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四个地铁故事:陌生人,我愿为你挪动一厘米

原标题:四个地铁故事:陌生人,我愿为你挪动一厘米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与归

这些天,如果你有心留意,你会发现地铁上,笨重的行李开始多起来。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地铁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地方。爱它,是不能没有它;恨它,是人人都可拥有它。

城市随着它的轰鸣而呼吸,早班而作,末班而息。它是一座城的生物钟,它是跳动的脉搏,它是冰冷的眼神,它是温热的心脏。

地铁的乘客,可能是社会人群最完整的浓缩版。从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体力工人,到衣着靓丽妆容精致的精英白领;从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到拎着布袋的白发老人……它应有尽有,海纳一切。

地铁里亦有春节。过年了,终于有那么几天不用挤地铁了。各式各样的行李预示着,很多人正在乘坐自己一整年的末班车。

01

2014年春节前,老刘怎么也想不到,那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挤地铁。

还有15天就是除夕。那天早上,老刘像很多北漂一样,匆忙来到天通苑北站。

还是熟悉的黑压压的人头。

图/图虫创意

和其他普通地铁站不同,天通苑北站更像是一个火车站。进站的时候,要绕过一层一层盘转的金属护栏。

老刘浮在人潮中前行,周围是一团团从嘴里呼出的热气。稀薄的晨光打在银色的护栏上,泛着寒光。

人群的脚步很快。但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慢,包括老刘。

他提早站在了站台前,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开往宋家庄的5号线。后面的人群越来越稠密,身后的那股压力越来越重,老刘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前倾。

地铁呼啸的声音传来,车头出现,减速,停下,车门打开。这每一个程序的完成,老刘都能感觉到背后的力量加重一个当量。

车门打开的瞬间,老刘下意识地迈步,但他的身体似乎已经不受自己控制,急速向前,这种速度超越了身体的本能。可能一个回合的呼吸还没完成,他被挤进车厢,“飞出撞到对侧车门并昏迷”——新闻里这样描述。

老刘醒来时,听到旁边有人在喊“有人摔倒”。但人真的太多了,乱糟糟一片,他有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老刘被抬出来的时候,列车驶过了三站。

随后的五天,他是在医院的急救中心度过的。再然后,老刘得知自己的颈椎被震荡损伤,四肢瘫痪,四级伤残。

这是一个发生在5年前的地铁故事,法制晚报、新京报,甚至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都报道过。2017年,老刘拿到了判决书,北京地铁公司赔偿他26万元。

02

有人说,地铁是水泥森林里的人造迷宫。尤其是北上广的地铁,除了承载着身体,还承载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梦想,所以便多了一层神秘和文艺气息。

甚至,像“安河桥北”和“南山南”这样的站名都要被唱出来,才能寄托那一缕哀愁。

图/图虫创意

如果有一双上帝之眼的话,穿透大地,我们会看到一条条“地龙”穿梭,身躯矫健。但粗览只能看到地龙的雄姿,看不到的是,它腹中的倒海翻江。

我们就像寄生在这一条条地龙身上的寄生虫。渺小,但却是鲜活的生命。

老刘的故事发生后不到10个月,还是在5号线,小潘的故事发生。只不过早高峰换做了晚高峰。

2014年11月6日,33岁的小潘下班乘地铁回家,她也住天通苑。

只是,她没有想到,这班已经坐过很多次的地铁,她没能挤上去,也没退下来。她被夹在了闭合的安全门和车门之间,很多人拍打安全门,地铁还是开动了。

小潘没能像往常一样赶回家吃晚饭,她被紧急送去了医院。“抬入房间时还是有‘人样儿’的”。一位后来接受媒体采访的工作人员回忆。“人特别多,都差不多排到对面站台了。”视频监控人员对当时的情形描述道。

事故发生在18时57分左右,正是庞大的人流从市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时刻。

小潘在医院里坚持了一个多小时,但在家人赶来前,她还是闭上了眼。主诊医生无奈道:“胸腔都是软的,肯定被挤到了。”

小潘是第一批80后,她走的时候,还没结婚。她的故事没有媒体深挖,只有新京报、财新等做过简略报道。

她住的天通苑,位于5号线末端,是北京最大、最稠密的外来人口聚居地之一,也是客流压力最大的一座车站。有报道称,早高峰一小时内,进站人数可达14000人,大概每分钟要涌入200多人。

