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大数据与区块链的碰撞
原标题:刘兴亮|大数据与区块链的碰撞
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
大数据与区块链是当今最热门的两个话题,带动了一系列的投资热潮。不论是风投领域,还是传统的金融领域,只要有这两个关键词出现,往往能让企业获得特别的关注。这也说明了这两个词在当今社会的火爆程度。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从各个维度对区块链进行了详细阐述,那么大数据又是什么呢?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大数据的本质是「大」。也就是说,它的数据量必须非常的广泛和巨大,可能是海量级的。其实这并不准确。
大数据所指的「大」其实更偏向于全,也就是尽可能地接近某个统计范畴内最全面的数据,甚至达到全数据的统计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的基本目标。
大数据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是因为可以通过它对未来做出预测,获取详细分析,对未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想要实现这些,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提取和分析。
事实上,大数据目前最成功的领域是在历史学。这可能是一个平时不太引人注目的范畴。但事实上,正是因为在历史数据的分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人们才会对大数据有了更大的兴趣。
最早进行这种分析的是一位英国的历史学家。他把所有历史数据进行了一次编码——当然这里的历史数据指的是关于重大事件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数据。之后,他把这些编码以一个自有的逻辑对其进行了分析。
例如,在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发生之前多少年,会发生一次旱灾,或者一次重大疾病的流行对宗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以这样的模式,这位历史学家对过去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分析。结果他发现了一个预测模式,通过这个模式,他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某一年,在世界上的某个国家会发生什么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种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虽然这些所谓的预测最终可以被改变,因为人们已经掌握了规律,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但是这样的尝试给了人们一种可能:也就是通过对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对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这当然也符合我们现在所有的预测模式。比如在灰色预测过程中,事实上就是通过将过去的数据放入方程,去预测未来的发展模式,而这一切都与数据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假如有足够多的数据量,就可能对世界上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无疑我们将控制整个世界的变迁。
这要怎么做到呢?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不断提取尽可能多的数据。
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区别的。在整个大数据分析过程中,有一种观点是:世界上只有 5% 的数据是结构化数据,也就是人们常规认为的数字信息;剩下 95% 的数据都是不可量化的。这意味着,不可能有绝对正确、绝对全面的数据。
通过区块链模式,可以尽可能地将那些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通过将现有各种数据拆解并存储于各个存储单元,我们能对整个世界的数据模式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既然说到区块链,那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必然是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区块链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将区块链应用到各种数据的提取过程中,就可以实现我们对各种研究所需的非结构化数据的集中使用,而不用担心这些数据被肆意传播和滥用。这也就预防了可能出现的数据风险。
从更深远的意义来说,我们对数字的应用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过往的研究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往往都是某个机构积累的,或者某些企业出钱购买的数据。但是当我们通过区块链模式链接各种各样的数据之后,就会发现数据之间的壁垒被打通了,研究也会变得更加顺畅,大数据分析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当然,区块链也可能带来另外的问题。
在大数据研究中,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某一群体的特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描绘。但是大数据要求的这种数据模式,在区块链中却很难实现。比如说,我们要确认一组人群——80后或者90后——他们在职场中真正面临的困境是些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细致和深化,我们就可以把分布式存储在各个领域里的、关于各种各样情境的困惑集中起来,形成我们的结论。
但如果再进一步,想了解某一家企业、一个群体或者某一个具体区域的人群的特点,我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数据标签来实现分析了。
换句话说,区块链通过牺牲数据的个性化标签来实现我们对某一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可能性,但是同时也让我们在进一步的分析过程中,遭遇数据提取的困难。
总体来说,区块链还是为大数据研究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大数据的应用,也解决了各种数据之间横向迁移时的壁垒。
而另一方面,大数据也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依然比较狭窄。虽然它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好的前景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但是具体到某个领域的时候,区块链却总是很难实现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取得突破,快速找到一个能够让区块链落地并且被大家使用的方式,就非常重要了。
与之相反,大数据的应用事实上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尤其在商业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商业竞争的目标,也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做法。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区块链能够给大数据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撑,可能就会带来对区块链应用需求的上升,这事实上可以为区块链的应用和推广带来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区块链与大数据的整合,在未来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大数据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人类社会的底线。我们的隐私、数据权利和思想权,都将成为讨论的范畴。
而区块链则可以让大数据的研究跨越这些壁垒,形成无标签化的数据结构,让大数据研究者仅从数据看数据,而不考虑伦理的种种限制,这事实上也为未来的技术研发带来更广阔的可能性。同样,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区块链也有可能很快找到自己在现实中的落脚点,获得更好的发展。
▴注释: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后台
相关文章
-
3亿人用过的腾讯微博宣布关停,新浪热搜炸了!用户数曾远超新浪,马化腾亲自宣传
-
Microsoft365推出新版本:向中国新用户提供半年免费Teams服务
-
华为触屏灵敏度怎么调
-
新浪网负责人被约谈,新浪新闻、新浪博客应用遭下架
-
【我国人均月流量首次超10GB,你每个月用多少流量?】
-
小米9评测:同价位上最能打的手机丨模范评测
-
我爱我家1778万元投资VR看房技术公司“上海亦我”
-
卸载Chrome换回Edge,这也许才是最好用的浏览器
-
精选头条丨华为新旗舰亮相;字节头条推新App;星巴克直播卖货;腾讯再投资VIPKID
-
专访知乎市场公关总经理来原:把品牌做成爆款是一种什么体验?
-
OPPO在5G领域频频出拳,背后究竟哪来的底气?
-
Facebook 正式公开 React Native 重构细节!
-
这款苹果产品今日开售,却完全不需要抢购,尴尬了!
-
推荐一个影视爱好者最值得尝试的副业
-
外卖红包被破解,花6毛就能买到“最大红包”
-
传音控股上市在即却遭华为起诉侵权
-
抖音、罗永浩、王欣发布会“撞车”,真是为了围剿微信吗?
-
8点1氪|华为P40系列发布,售价799欧元起;微信分期消费贷产品“分付”上线;寒武纪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
智东西晚报:Omdia公布Q1全球前10大芯片制造商美国考虑推动收购爱立信或诺基亚
-
实锤系列:《我的世界》1.18潜声系列方块泄露!新增状态darkness
-
优信“上山下乡”
-
网易暴力裁患绝症员工?内部人士:正在了解核实;报告:华为手机国内市场保有率第一 |早8点档
-
【钛晨报】美国将加强对AI软件出口管制,防敏感技术落入中国等对手手中;触手直播考虑在国内上市
-
暴风迷局:视频霸主归何处,前度妖股今又来?
-
埃森哲收购「企加云」,后者是阿里投资的数字化营销服务提供商
-
苹果AR眼镜需搭配手机?浅析苹果的AR战略
-
“魔法实验室”课堂上,光谷这个社区的青少年体验神奇声波
-
5G加持!“披荆斩棘”的智慧农业势不可挡
-
Lyft将以每股72美元进行IPO,市值或超2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