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码丨唐代西域的饺子与馄饨
原标题:文物解码丨唐代西域的饺子与馄饨
许多中国人有除夕晚上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历史悠久,传说众多。其一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看到许多百姓穷困潦倒、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他目睹此景,非常难过,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就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包在面皮里,捏成人的耳朵状,放进锅里煮熟,分发给穷困的病人。
张仲景关爱病人,大年三十还在为患者送医送药。为了纪念他,后人在喜迎新年的同时,除夕夜按照“娇耳”的样子制作面食,大年初一早上煮了来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由此形成了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的另外一个称呼为“扁食”,据说这个词在宋代就已出现,是饺子传到北方草原后,蒙古族对它的称谓。因蒙古族性情豪放,饺子也被包得馅多皮厚。后来,蒙古族把饺子带到了世界许多地方,当时的俄罗斯人、哈萨克人、朝鲜人都会包饺子。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饺子
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刘若愚的太监撰写了《酌中志》一书,书中介绍了很多宫廷习俗:“初一日正旦日,五更即起,焚香发炮。饮食椒柏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这一记载表明,在明代就有了在饺子里藏钱的习俗,谁吃了这个藏钱的饺子,就意味着这个人在新的一年会大吉大利。
饺子在新疆的流传历史也十分悠久。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里发现了饺子。饺子长约5 厘米、宽1.5 厘米,保存得比较完好。这些饺子的形状与现在的饺子相同,只是小了一些。
至今,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依然称饺子为“扁食”,而生活在新疆喀什、和田等地的维吾尔族称饺子为“居娃娃”。
馄饨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维吾尔族称为馄饨“曲曲儿”,里面的馅以羊肉和洋葱为主,此外还有苜蓿馅和红苋菜馅等,都非常好吃。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馄饨
从古文献记载来看,馄饨的历史更为悠久。《庄子》里有一篇寓言故事:世界开天辟地之前,有一个混沌的大神,他的相貌和人不一样,没有眼耳口鼻七窍,整个人就是一团大肉球。后来,有两位代表时间和空间的神给混沌凿开了七窍,世界出现万物,并且变得丰富多彩。学者叶舒宪认为,吃馄饨的礼俗与道家的创世神话密切相关。据《食物志》记载:“馄饨,或作浑沌”;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中称之为“浑屯”。依据造字的规则,“混沌”是食物类,后来改换了偏旁就成了“馄饨”。
早在唐朝,新疆吐鲁番人就已经吃上香喷喷的馄饨了。195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了几个馄饨,质地为小麦面,长约3厘米、宽1.9厘米,虽然它们看上去很陈旧,但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迄今最古老的馄饨实物。
饺子、馄饨等具有浓郁中原汉文化特色的食品出现在新疆古墓中,反映了古代中原饮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王震用七个“特殊”,传达开国上将土葬批示,邓小平:下不为例
-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1000文/770文(朝代间规定钱数不定)
-
奥沙拉龙:巴西大型恐龙(长14米/长有高耸背棘)
-
都说山东贡献大,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有三个都是由华北贡献的
-
做人要霸气 布衣将相遗留启示
-
那些在汉墓中发现的“古董”
-
情迷古建筑
-
刘端端,一个让人心疼的男人
-
传承绿色文化积极投身绿色发展事业
-
论韩愈的乐府观念及其《琴操》的创作(上)
-
1997年,他孤独死去,死后成了“教父”
-
历史上的和珅怎么死的?一生辉煌的和珅为何结局惨淡
-
中国古代极具魅惑力的10大美女
-
少昊天帝为什么被杀 少昊天帝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
大唐太子李承乾是同性恋吗:据说是双性恋(男宠叫称心)
-
李隆基之死缘由 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死的?
-
金兀术与岳飞究竟谁厉害?各有所长
-
她27岁结婚,丈夫是副总理,姐夫是大将,儿子是中将
-
看看外国是用什么利益迎接中国元首 老外交官的回忆
-
打好一手烂牌
-
赏析|从服饰分析与比较,重读古代绘画《石勒听讲图》
-
艾伯塔角龙:加拿大大型食草恐龙(长6米/7000万年前)
-
汉朝巫蛊之祸的经过:解读汉武帝的昏庸晚年生活
-
小驰龙:蒙古小型恐龙(长1米/仅有一根指爪挖掘蚁巢)
-
大院里的清代公爷坟,已经残破不堪,仍然有人在盗掘
-
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四点原因(揭秘最真实原因)
-
见识:消灭“村霸”,恢复“乡绅治理”模式可行吗?
-
曾经遍布全国的建设兵团都去哪儿了?
-
见证“楼兰路”!新疆沙堆烽出土大量唐代汉文木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