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这里告诉你原因
原标题: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这里告诉你原因
有人问,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提取数据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平均消耗1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平均消耗2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越南战争中,击毙一名敌人需要消耗12万发子弹,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消耗60亿发子弹击毙了2.4万人,也就是25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小编认为,导致现代战争中弹药消耗量成倍增长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作战观念存在差异。以往战争中,中国《孙子兵法》中的“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观念,对世界战争格局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争规模和火力烈度;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推崇以力取胜,追求火力至上的原则,其军事思想对其他落后国家军队具有引领作用,最终导致战场上火力逐步升级。
二是军事工业飞速发展。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样的仗。”武器装备及军火弹药的生产能力,是一支军队打赢战争的物质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仅有一所条件简陋的黄崖洞兵工厂,战场所需弹药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要靠战场缴获。在这种条件下,八路军战士只能把敌人放近了打,以近战夜战、刺刀见红的手段先消灭敌人,尔后缴获弹药;现代条件下,世界各国军工企业普遍产能过剩,靠大量倾泻钢铁和火药的手段赢得战争,已经成为一种战场常态。
三是作战样式发生变化。自从17世纪末燧发枪应用于实战,人类战争正式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子弹消耗量与歼敌数量之间的比值,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状况。一战时期,进攻一方往往采用密集队形进攻,以至于出现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一天阵亡6万人的情况;二战时期,各国步兵普遍采取散兵线进攻队形,使作战人员在连发速射武器大量涌现的战场上,却并未出现大量阵亡的情况;现代条件下,非接触作战成为主要样式,战争往往在彼此人员未进入对方轻武器有效射程之内的情况下,就已经结束了。因此,现代战争中的巨大弹药消耗量,通常是在迷盲射击、警戒射击时产生的。
相关文章
-
[图文]国民党王牌74师是如何覆灭的
-
英国小说大师和诗歌巨匠托马斯·哈代诞辰
-
此人偷袭珍珠港,却遭美军击毙,死后尸体保持体面坐姿
-
1980年代智慧的温州人,最早的电器产品是抓老鼠的“电猫”
-
扬帆千里: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与迦太基海上交锋
-
这个国家战争纪念馆中,日本军旗投影在地面上,游客都能踩一脚
-
美国专家称高山发现50万年前汽车火花塞?真相大白后让专家汗颜!
-
毛泽东主席办公室,为保护主席绝对安全,房子专门增设了这种通道
-
[图文]东京大审判日本战犯松井石根 执行绞刑
-
历史上的今天|泰坦尼克号的设计者托马斯·安德鲁诞辰
-
大唐最严重的边患:吐蕃的综合实力在唐朝的周边势力中稳居第一
-
索姆河战役:一场让诸多士兵恐惧到精神失常的血腥战役
-
【今日历史】1月9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有钱不进三地,没钱莫近两人”,牢记古人的忠告,受用无穷
-
玉楼春:吴月红回娘家演虐心戏码,孙世杰被岳父暴揍,终于诚心悔改
-
二战后期日本为何如此有底气坚决不投降?
-
滑铁卢战役为何惨败 到底有何不可告人的真相
-
桂林将步入7区时代,柳州6区,灵川县以及鹿寨县可以考虑设区
-
二战前的纳粹德国有多强盛?难怪敢挑战美英法苏四大强国!
-
巅峰时期的缅甸有多牛?如果不是招惹中国很可能统一东南亚
-
女版“褚时健”:丈夫外遇,女儿自杀,53岁判死刑,76岁身家千万
-
阿斯报吹武磊:他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个姓
-
浙江《温州通史》首发面世:记录瓯越五千年沧桑巨变
-
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撞脸广东丹霞山景区,请不要脸红!
-
外蒙古曾是我国领土,是如何独立出去的?历史罪人到底是谁
-
【今日人物】1月16日,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
这支部队在国外打仗一直向前,遇上华野,被施一招就全军覆没!
-
这三位山东籍女明星,端庄大气美若天仙,谁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
[图文]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欧亚 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