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故事】三次参加科举,三次皆高中!唐代这名极具传奇色彩的福清才子的故事,你听过吗?
原标题:【榕城故事】三次参加科举,三次皆高中!唐代这名极具传奇色彩的福清才子的故事,你听过吗?
王棨(约846-905),字辅之,又称辅文,东门外龙山(今福清龙山街道)人。他自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至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的十八年间,先后参加三次科举考试,三次都高中,但到第三次才被录用。史称“十八年内三捷,其于盛羡盖七闽,未之有也。”
王棨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是懿宗李漼登基第三年,即咸通三年(862年),少年高中,誉满八闽。因为那时全国进士及第每年不到30人,平均一个省只有一两个,而且少年得中更是凤毛麟角。
古代科举考试多在春天,称“春闱”。那时候已进入唐代后叶,各级官员相当腐败,不得好处不用人。这年夏天,王棨回到家乡,前去泉州拜会廉使杜宜猷。杜宜猷很欣赏王棨的才气,又见王棨举止端庄,不但请王棨担任代理团练,还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王棨说,他与陈中郎之女已有婚约。后来,王棨与陈氏完婚,一时间王棨又以讲“信义”被人们所乐道。
王棨的散文集
王棨第二次参加的是博学宏词科考试,是由泉州府举荐。当时风俗是最重视博学宏词科考试,一旦得中就有官做。王棨写了一篇《三箭定天山赋》,深得考试官冯涯的赏识,拟以第二名及第。连当时的文学家泉州南安的陈黯都专门写了一篇序,称赞王棨为“麟之圣龙,羽之瑞凤,凤非四翼,龙非二首,所以异者,唯希出耳!”但不知什么原因,居然激怒了京兆尹,王棨的功名被宣布作废。
王棨第三次参加的也是博学宏词科考试,此时换了一个皇帝——僖宗李儇。这次考试是僖宗登基第六年,即乾符六年(879年),王棨第三次高中。时内翰林李鹭出任江西观察使,推荐王棨为团练判官。不久调入京都任大理司直,升太常博士,最后官至水部郎中。当时唐王朝因土地高度集中,官员腐败,赋役繁重,阶级矛盾尖锐,官逼民反,王仙芝在河南揭竿起义。第二年,黄巢起兵响应,声势浩大,史称“黄巢造反”。王棨看到唐王朝江河日下,无可挽救,便离职南归,此后再不做官。
(来源:微信公众号“福清市文体局”)
相关文章
-
宣城铸钱史略考
-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大唐最终却落得谋反的罪名
-
双冠龙:会喷毒液的食肉恐龙(长6米/出土于中国云南)
-
白富美卓文君,两首诗摆平一个渣男,司马相如表示:我服了
-
1972年周总理果断决定让葛洲坝停工整顿
-
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江南四大才子历史原型
-
鹿皮苍璧与束帛加琮~从国宝与历史遗迹看中国历史③
-
胡亥为什么要肢解姐妹?想要稳定地位(也警示他人)
-
唐玄宗是唐朝第几代皇帝 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
-
三江营炮击英舰“紫石英”号——扬州人民支援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回眸之三
-
周武王姬发怎么死的?武王伐纣的故事
-
千里走单骑是赵子龙吗 千里走单骑的原因是什么
-
开江龙:四川大型食肉恐龙(长9米/距今1.5亿年前)
-
女娲是人首什么身?为什么女娲是人首蛇身(远古图腾)
-
谜案重重的王陵:神秘的罗布泊,发现了埋有上千口棺材的墓葬!
-
大写的结论:曾业英先生搞错啦!既有孟博,又有击椎生
-
西安事变,如果你是张学良,你会怎么做?
-
诸葛亮的三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如鱼得水)
-
公孙宝月结局是什么 公孙宝月和赵子龙在一起了吗
-
毛泽东扮演者、著名特型演员彭江去世
-
他曾弈棋“报国”,还与周总理下了一盘“共纾国难”的和棋
-
英雄抱,将军泪!钢铁之躯呼唤温情相待
-
佛学基础丨人天行果——五戒
-
刘强:一张珍贵的红军委任状
-
鬼谷子:老实人为何总被欺负,因为没懂这个道理,只有31个字
-
轻功虽不像武侠剧里那样神乎其神,但它却真实存在
-
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少林派是天下第一大门派,二者相比孰强孰弱?
-
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没有清朝领土贡献,中国今天就只有明末大小?
-
周恩来如何批评开国将帅:让谁罚站就罚站 让谁检讨就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