破英国在亚欧大陆南部边缘地带的封锁,寻找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突破口。
就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的一个兴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举办的一个会议上,麦金德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的演讲,提醒英国上层注意,俄国已经控制了亚欧大陆中心的广大草原地带,占领了欧亚大陆的枢纽,已经深刻改变了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威胁英国沿着亚欧大陆南部边缘地带形成的殖民地锁链。
英国和俄国的博弈包括几个主要的战场,从西往东依次包括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东北亚地区。俄国最希望的是能够从伊朗方向突破,直接进入印度洋,威胁英国当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战略安全。因此,当时英国社会上弥漫着对俄国崛起的恐惧。
同时,英国此时已经在逐步向中国西藏地区渗透,侵略计划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而俄罗斯的势力已经延伸进了新疆。俄罗斯试图渗透西藏,英国则试图向新疆继续扩展势力,以掩护印度的安全。
最后,英俄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俄国承认西藏对英国利益的特殊地位,放弃向西藏渗透,英国则承认俄罗斯在新疆的利益,停止向新疆渗透,这样,才满足了英国把西藏当成掩护印度安全的缓冲区的需要。
但在东北亚,因为英国当时还要应付德国崛起对欧洲大陆平衡的冲击,所以无暇顾及东北,于是改为支持日本向东北渗透,以遏制俄国势力不断南下,直到最后突破英国的遏制和封锁,进入太平洋。
因此,为了共同对付和遏制俄国,英国和日本结盟。在此基础上,英国为日本提供了大量贷款,以支持日本进行日俄战争,达到其遏制俄国的目的。日本果然也不负所望,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俄国,遏制了俄国势力在东北地区的南下势头。
战争结束后,日本从俄国手里抢到了东北,试图将东北完全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清政府当时已经非常虚弱,完全无力阻止,因此出现了国际政治史上非常罕见的一幕,日俄双方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中国政府却宣城自己保持中立。
俄国虽然在日俄战争中战败了,但俄国本身仍然是一个大帝国,对保持欧洲的势力平衡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欧洲大陆由于德国的强势崛起,法国正处在德国巨大的军事压力威胁之下,但法国并没有信心独立击败德国。
法国如果要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就必须借助于俄国对德国的夹击,迫使德国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这样才能让德国首尾难顾,顾此失彼,最终击败德国。而对英国来说,如果德国击败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的绝对霸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也就破产了。因此,英法当时在应对德国问题上是同盟。
同时,随着美国在美西战争中的胜利,其势力在太平洋上的扩张也与日本发生了直接冲突。只是当时美国还无力直接进入东北,所以只能坚持其门户开放政策,要求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开放口岸,列强利益均沾。因此,美国也反对日本独占东北。
因此,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先是向法国施压,要求法国与俄国一起,向英国施压,让英国改变其支持日本的东亚政策,共同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放弃对东北的占领。英国此时也担心日本在占领东北之后改变东亚地区的平衡,进而威胁到其在中国的利益。
最终,在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大列强的共同干预之下,迫使日本放弃了独占东北的诉求。表面上清政府仍然维持着对东北的主权,但实际上,这只是列强之间暂时的平衡,之后在开发东北的问题上,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和美国都很积极,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当时清政府仍然没有放弃其对汉人向东北移民的禁令,也就是说,俄国人和日本人已经开始进入东北进行开发,然而中国人自己却仍然被中国的政府禁止向东北移民。之后,日俄加速向东北渗透,清政府才终于在晚清新政改革的1907年,对汉人移民东北弛禁。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一举击败了欧洲传统强国俄国,这是亚洲国家第一次击败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所以当时日本大肆宣传这是黄种人对白种人的第一次胜利,是亚洲人对欧洲列强的第一次胜利。
中国一些人甚至也被日本的这种粉饰之词欺骗,也跟着日本人欢呼所谓的亚洲人对欧洲人的胜利、黄种人对白种人的胜利。但对一些清醒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欺骗宣传并没有能够麻痹他们,而是看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作壁上观的麻不不仁。这其中就包括鲁迅,他就此弃医从文,决心以笔为刀,唤醒国人。
日本和俄国在日战争中之后,也分别向东北的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加快了移民垦殖的进程,德国和美国则试图以为清政府提供开发东北所需的贷款为条件,迫使清政府把在东北地区的一些矿产资源开发的权利转让给他们。
日俄战争的另一个结果则是,日本在东亚地区被列强确认为已经成为强国,而不再是列强眼中的半殖民地国家。因此,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博弈中,英国和日本为一方,美国反而在很多时候选择支持中国的诉求,以避免中国被日本独占。
这也是美国在之后近半个世纪的对华政策框架的主题,尽可能维护中国主权完整,但根本目的是遏制日本,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实力均衡。一战之后的华盛顿裁军会议,日本在九一八之后美国的态度,都反映出美国的这种意图。
相关文章
-
盘点二战十大经典战役
-
在地狱,织田信长遇到了明智光秀,一桩历史疑案就这样揭开
-
日本新年号“令和”出自日本古典《万叶集》
-
船主策划巨轮火灾,营救者又趁火打劫,世界航运史上血与火的一页
-
他曾拯救数千万人性命,还荣获诺贝尔奖,只因一个举动化身恶魔
-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怀念袁先生
-
2008年,南京意外挖掘出了印度失传已久的宝贝,价值不可估量
-
伟大属于罗马?这个皇帝给蛮族上贡,被俘后跪着为奴,死后被剥皮
-
农民意外捡到稀有金牌,被要求上交,他一个举动气得专家原地爆炸
-
关于张陶与王晋年吴美蓉康强武汉大学
-
苏联时期的政治人物地毯充满政治宣传色彩看看都有谁
-
“八字桥历史街区封堵河埠头”追踪报道特约评论员观点:八字桥河埠头两次封堵,暴露相关部门缺乏担当作风
-
韩国“国父”李承晚,为何如今被韩国人视为“半岛的罪人”?
-
损失20万人才击败芬兰,苏军软弱的原因?这两点过于致命
-
美军在越战中深陷泥潭,为什么他们宁愿失败,也不使用核武器
-
中国史上死人最多的十四次战役:哪场战争最惨烈
-
如蝗虫般随日军侵略的国民战败后狼狈回国趁着夜色越过三八线
-
专访森瑞投资林存:当国运飞轮转动时,一致性下注代表社会进化的领域
-
[图文]珍宝岛之战苏方最初反应是目瞪口呆 我方掌握了主动权
-
罗马武备变迁(乱世篇)
-
[多图]清朝海军剪辫扬威八国之旅
-
盗墓贼留下现代瓷器,专家挖出后当宝贝,鉴定结果气炸专家
-
美国“汤普森号”科考船停靠台湾高雄港 中方回应
-
探访浙江安贤园:青山处处忠骨守得山河无恙
-
川妹子逃难至韩国成为王后,157岁寿终正寝,韩国至今仍有其陵墓
-
可爱的意大利人 二战意大利军队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盗墓界的代表人物,从不去盗古墓,却偷走了价值六亿的国宝
-
有shi学家认为,文明的开端是第一个马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