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告别“已死”的百度

原标题:告别“已死”的百度

方可成《搜索引擎百度“已死”?》刷屏了,这也不算什么黑天鹅事件,因为这样的遭遇,百度也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坊间还有《吃饭,睡觉,“骂”百度》的标题出现,也再次证明了百度在承载大众情绪宣泄过程中的“江湖地位”,可以直逼“中国足球”了。

当然这种看似“负面”的文章,已经练就了百度公关一届又一届的真本领,第一时间的反馈回复,也在坊间传播开来了,真是忙坏了一群敬业的公关们。

以上都有些戏说的成本,圈内外的你我都可以兼听。

说到百度如此的“遭遇”不是第一次,还是因为百度利用“搜索引擎”的定位,将用户的搜索需求,引向自家的内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个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两次同样的举动(搜索流量引向自家产品)却引发了不同的结果。

梁宁老师在她的《产品思维30讲》中,将用户体验的时候,借用了百度和谷歌当年中文搜索引擎之争的历史事实,谈了自己的复盘理解,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这里重新翻出来讲讲。

百度和谷歌中国搜索市场的竞争,最终结果看似谷歌的退出中国市场,留下百度的一家独大而告终,看似业务能力之外的东西在起作用,但是在梁宁看来,当时百度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真本领还是有的,只是被大家所无视。

这种硬举措,就是在中国搜索市场早期,整个互联网内容还不算多的时候,选择通过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自建平台,吸引内容生产者的生产(当然也有自己生产的),来填补搜索内容空白的问题,反观谷歌依照一贯的传统,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也不屑做这种事情。

但是就当时的市场环境,一个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信息获取的工具和入口,在没有足够的内容被筛选的时候,是无法发挥其价值的。

曾经记得苹果应用商店进入中国的时候,第一时间登门邀请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这样传统媒体,做一个新闻类的APP上架苹果应用商店,因为那个时候苹果应用商店的中国区还空空如也,道理也一样。

按照梁宁的说法,当年百度和谷歌之争,不能够完全说百度是躺着赢得商战的,也是在合适的时候,做了合适的事情的,做百度贴吧,做百度百科也算明智之举。

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评论区中,也有不少网友谈到用户可以选择用脚投票,放弃选择百度,选择搜狗或者谷歌等搜索引擎,虽然要费点儿周折,但是毕竟还是可以作为备选,但是依然有人表示,英文搜索谷歌是牛的,但是如果是中文搜索,谷歌的内容也并不见得多多少,结果满意度也并不见得高多少。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也是2003年的互联网竞争格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初百度自建内容是为了填补互联网内容少的问题,如今,互联网,特别是PC互联网各种信息内容,核心问题已经不是少的问题,而是多的问题了。

用户的核心痛点已经不是上搜索引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而是可以搜索到很多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垃圾的内容,或者距离自己想要的内容很远的内容,此时的百度,应该采取的措施,或许应该是立足在多元复杂的信息中,以最优的技术算法,让用户找到最接近自己想要的内容。

显然,这一点上,百度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不是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节约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让用户以最为高效的方式达到需求的满足,而是选择了让更多的杂乱信息,商业信息,广告信息硬生生插入搜索结果之中,不但没有提升用户体验,反倒是将用户体验搞得一塌糊涂。

一种完全逆势而为的行为,虽然都是百度自建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加强自己的内容供应,如今的导入自家的百家号,和当初提升用户体验的初衷完全是相反的结果,一次会被专家拿来做成功案例分析复盘,一次会引发刷屏量级的关注,被“争议”。

逆势该死的道理大家都懂,同样的行为举动,曾经可能是顺势而为,转身的另外一个时间一个场景,或许就是一种逆势而为,这是第一层意思。

百度之所以取得曾经昔日的辉煌,也无非拥有了两大核心的竞争力,其一,作为一个互联网信息获得的搜索入口,拥有最全的互联网数字信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二,作为一个技术公司,适应用户高效获得最优信息的要求,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和技术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这些年,百度给人的印象是All in人工智能,搞起了什么无人驾驶汽车,感觉还搞得有声有色,而对于曾经的主营业务,人工智能的算法升级,从一个旁观者视角看,根本没有应用到。

