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克什米尔的前世今生,先后受53个皇帝统治,500年来多国争斗不已

原标题:克什米尔的前世今生,先后受53个皇帝统治,500年来多国争斗不已

克什米尔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一个战争不息,特别是近七十多年来来流血不断,当地人提心吊胆生活的地方。但同时克什米尔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不然怎么会有2000多年来,无数君王都对他梦寐以求呢?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0万。

皇帝的御花园

克什米尔风景迷人,尤其是克什米尔河谷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他位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与皮尔本贾尔岭的群峰之间。

约在6000万年前,克什米尔河谷是一个湖底,此湖深900米,长140公里,宽30公里,冰川融水和流量充沛的高山河流都流入湖中。此湖后湮灭,留下一个土壤肥沃的山谷;现在杰赫勒姆河蜿蜒流过其间,到巴勒穆拉才离开克什米尔。

在印度神话里,水妖就住在这个湖里,众神均欲除掉此魔,怎奈他在水里战无不胜。后来,造物神梵天的孙子用其神剑把巴勒穆拉山砍断,泄去湖水,使水妖不能防御,除妖之战才取得胜利。

现在克什米尔一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内,但克什米尔河谷位于印度北部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这个河谷海拔1600米,有大山屏障,不受酷热的季风影响,气候远比附近地区温和,所以在英国统治期间,每当盛夏,怕热的英国人都到此避暑。

首府斯利那加更受人欢迎,但土邦主不许英国人购地建屋,英国人便在德尔湖上用长船做船屋。英国人撤离后,留下的船屋租与度假的游客。此湖亦以漂浮湖面的园圃而闻名。农夫乘坐小艇料理园圃,采摘番茄、南瓜或鲜花。每个漂浮园圃都是在约2米宽的芦苇织条上铺上泥土而成的,然后系在锚杆上,可放置在湖上任何地方。在这个耕地有限之地,既增加收获,又可增添景致。

公元前3世纪时,阿育王派遣佛教僧侣到克什米尔,斯利那加就是那时建立的,自此直到公元144年,克什米尔先后受53个皇帝统治过。之后,有些统治者引进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到1585年,克什米尔被莫卧儿帝国皇帝阿克巴攻克,成为阿克巴的帝国领土。夏天,阿克巴住在克什米尔,这是个理想的地方,既靠近阿克巴在德里的大本营以及由山区来的贸易路线,又可避开山下平原的溽暑和尘嚣。

阿克巴宣布克什米尔是其“御花园”,并认为这里居民的唯一工作便是料理这个花园。在斯利那加兴建宏伟的宫殿庭园就是他的主意。所有庭园都依循同一设计,把长方形的梯级平台一个接一个的连起来。在斯利那加的园子里,清水翻过矮墙滚流而下,从亭台下流过,沿着园子形成多道瀑布,最后汇入德尔湖。斯利那加最大的花园是尼沙园,长548米,宽383米,建于1633年,由卡恩设计,他是建造泰姬陵的沙也汗的妹夫。沙也汗也建造了克什米尔的舍利默尔园,号称是世上最华丽宏伟的庭园,里面有美轮美奂的亭台,连串的瀑布,以及无数奇花异卉。

城外,农民在耕地上种稻、麦、玉米和各种果树;在农田周围那些只可骑矮种马或徒步攀登的喜马拉雅山麓上,是半游牧民族放牧牛羊之地。

克什米尔最重要的一项产品是藏红花,这是世界最贵重的香料,既可做染料,也可供食品调味。藏红花在秋天开花,在斯利那加东南13公里处种植,用人手采摘。每朵花有三根柱头,橘红色顶端的花品质最好,茎部的则较次。4000朵藏红花才重30克。克什米尔亦是以出产高品质的羊毛毯而闻名于世。

克什米尔有“快活谷”之誉,因为它不受外界的尘嚣所扰,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克什米尔所处的位置,500年来邻近的君主都为此互相争斗。今天,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与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为管治这片土地时而有争执。

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英国殖民政策造成的。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按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0%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为以后印巴之间旷日持久的对立和冲突埋下了祸根。

造成克什米尔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远因,又有近由,现就其形成过程,作一历史追溯。

历史上的宗教和民族问题

克什米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阿育王对该地区的征服。为传播佛教,阿育王派了一个佛教传教团进入该地区。阿育王死后,原盛行于该地区的印度教重新活跃起来。克什米尔在贵霜帝国统治下(约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佛教复兴。在以后数世纪,佛教与印度教长期并存,而印度教较占优势。公元630、631年,中国高僧玄奖在迦湿弥罗国(即克什米尔)住了两年,所著《大唐西域记》记载:此国兼信佛教与印度教,有佛寺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佛塔四座。直到十四世纪,该国一直处于印度教国王的统治之下。

