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本皇族第一帅哥,车祸去世时,车上还坐着一个大恶人
原标题:这是日本皇族第一帅哥,车祸去世时,车上还坐着一个大恶人
前几年,日本人曾评选出上世纪十大美男子,其中,北白川宫成久王凭借俊秀的相貌成功入选,也是日本皇族成员中绝无仅有的一位。
看看下面这张照片,确实五官俊秀,英气勃勃。
按理说,既有皇室成员的尊贵身份,又有上天眷顾的英俊面容,而且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陆军大佐,北白川宫成久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他在刚满36岁时就去世了,而且死亡的原因也很奇葩——车祸。
放在今天,车祸是非常普遍的,但要是放在上世纪20年代那会儿,这可就是天大的新鲜事儿了,别说坐车了,就是看一眼汽车都得去大城市才能见到。
1923年4月1日,留学法国的北白川宫成久王刚刚拿到自己的驾照,本想着潇洒一把,结果却因为车速过快,技术又不佳,一头撞在了大树上,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谢幕”了。
说到北白川宫成久王因车祸而死,责任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裕仁天皇的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代日本皇族内掀起了“出国热”、“留学热”等追逐西方文明的潮流,基本上都是由裕仁率先做的表率。
早在1921年,当时还是皇太子身份的裕仁作为日本皇族第一个出访欧洲的人,几乎玩遍了欧洲列国,不仅彻底迷恋上了欧洲皇室的生活方式,还把那些新鲜玩意儿悉数引回了国内,这其中,就包括汽车。
一方面有皇太子的引领,另一方面自己又留学欧洲耳濡目染,北白川宫成久王很快就成为日本“骨灰级”汽车爱好者。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发生车祸的时候,车上除了当场死亡的北白川宫成久王,其实还有一个人,就是同为日本皇室成员的朝香宫鸠彦王。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这个人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
当时,北白川宫成久王是在法国留学,而朝香宫鸠彦王则是作为天皇的眼线,在巴黎侦查欧洲列强的动态。两人的目的虽然不同,但都是追逐潮流的年轻人,都痴迷于飙车的快感,因此,就开始了作死的节奏。
车祸发生时,北白川宫成久王当场死亡,而朝香宫鸠彦王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双腿遭遇粉碎性骨折,脑部也遭到重创,这也是他日后长期头疼并且经常神志不清的原因。
这次车祸之后,朝香宫鸠彦王在医院一直呆到1925年才算康复,返回日本后担任近卫师团长的职务。只不过,没有消停几天,这老兄就被卷入“二二六事变”风波,不仅被免职,还被恼羞成怒的裕仁一脚踢出了皇室成员名单。
等他下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时候,已经是1937年12月1日了。当时,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的松井石根因为生病,暂时把指挥权移交朝香宫鸠彦王,到12月12日南京沦陷不久,朝香宫鸠彦王随即下达了那条简明扼要但却泯灭人性的命令:杀掉全部俘虏。
但是,让人扼腕痛惜的是,尽管在战后审判中朝香宫鸠彦王被指控与444宗案件有关,但却凭借皇室成员的身份逃出法网,只把松井石根当成他的替死鬼。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叫人难以容忍!早知道这个恶魔会犯下如此罪行,还不如就让他死在巴黎的那场车祸中呢!可怜的北白川宫成久王,你当初要是再开快点多好?
相关文章
-
[图文]怎样打飞机 指导士兵计算射击距离和角度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词作者麻扶摇逝世
-
陈情忘羡现代,宠你回少年186,魏婴心情好,好看女装蓝湛
-
将星闪耀-符氏百将谱连载——符彦能后周楚州防御使
-
闽派服饰——泉商精神崛起与传承
-
用数学换算,对越反击战解放军炮兵消灭了越军4至7个师
-
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军的实力不足以面对严酷和残暴的激烈战斗
-
旋转跳跃不停歇,几百人不停歇的舞蹈狂欢,是至今无法解释的怪谈
-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事装备部资料
-
苏联女兵为何穿着裙子冲上前线?
-
农民发现一座机关墓,打开墓时,发现里面有一对夫妻在睡觉
-
红色记忆:红二十八军参谋处印章
-
2022考研倒计时7天13小时,逻辑重点押题每日一练!
-
二战时苏联人恨透了德军,俘虏在这个国家得不到任何怜悯与仁慈
-
为了欧洲与和平:默克尔马克龙共同见证一战结束百周年
-
民国的传奇女子,14岁就成为影星,后成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
崇祯和徐光启穿上了西装,话剧《大明崇祯五年》将于上海首演
-
马拉维湖在马拉维和坦桑尼亚之间,为何湖界不在中心线上?
-
欧洲中世纪意淫了几百年的“东方约翰长老”究竟是什么?
-
日本最拖后腿的陆军将领牟田口廉也,坑惨队友,可能是去卖萌的
-
[图文]罕见的解放初广州陆海空三军女战士合影照
-
强取胜于苦耕:以成吉思汗为首的游牧民族,为何喜欢发动战争?
-
姜鸣:大谷正揭开的甲午战争的新视野
-
解密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
二战炮火摧毁了多少历史城市,瑞士为什么能如此美丽无恙?
-
美国干了一件比原子弹更黑日本的事,简直惨绝人寰,看照片真解气
-
砸了牛顿脑袋的那棵苹果树怎么样了?威廉:苹果其实砸在了地上
-
[图文]国府“敦刻尔克”撤退 民生轮船公司功劳大
-
戴高乐为何要赦免投降元帅贝当?其实他们俩人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