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版朱元璋:贻害无穷的平民皇帝戴克里先
原标题:罗马版朱元璋:贻害无穷的平民皇帝戴克里先
朱元璋之所以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主要是他屌丝逆袭式的人生经历。但激进的治国策略却是贻害无穷,以至于到今天还有人为之争论不休。而在古罗马帝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奉行高压控制的平民皇帝--戴克里先。
生于乱世的平民之子
戴克里先并不出身贵族世家,也不是来自意大利本土的公民。他的家乡位于亚得里亚海东部的萨尔玛提亚行省首府--萨罗纳。
虽然这是地区内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依靠贸易、农业收入和银矿的富裕地区,但还是远远及不上罗马城等一线城市。戴克里先的父母又都是平民,甚至可能经济非常拮据的债务奴隶。换在过去,他也很难获得攀登高位的机会。
萨罗纳是克罗地亚主要城市索林的起源
但当时正值三世纪危机期间,出身较低的人反而有了高于过去的机会。自从暴君卡拉卡拉废除了军团士兵必须由公民担任的传统,凡是生活在帝国境内的各类群体都可以入伍当兵。选择从军的戴克里,很快就显露出自己极佳的才能。
随着三世纪危机的平息和帝国的暂时恢复稳定,他也依靠军功一路飞黄腾达。先后担任过骑兵指挥官、行省总督、执政官和禁卫军指挥官。到40岁时,戴克里先还利用军队支持被推举为皇帝。
戴克里先依靠军队支持才登上大位
激进的理想主义改革
戴克里先时代发行的钱币
基于戴克里先的成长轨迹,他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思维模式。他不屑于贵族们所在意的潜规则和隐晦手段,公开在自己的铭文上使用了奴隶主称号。同时他还非常在意自己的低下出身,经常将自己比喻为神明。还刻意疏远普罗大众,以塑造神秘感和权威。
当然,拥有鸿鹄之志的戴克里先并不满足于此。在对三世纪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后,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帝国军政事物。
戴克里先解构了原本的罗马军团框架
在军事上,戴克里先扩充了常备军数量,将其划分为近卫军、野战军和边防军。这样做的目的是削弱行地方省军的队武力,增强皇帝麾下的机动部队。同时,在边界地区修筑大量适合被动防御的要塞,以取代原来用于支持大规模军队进攻的军团基地。进一步达到强干弱枝和稳固皇权的目的。至于各外省的野战军,则被用于驻防重要城市。实际上也是起到了割裂地方军队凝聚力的效果。
在政治上,为了供养增多的军队,戴克里先将行省再次拆分成更小规模的省。对于自己而言,这样也可以方便管理和控制。他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四帝共治规则,希望利用四核运算和互助模式,增强皇帝对整个帝国的直接控制能力以及自身的安全性。这样一来,帝国内部就一下子有了2个皇帝和2个附皇帝。
非常辣眼睛的 四帝共治模式
同时,鉴于三世纪皇位继承的混乱,他明确了新的继承规则。即皇帝死后由副帝升任,副帝位置空缺后从有能力的部下中选拔。希望借此断绝阴谋家的妄想。
当然,作为皇帝的戴克里先还要解决连年战乱造成的通货膨胀和日渐增长的政府开支。针对前者,戴克里先重新规定了高标准的金银币铸造的体系,希望以优质钱币替代过去的劣币,缩减流通硬币的数量。
接着,他在公元301年颁布了价格法令。强行规定每一件货物的价格和各大工种的薪资,想要粗暴的压制通货膨胀的现象。此后,更是细化土地税,合并人头税并大量发行货币。
戴克里先在罗马城建造的新浴场
骨感的现实
戴克里先时代建造的 四帝共治凯旋门
毫无疑问,戴克里先的诸多政策都带有理想色彩,这就注定了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困难重重。
强干弱枝的军政改革,只是在表面上压制了地方叛乱的可能性,实际上却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即便是后来的君士坦丁继续深化改革,也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从戴克里先即到整个四世纪结束,在短短111年间,一共爆发了4次大规模内战和8次地方军政人员的篡位行动。这比之前2两个世纪相加的数量还多。