她像很多很多人,只是恰好相对不幸。

03

没有挤过地铁的北漂生活,是不完整的。

很多逐梦青年喜欢它的自由和廉价。在每一个地铁发达的城市里,类似小潘和老刘的故事,都不稀罕。有时候,上车真的比上班更累。

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另一个梦想青年们的聚集地——深圳,2015年发生过一起离奇的地铁踩踏事故。

那是人间四月天。南方大地,早已鸟语花香。一个周一的早晨,上班族们浩浩荡荡地开拔了。在蛇口线换乘环中线的黄贝岭站,人流涌动。

突然,像是有一颗石子投入了蠕动的人潮,然后一圈涟漪荡开。接着莫名出现了尖叫声,涟漪没有消失,而是迅速扩大,并且骤然加速,在加速中形成了疯狂的推力。

开始有人奔逃,开始有人摔倒,开始有人惨叫,开始有人受伤……整个过程大概只有40秒。事后统计,至少12人被紧急送医。

彷佛是巨浪冲刷过后的沙滩,地铁站内,被踩掉的鞋子、来不及捡的雨伞、被挤掉的破碎眼镜,甚至还有没入口的早餐散了一地,共同诉说着当时的慌乱和恐惧。

当事故调查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笑了。这笑里,有尴尬,有无奈,有自嘲,最多的是荒诞。

因为人群失控的源头,仅仅是一位女乘客晕倒,然后她周围的人下意识地让开了一个小圈;接着她周围的周围,人们不明所以跟着后退,后退迅速演变成急撤,踩踏就这么发生了。

后来,晕倒的姑娘被警方带去录口供。她说,大概是没吃早饭,低血糖。

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由于年轻人不吃早餐引发的事故。新华网驻深圳的记者对事件过程做过详细报道,本文亦有信息借鉴。

04

最后要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最近的古都西安。

这个故事无关伤亡,主人公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1月21日晚,西安地铁2号线航天城站,一位身着粉红色大衣的女士,匆匆从楼梯跑下来。

她加快了速度,因为这是最后一班车。安检人员告诉她,只剩一分钟。赶上了,她就可以早点回家,赶不上,她就只能返回地面,接受打到或打不到车的未知数。

终于,她到了,车还没走,但门已关上。

她无奈地看了站在门前的制服一眼,悻悻转身准备离去。她知道,自己可能只差三秒钟,但是迟到毕竟是迟到,屏蔽门和地铁门不可能再为她打开,所以她只有离开。

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听到了一句“你让乘客稍等一下,我来开门”。这句话从她身后那位工作人员的对讲机中传来。

讲话的是值班司机。他很清楚,自己完全可以启动列车,然后按时下班回家。而且,地铁门已经关上了,没有故障和意外情况,就没有再打开的理由。

然而,他仍然找到了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叫“还有人”。和副队长商量后,他把开关门由自动转为手动,将门打开。

顺利归家后,粉红色大衣女士发了微博。她写道,“这个冬天很冷,但‘你’很暖。”

截图/浙江广播电视台

是的,地铁有时候冰冷得可怕,它是一座城市最机械的钢铁。但它常常也最有力量、最有效率地“普渡众生”。

有时想想,也挺奇怪。世界那么大,空间那么广,却有那么多人每天拥挤在同一地方,被分拣到不同目的地。

这个过程中,有事故发生,但更多的是故事。

05

注意安全,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地铁,一座城市流动的历史,一个年代横切的剖面。

截至2019年1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达到37个,数量超全球五分之一;运营线路长度超5000公里,数倍于第二名的美国。

中国目前的地铁连起来,大致相当于中国版图的南北长度。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长度排行榜上,前五名的城市,四个来自中国,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南京。从在建地铁的规模看,排在第四的伦敦将很快被甩开,更多的中国城市将榜上争名。

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地铁,正在并将持续塑造中国之城。

图/图虫创意

讲这四个故事,不敢有别的意思,只是新年到了,嘱咐大家一句:

注意安全,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陌生人,我愿意为你挪动一厘米,因为这可能是生死的距离。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