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被吹爆的萌宠《大黄蜂》,一张榨取情怀与迎合市场的安全牌

原标题:被吹爆的萌宠《大黄蜂》,一张榨取情怀与迎合市场的安全牌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今天的关键词——“大”

主角,世界第一“大IP”。

40年前,美国诞生;40年后,家喻户晓。

五部电影,狂炸内地53亿票房。

同时,也酿成系列电影最大规模的一次翻车——口碑狂跌。

从躺着挣钱,到跪着捂脸。

如今痛定思痛,改头换面,能否起死回生?

就看这个大家伙了——

《大黄蜂》

Bumblebee

在80后、90后心中,变形金刚是忘不掉的童年。

那时候的男孩,没看过它的动画,也玩过它的玩具;没玩过玩具,也曾灰头土脸地趴在地上,拍过它的画片。

对,Sir亲自见证了这最早成功的国际IP本土化

这也是大IP电影的双刃剑——

关注度高,也意味着你的缺点将被无限放大。

爆炸贝的一成不变,就被观众和市场打脸。

从第一部8.2,到第五部4.9。

决定推倒重来,从最受欢迎的“大黄蜂”入手。

接手的是“耐克”公子哥,从没拍过真人长片的特拉维斯·奈特,衍生出“导演拍不好就回家继承2000亿家产”的营销梗。

新外形、新场面、新设定,冒险的结果是?

最先打动的,就是积怨已久的欧美媒体、影评人,烂番茄新鲜度93%

内地首日票房破亿,上映三天逼近4亿。

豆瓣评价7.3分,与Sir的心理预期一致。

无论你是否有童年情怀,想要享受两个小时的轻松幽默、又不乏动作元素的娱乐大片,《大黄蜂》值得你捧着爆米花带着男(女)朋友买票进场。

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一场口水战慢慢发酵。

男女对阵,站到了正反双方。

女同胞哭着喊好:

“快点告诉我,上哪领养这么一只机器人。”

这是宠物电影啊,我的妈

我拒绝看宠物片还是没躲过大黄蜂,回家抱着狗哭泣,妈妈爱你

男同胞哭着叫冤:

“特么的,我冲锋陷阵二眸子放光的大黄蜂,竟然成了可爱卖萌大黄狗?!”

一群纯直男向的钢铁巨兽,竟然成了女生求抱抱的对象?

Sir也从来没想过,变形金刚这四个字居然能和字沾边:

丸子头、卡姿兰大眼睛、嘴上还叼着“奶嘴”。

但这就是导演的目的——

不断安排俏皮戏码,致力让你在这只钢铁大宝贝身上,产生出小黄人+大白+无牙仔的错觉。

入门级的反差萌,一脸“人家不是故意的”。

进阶级的小腼腆,扭捏之中半掩娇羞。

最后,少不了必杀级的摸头杀。

是的,你没看错。

你的老战友大黄蜂(生活所迫)变身大型黄色金属哈士奇,今天宣布萌圈solo出道。

蜂哥,你怎么了?

这个问题暂且放下,先来简单了解《大黄蜂》的故事(放心看,没剧透):

开场单刀直入,没有低沉的旁白,唠叨的背景介绍。

直接将你拖拽进一场战役:

汽车人VS霸天虎,塞伯坦星球决战。

火花四溅中,汽车人节节败退。

情急之下,擎天柱派大黄蜂乘坐飞艇前往地球探路,打算重新建立根据地。

可降落地球的入境手续还没办完,霸天虎成员闪电就拍马杀到。

又是一次硬碰硬的遭遇战。

打斗中,劣势的大黄蜂被破坏了语言系统,同时失去核心记忆。

极限反杀敌人后,大黄蜂变成了最经典的大众甲壳虫形象,陷入昏迷状态。

10分钟的开场,先声夺人——

激烈的打斗,完成故事铺垫,同时也让粉丝过了一把复古瘾。

然鹅……

在此之后电影却走向了青春校园的路数。

堪称《少女查莉之烦恼》。

主角是个叫查莉的小姑娘,(海莉·斯坦菲尔德 饰)早年丧父,芳龄18。

有着各种青春期烦恼,但最想念的还是意外身亡的父亲。

终于,孤独的主角们相遇。

一边,查莉凭借祖传修车手艺,修复大黄蜂,躲避霸天虎的追杀。

一边,大黄蜂也陪伴着她,扫除阴影,突破内心障碍。

重伤失忆的大黄蜂英勇不再,少女养成模式,成功开启。

后来发生的事,估计你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之时,面对最后决战。

在Sir看来,《大黄蜂》绝对是合格的爆米花:

剧情老套,但好在工整,每一次人物面临抉择,都能找到原始动机;

场面不大,但好在精巧,复原变形金刚G1系列的造型设计,基本满足核心观众的期待。

但问题就出在这“合格线”以上的创新。

创新,之于变形金刚是最难的。

机器人战争的设定,日漫(如《高达》《EVA》系列)总是会向更深层次的人性挖掘;外族入侵分立两派的形式,《X战警》也有种族问题的社会意义。

而“变形金刚”从来没有一片优质土壤,供翻拍榨取营养。

1982年,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Hasbro),重金买下了日本玩具公司TAKARA TOMY旗下“戴亚克隆”系列的生产版权。