在各种场合吹的很牛的所谓算法,号称屏蔽了多少多少的有害,有毒,无用信息,然而,真正呈现到用户眼前的,冗余的,垃圾的,营销的信息依然大量,并且已经几乎耗费到了信息搜索者大量的时间去自己用人肉的方法剔除,鉴别。

人工智能的可见效果无法让用户真真切切感受到,也是百度当下最大的败笔,这其中到底是技术能力达不到还是现实广告利益的掣肘,导致无法放弃追求用户存留时间时长,而非追求高效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我们无从判断。

虽然微信之父张小龙在自己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冷嘲热讽了一批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理念的不道德性,盲目追求流量,追求用户的停留时间,忘记了用户的核心初衷目标,自私成本大于无私成分,虽然目标标的不是百度,但是用在百度身上也不冤枉。

而另外一方面,曾经在PC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显著的特征是公共平台的大量涌现,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移动终端设备,与个人直接生活体验相关的信息生产,诸如社交关系信息,购物消费信息等等,会重新被生产和组合,产生了微博的社交化媒体,微信的公众号平台,生成了大量的信息内容。

这些信息内容自成体系,自成生态,并且对于曾经的百度认知半径中的广域互联网是一种细分化的处理,导致互联网事实上成为了多个局域网组成的网络,互联网被板块化。

就连万维网之父都在一次采访中抱怨,当下的互联网已经忘掉了互联网开放的底层价值观,成为了一个各自封闭的局域网,作为万维网之父也只是能够表达下抱怨。

而这个对于曾经的百度,一个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内,缺乏一个全新的入口,缺乏全新内容生产机制支撑的巨头来说,影响是致命的,因为失去了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大量互联网用户都在热衷生产的内容的连接关系,自己有种被社会抛弃和鄙视的感觉,不自觉的,也是事实上的与主流的脉动失去联系,落伍了。

就如80后大叔的笔者,无法了解90后喜茶排队党的心境一样,我们老了,百度更是被新力量彻底抛弃。

面对大量的互联网新内容,微信生态的公众号体系,今日头条生态的头条号体系,微博生态社会化碎片表达,抖音生态的短视频内容,百度作为搜索引擎的定位,作为互联网数字信息的超级入口,因为无法有效连接到这些新的内容,也变得日渐衰老。

就如90后新人不愿意回家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沟通一样,因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的表达,大致还是停留在建国初期的中国,以及70-80年代的生活面貌的总结表述,以及观念理念,完全无法形成真正的共鸣内容,作为90后孩子陪伴成长的陪伴者的职能也自然失去,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保留在了亲情关系,以及父辈与子辈的基本责任方面。

信息即关系,当一代人无法与上一代人拥有基本的信息共识,他们的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密,就如百度失去了大多数的这个时代新生产的主流信息的连接能力,也意味着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的疏远,从紧密关系,到关系淡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今,用百家号的内容,填补新兴内容缺失的问题,作为一个商业企业,无可厚非,用百家号作为一个工具载体,进行互联网新生产内容的二次“加工”来获取互联网增量内容,也不为过,只是,如今的现实举动在事实上放弃了曾经作为互联网搜索引擎品类垄断品牌的身份定位,有意或者是无奈的选择,只作为一个拥有信息内容提供能力的工具平台的企业,真正降维成为一个企业,而放弃自己的行业地位。

而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大量新生产的内容,微信公众号,微博140字,大量的鱼目混珠的内容,百度获得增量内容的源源不断加入自己的信息资源库的举动,因为各个封闭内容生态的天然阻隔,无法真正实现,然而利用技术能力,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也没有任何可见的表现,被推下神台,分而治之就在所难免。

