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们的早餐
原标题:职员们的早餐
马建红法学博士
对于职场中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来说,吃早餐是个不小的问题。家有读书郎的家庭主妇,一般需要牺牲睡眠时间,起早给家人准备早餐;单位有食堂的就有福了,到单位后买份可口饭菜,或油条或蒸包或面条,边和同事聊天边吃饭,餐后只需将餐盘餐具放到指定地点即可,还不用刷锅洗碗;对于那些既无人准备早餐、又没有食堂可蹭的年轻人来说,吃早餐就是一大考验了:赖床到不得不起时,急三火四地爬起来,洗漱收拾完毕后出门,在路边摊要一套煎饼馃子,或来一个肉夹馍,外带一杯豆浆或奶茶,匆匆忙忙地去赶公交或地铁,在车上拥挤有限的空间里把早餐解决掉,正好车到了单位门口,然后下车,衣着光鲜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总的来说,职场中人都有解决早餐问题的需求,好在生活在这个物质丰富、供给便利的时代,人们各有各的“高招儿”。笔者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主要是源于阅读古代早朝制度时的联想,那些上早朝的人怎么解决早餐问题呢?
从史料来看,历代的朝会制度各不相同,譬如唐朝要求所有的京官,都必须参加早朝,最低官阶为九品。到了宋朝,因为官员较多,能参加朝会的人员官阶要求比较高,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台中丞以上,每天都要参见皇帝。明朝则规定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去早朝。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明朝的朝会,对皇帝和官员都是不小的考验,“我们试看北平故宫,前面三大殿,是朝会之所,后面如乾清宫等,由皇帝住宿。他天天要到前面来办公,距离相当远,北平之气候九月就结冰,次年二三月才解冻,早上天气尤其冷。而中国政府传统习惯,会议上朝,总要在日出前,早上天不亮就朝会,皇帝也须黎明即起,等到太阳出来便散会了。
一般做官人,多半住宫城外,远的如前门外骡马市大街等处。早上跑进皇宫有很远的一段路,骑着一匹马,带着一个仆人,掌一盏灯笼,四更五更就要去。到了紫禁城,还得下马,仍准骑马的只有少数几个人。一律须先到朝房,静候皇帝上朝。皇帝出来,天还没大亮,遇到天气寒冷,那时也没有近代的防寒设备。火炉很简陋,生些炭火,不过摆摆样子而已。”从这段描述来看,皇帝和朝臣,表面上是风光无限,实际上则辛苦得很。单说这“上班”时间,通常在“卯时”,也就是早上的5点到7点,去“点卯”也类似于今天的“签到”,这比起我们今天的朝九晚五来,实在算得上是披星戴月。
钱先生的书中并未说及明代朝臣们的早餐问题,想必这等小问题不在学者的视野中。而齐如山先生的《北平杂忆》,则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前清上朝的情形”。齐先生记载清朝时的北平城分为内外城,内城只许旗人居住,汉人之平民及做买卖当差役之人还允许住,而官员则非皇帝特赐者不许,这样,所有的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日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所以前门夜间一点钟就准开门,伺候官员们进出。”“各官员到东华门外,都要吃一点东西,因为都是一点多钟就起床,匆匆出门,自己家中预备吃者很少,所以在此都要吃点儿。中下级的官员,都在大街饭摊上吃,无非是馄饨、老豆腐、大米粥等。堂官则在小饭铺中,也无非是吃些甜浆粥,小油炸果,等等。”看来这些司局级甚至“部级”以上官员的工作日早餐,也和我们今天职场人士的差不多。
齐先生还进一步分析,“请看上朝的高中级的官员很多,且是一年三百六十次,又是极重要的公务,朝廷总应该预备若干房屋,及相当的设备吧,但一点也没有,任凭大家黑更半夜,风里雪里,东跑西跑。吃这些东西,既不雅观又不卫生。”尤其是到了万寿或大庆典之期,按照国家的规定,无论上朝或办公,都需要“着正装”:“请问穿戴着顶子、花翎、蟒袍、补褂、朝珠等等,蹲在大街上吃东西,这像一件事吗?然而有清二百多年,永远如此。”齐先生将此称之为“腐败”。此外,书中还记述了前清皇帝及大臣们生活和工作的种种不便,两百多年的时间就那么一如既往地存在着,却从没有人想过要改善一下。
毋庸讳言,古代早朝制度是皇帝统揽一切政务的体现,也是其工作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对所涉人等,则造成了诸多不便。试想一群睡眠严重不足的人,怎么可能保证白天的工作效率?这群人其实都是这个制度的“受害者”:皇帝在宫中办公,坐等官员们来上朝,可他虽贵为君王,却也是常人之体躯,也有身心休憩之需求,而从仁君的要求来看,难免还会招致其不体恤臣下的指责;至于官员们,半夜三更风尘仆仆去上朝,不惟自己劳顿辛苦,更连带着仆人马夫守城之人受累,而在大街上蹲着解决早餐,则多少有失人的体面与尊严。让人讶异的是,几百年里官员们对这种生活和工作环境竟麻木到处之泰然,从不曾提过改革的建议。这倒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尽管有发达的行政机构,却无出色的行政管理,这一餐饭折射的东西还真不少。
在今天,早餐的花样品种,在传统的油条烧饼馄饨豆浆之外,又有了西式餐点可供选择,只是食品卫生健康方面的疑虑犹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场,相同的早餐,面临相同的城市管理问题,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漫画/曹一
相关文章
-
武则天墓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千年古墓之谜
-
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谁 前三杰后三杰共六人(皆是时代伟人)
-
我国是怎么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
-
听·导青岛|犹龙洞与混元石
-
五代十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三大忘恩负义皇帝:朱元璋最为绝情
-
这位开国大将当年参军时,领导笑着说:你不适合扛枪打仗
-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你听说过炎帝黄帝的传说吗?史前历史了解一下
-
长臂猎龙:北美洲中型食肉恐龙(长5米/距今1.45亿年前)
-
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永远的丰碑——关向应
-
西游最牛的两位散仙,超越六界外不在五行中,玉帝、如来都不敢管
-
她怀着孕嫁给皇帝成吉思汗铁木真,皇帝不嫌弃还让子孙娶她娘家人
-
倾头龙:蒙古小型恐龙(长2.5米/颅顶圆润倾斜)
-
上古兽神——犼
-
揭秘;炮烙之刑的来历 炮烙之刑真的是由妲己发明的么
-
宋庆龄年长她18岁,却一直称其姐姐!之后合葬,一句评价至高无上
-
周总理对我的关怀和教导使我永远铭记难忘
-
李渊和杨广表兄弟间皇权争夺 为登上帝位甚至兄弟相残
-
7岁参军,9岁长征,他用行动证明将帅之家无犬子
-
这个国家领土近印度三倍,人口超过2亿,但存在感却超低
-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狱卒都会放一恶心之物,囚犯看到却很感激
-
马门溪龙:地球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长25米/1.45亿年前)
-
古代徽商精神对当代中国红十字精神传承的启示作用(一)
-
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古棱齿象(体长4米/1万年前灭绝)
-
大谜龙:南美大型植食恐龙(幼年化石体长6米)
-
民国四大无耻文人: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冯友兰(四大文人败类)
-
虢国夫人是谁?虢国夫人和唐玄宗什么关系
-
成吉思汗和诸葛亮谁更厉害?看来这个就明白了,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
“八一式马步枪”是世界步枪“轻型化”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