进一步,发售了名为“TRANSFORMERS”系列变形玩具。

与漫威牵手,孩之宝制作了变形金刚的漫画系列,为了能打广告(当时禁止为玩具做广告,但漫画可以);为了打响知名度,特意制作了16集的动画试播集,向全美电视台免费提供播放权。

说白了,变形金刚的诞生,只为卖玩具。

玩具,新奇好玩,设计感十足。

动画,质量一般,低龄向水准。

IP立住了,但孩之宝以销售玩具为目的,只有不断开采,却少有再次建设。

最后能榨取的价值,只有时间滚成的雪球——情怀

雪球越大,越容易崩。

变形金刚的每次翻拍,都是一道棘手的命题作文。

说到这,Sir甚至有了一种同情迈克尔·贝的错觉......

迈克尔·贝10年前的破题思路,是视觉奇观

破铜烂铁的造型设定,狂轰滥炸的视觉场面,油腻到反光的个人英雄主义......

它们打开了最直白、也最直接的通道,刺激电影院里的每一双眼睛。

当时在中国观众的心中,它还能靠依附科幻奇观、宏大场面博取观众的喝彩和钞票。

但事实证明,观众腻了。

抛弃爆炸贝套路是明智的,可留给《大黄蜂》的路不多。

价值百亿的经典IP牵动全世界眼球,与之而来的是巨大的风险。

资本方只敢打出小心翼翼的安全牌。

第一步,用还原初代变形金刚的形象设定,取得第一波核心情怀粉泪流满面后的信任。

第二步,用完整的、没有逻辑缺陷的故事,撬开影评人的金牙,打响第一波口碑。

第三步,也是最有效的“高人一着”——

遵循女性向潮流,“奶凶奶凶”的萌系设定,营造CP感产生话题性,在社交网络平台赚取话题流量。

这几张牌,一定有用,一定安全。

安全,意味着普遍。

大家都在用——

回看去年年底的几部同样是背水一战的好莱坞爆款,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这样的属性。

DC《海王》,傻大三粗的男性形象。

索尼《毒液》,呼之欲出的腐向设定。

最早的还可以追溯到《驯龙高手》《超能陆战队》等动画片。

甚至后续的宣传套路,都如出一辙。

各种萌图、q版满天飞:

《毒液》

《大黄蜂》

杜绝“男子汉大丈夫”,摆脱“个人英雄主义”。

卖腐、造CP、划圈子......

女性意识不断崛起,最冷静的资本们当然第一个到场鼓掌欢迎。

但集体的讨好,更加速了观众的厌倦。

已经有苗头了:

难看到我甚至有点想念迈克尔·贝@大蒂茎蕾

连隔壁肉叔的粉丝都在吐槽:

先是把毒液拍出“可爱”,大黄蜂也成了“小奶狗”。这群拍电影的为了迎合女性市场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子橘

Sir当然不反对电影开发女性观众,甚至觉得这填补了被电影市场长久忽略的空缺。

Sir反对的是一窝蜂的效仿。

这种跟风,在《大黄蜂》身上暴露出了严重的失衡。

一味强调“软萌”的标签,却丢掉了英雄身上本该有的硬朗和骨气。

吸引女观众只有这一种方法吗?

当然不。

别忘了,那个被淘汰出场的爆炸贝也曾是“撩妹高手”。

《变形金刚》第一部那段收音机泡妞大法,Sir至今印象深刻。

车上的男孩终于载到了心仪的姑娘,大黄蜂暗中助攻——

开到荒郊野岭,突然熄火。

还要用收音机配个BGM,坏坏的那种:

你说这是直男电影?人家的女性意识甚至比现在先进。

辣妹边捣鼓着引擎,边控诉直男癌的男友:

男人不喜欢女人比他们更懂车

那时的大黄蜂不“萌”,那时的女主角不“软”,但不也让我们记住了吗?

印象更深的,是他们英雄气质。

最后决战,主角是擎天柱VS威震天。

但负伤的大黄蜂和一个人类小姑娘却抢尽风头。

女主开着破烂的皮卡拖着大黄蜂,一个开车一个射击,打光枪膛里所有的子弹。

面对的,是一个四五层楼高的重型怪物。

就是从这时起,大黄蜂开始了它的抢镜生涯,成为最受欢迎的变形金刚。

这些大IP为什么经久不衰,为什么他们的情怀永远挖不尽?

因为那些铁甲钢躯,就是我们儿时的英雄。

那是什么让它们得以成为英雄?

不是我们臆想中完美伴侣的“暖”,不是能治愈你所有烦恼的“萌”。

而是无视强弱悬殊的挺身,没有丝毫犹豫的牺牲。

要是丢掉这点,才是系列最“大”的失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