先是今日头条,颠覆式的完成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逆流程的范式革命,硬生生的在互联网信息服务这个百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中,举起了一面旗子,并且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以至于说百度曾经供养的诸多的算法工程师,都成为如今今日头条的顶梁柱。

而如今,第一轮的信息消费入口争夺成就了今日头条对于百度存量市场虎口拔牙效果后,抖音这种视频类内容消费产品的研发,又让今日头条在内容信息消费服务的市场中,升维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让简单的图文信息搜索显得那么的单调无比。

而在不断优化自己的信息提供效率和质量层面,因为没有随着用户对于信息需求层次的提升,比如从信息需求到情报需求,从多元需求到效果需求,从信息需求到知识和经验需求,从杂乱信息需求到精简信息需求,从免费低质信息需求到付费优质需求提升的大势,也成就了诸多细分领域的企业。

一个是平台型的喜马拉雅,知乎等等企业,在更加精细化,优质化的泛信息内容服务方面,产生了新的市场机会和生态位,也成就了一些商业模式的诞生。

而更为深层次的,将信息和内容再次深度加工,并且提供给细分人群使用的得到app,以及其带动的知识付费浪潮正在引发一场新的信息服务业的新变革。

而更为打脸的是,这个在信息服务领域抢尽了百度风头的今日头条,据说内部的“好好学习”产品正在独立试运行,在整个今日头条信息服务体系中,开始针对优质PGC和UGC用户作者,提供付费专栏服务的业务,带动一部分优质的内容提供者的付费阅读订阅,以及知识类信息内容的付费消费。

一个类喜马拉雅的,各种作为一种简单新闻信息升级浓缩内容的知识经验类内容,也在被产品化进入独立的好好学习APP,开始独立运作,在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加细分的信息内容需求满足,对于基本的新闻信息的抽象提升方面,作为百度这个曾经巨头而言的后来挑战者,今日头条可谓动作频频,虽然未知未来的发展状况如何,起码在当下是顺势而为的。

百度当下作为搜索引擎“已死”的结论其实基本落定,作为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商业企业或许依然活着,当我们在说百度“已死”的时候,是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领头羊的“已死”,而面对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满足,以及市场不断的进化和脉动,本来应该有新生机会的百度,却十足让众人失望了。

一方面,不断与新生的内容失去联系,完全被隔断在新兴的信息消费主流市场之外,被微信、微博、今日头条、阿里等等移动互联网自信息内容生态体系所排斥,只能寂寞退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在另一方面,本来是自己优势的算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信息初步筛选到合规程度,排除曾经的黑五类广告信息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优选信息内容,提供更高效的用户信息需求解决方案中,走上了一条逆行车道上,还自我感觉良好(看他们高管的回应就知道了)。

在外界看来,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百度内部已经把用户时间消耗当成核心KPI指标,而忘记了用户体验优化的核心目标,收获的是流量,赚得的是现金,失去的却是用户,拥有的是当下,失去的是未来。

伴随而来的是,曾经辉煌的“搜索引擎”产品,特别是中国的搜索引擎产品,也迎来了产品自我迭代的新周期,百度无疑是没有跟上产品迭代的步伐,步步落后,如今“被骂”事件,看似一个KOL的自我观点表达,却引发了刷屏的效果,足见民意的凶猛。

据说在资本市场,百度再次出现了大幅度下跌,虽然未必是百度一家的事情,但是一家旧业务已经萎缩,行业地位已经失去,作为搜索引擎“已死”,却没有一个新生的可见苗头,估值进一步蒸发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了。

没有创新的企业没有未来,没有新生的企业也没有未来,死不是坏事儿,生命轮回,生死往复都是自然规律,然而已死背后没有的新生才是最大的绝望,春风吹又生的劲头儿在哪里呢?(完)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