1301年,印度教国王萨哈代沃(1301-1320年)开始了他的统治。在这以前不少克什米尔人巳经接受了伊斯兰教。一个名叫林钦的亡命王子带着几百名武装追随者从西藏来到克什米尔,一个叫夏哈米尔的穆斯林冒险家也来到克什米尔,投奔萨哈代沃。在克什米尔遭到鞑靼人入侵时,萨哈代沃出奔,林钦夺取了王位,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了克什米尔第一个穆斯林国王(1320-1323年),并以夏哈米尔为宰相。

1323年,萨哈代沃的兄弟乌迪阿纳代沃夺取了王位,统治到1338年死去。夏哈米尔夺取克什米尔的统治权,称苏丹沙姆斯·乌德·丁,开始大力推行伊斯兰教。在其后继者之一塞干达尔苏丹统治期间(1389-1413年),克什米尔人几乎全部成了伊斯兰教徒。

1560-1586年查克王朝统治克什克尔,继续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1586-1752年克什米尔属于莫卧儿帝国的版图。1752-1819年阿富汗人统治克什米尔。如果从1320年算起,到1819年,伊斯兰统治克什米尔将近五百年,这是目前穆斯林在克什米尔占多数的重要原因。

十八世纪末,锡克教徒们已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分成十二个密斯尔,组成军事联盟。其中一个密斯尔的首领兰吉特.辛格荡平反对势力,建立了强盛的锡克教国家,自立为王(1799-1839年)。1814年兰吉特·辛格派大军进攻阿富汗人统治下的克什米尔,被打败。后阿富汗发生内乱,驻克什米尔总督离任而去。兰吉特·辛格抓住这一时机,发兵三万,派古拉布·辛格进攻克什米尔。经过激战,打败阿富汗人,夺取了克什米尔。

值得一提的是,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经常向清朝中央政权朝贡。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主体民族是藏族,受当时清朝的统治,1834年锡克帝国入侵,拉达克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未果,拉达克地区并入锡克帝国。后来锡克帝国又被英国打败,克什米尔又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对于这块失地,清朝道光皇帝也无可奈何,自己的本土都顾不上了,还哪管得了这里。但自清朝以来历届政府都不承认拉达克地区属于别国,而是属于中国。

如今称为查谟的地区,古代有二十二个多格拉小邦,多格拉人信奉印度教。前面提到过的古拉布·辛格就出身于多格拉族。1820年,兰吉特·辛格派古拉布·辛格前往查谟征收赋税,他在查谟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了查谟的主人。同时,他与其两个兄弟在锡克教王国的朝廷和军队中的权势也日益增大。

1839年兰吉特·辛格死后,锡克教王国内乱。在争权斗争中,古拉布·辛格失利,被囚禁在拉合尔。以后他越狱选住查谟,在那儿静观局势变化。英国人在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同锡克人发生冲突,爆发了第一次英国一锡克战争。在战争中,古拉布·辛格拥兵自重,眼看锡克军队苦战而见死不救。结果锡克军队战败,英军也受重创,于是双方进行和谈。

古拉布·辛格拥有查谟多格拉军队,举足轻重,在和谈中起了重要作用。英国方面要求割地之外,还要求赔款一千五百万卢比,但是锡克政府无力支付,摩诃罗阇打算再割让包活克什米尔在内的大片土地充作一千万卢比赔款。英国方面认为与其接受克什米尔,进行直接统治,不如把克什米尔‘转卖”给古拉布·辛格。

1846年3月9日,英国与锡克教国家签订了《拉合尔条约》,其中有一条款,允许古拉布·辛格另外单独与英国签订条约。于是古拉布.辛格与不列颠政府另于1846年3.月16日签订《阿姆利则条约》,查谟一克什米尔地区正式归古拉布·辛格所有,而他则付给不列颠政府七百五十万卢比。

从1846年直到印巴分治,克什米尔一直处于多格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这个土邦起初一直拒绝在其朝廷中派驻不列颠公使,但1885年以后终于接受了不列颠驻节公使。英国加强了对这个土邦的控制。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整个南亚次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克什米尔也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多格拉家族与被统治的以穆斯林为主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后来就有了英国殖民者的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不仅没有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反而让冲突和仇恨不断地延续。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