在雕塑上相亲相爱的 四位皇帝
同时,改革牺牲了军队整体的反应效率和训练水平,给帝国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罗马军团就此沦为了越来越不能战的民兵团体。少数还保持战斗力的队伍,却因为规模太小而屡屡不敌北方蛮族。
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也是一败涂地。价格法令因无视市场规律,导致根本推行不了。新的货币也被劣币逐出市场,不断发行的增量货币则进一步增加了通货膨胀。戴克里先竭泽而渔的手段,也令这样的局势雪上加霜。
戴克里先一直被迫进行货币增发
为了管理更多的行省、服务更多的皇帝、更细致的搜刮税收,他让整个帝国的官吏队伍扩增到3.5万人。腐败低效的庞大官僚系统,不但和4位皇帝一起吃掉了大量的财政,还摧毁了各地方的社会活力。
至于最为辣眼睛的四帝共治,仅仅在戴克里先强大的个人权势下才得以运行。因为这种继承贵族完全忽视了父死子继的人类通性,势必会遭到后来者的抵制与破坏。果不其然,当戴克里先在公元305年告老还乡,这个奇葩制度就渐渐的毁于帝国内战。
戴克里先不仅扩军 还扩大了官吏队伍
结语
戴克里先退休后 为自己在家乡建造的宫殿
旧的萨罗纳被毁后 戴克里先的宫殿成为了新城市核心
综合以上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戴克里先有着不切实际的巨大野心。他想要吸取历史教训,破除元首制度顽疾,立下全新的规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极具行动力的他甚至不惜用过度集权和粗暴的方式,但这样粗糙的手段不但没让他的改革成功,还将罗马帝国导向了糟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1914年青岛战役日本获胜,原来有一个国家军队帮日本打德国
-
冈村宁次在中国的最大一次败仗:一次死了180个军官,谁干的?
-
“石家庄碎尸”始末:母子两人残忍被杀,都是“再婚”惹的祸
-
五分钟了解古代斩首刑罚:真庆幸我们生活在文明的时代
-
重温《雪中悍刀行》:国士无双李义山,以半壁江山做下酒菜
-
《雪中悍刀行》陈芝豹结局是好是坏?陈芝豹为什么反北凉要杀徐渭熊?
-
北欧海盗是群什么样的人,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新大陆
-
越南总理回忆中越边境战争:解放军打得太狠了?
-
藏在巨石缝中的烈士遗骨,75年后才被发现,依然保持战斗姿势
-
除了粮票和肉票,大家还知道有哪些票证?
-
【记忆】曾为轮船保驾护航,外滩信号台你了解多少?
-
御窑遗址申遗|景德镇千年瓷都因它而得名
-
中美俄洲际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数对比:美8枚,俄16枚,中国是多少
-
为何就算与大唐死磕到底,吐蕃也不南下征服富得流油的印度?
-
党史百年天天读
-
二战时德国为何在英国人手中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
麦克阿瑟点名要把这个日本人定为甲级战犯,最后却被无罪释放
-
最新解密档案表明英国曾否决刺杀希特勒计划
-
斯大林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成功拖垮罗斯福,苏联赢得最大胜利
-
攻占琉球:日本萨摩岛津氏的西南贸易战争
-
二战改变世界命运的人
-
“黄泉路”原来真实存在?已被禁止进出,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
-
古代中国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多强?揭秘元朝“四海测验”壮举
-
二战时期,日军大阪第四师团战绩并不差,为何却被称为是懦夫?
-
日本最后的投降兵:把二战拖到1974年,还拒绝天皇召见
-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军打出威风,战斗2年歼敌40800人
-
宁夏青年学党史丨党史上的今天12月16日
-
中国又出一位“钱学森”式人物,在美前途无量,他却毅然坚持回国
-
张子强死后,其妻携20亿逃往美国,成最大赢家,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