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与“狼”共舞
原标题:Lyft:与“狼”共舞
上周,美国共享出行的两大公司 Uber 和 Lyft 双双提交IPO申请,眼看要手拉手一起上市的节奏。
在人们回顾两家的运营情况时发现,Lyft 似乎拥有更良好的财务状况,一些投资分析师认为,尽管同时申请,但 Lyft 依然有可能率先获得批准。而就在这周,应用数据分析尚 Sensor Tower 的最新报告更是表示,Lyft 的首次下载数正赶上 Uber,差距缩小到一百万以内。
于是,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纷纷表态,认为 Lyft 有机会赶超 Uber。
但在硅星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幻觉。
此次提交IPO,其实是 Lyft “率先提交”,但就在消息发布之后,Uber 也马上高调证实自己也已经提交了申请。两者虽然都没有公开此次公开募股的具体融资计划,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根据最后一轮的融资情况计算,Uber 的估值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而 Lyft 只是它的零头,只有150多亿美元。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另外,只要你回头看看这两家“相爱相杀”的历史,就能明白,无论从 Lyft 的公司文化、过往与Uber竞争中展示出来的执行力,还是创始人的性格,Lyft 都不可能“取代” Uber。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相爱相杀更像是外界在强行“组CP”,在外界眼中,Lyft 一直是活在 Uber 阴影里的小弟,但事实上,Lyft 有自己的追求。
小而美的 Lyft
如果不去拿 Uber 比较,单纯看 Lyft 自己,它绝对算得上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 而且故事从一开始就很“浪漫”。
Lyft 由原本互不相识的洛根·格林和约翰·季默共同创办,《财富》杂志的一篇报道形容两人在不认识的时候“活在平行宇宙”:
格林生长在洛杉矶,拥堵的交通让他思考如何能更好利用驾驶资源,季默出生在纽约,在康奈尔大学的课堂上思考如何让城市交通更高效。
大学毕业后,季默有一天偶然在他和格林的一个共同好友的 Facebook 上看到格林发的一个帖子,帖子里格林宣布自己正在搭建一个网站。网站名叫做“Zimride”。
季默心里一惊,这名字听起来就是以他命名的啊。“他怎么想出这个名字的?”
其实,“zim”和季默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取自津巴布韦的简称,格林在津巴布韦看到那里的人们共享小巴,受到启发,决定创业做一个共享出行的项目。季默和格林最终取得了联系,并且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
2012年,两人在 Zimride 的基础上开发出 Lyft,当时,网约车市场刚刚兴起,Uber 已经成立4年,但尚未完全一家独大。Lyft 进入市场后增长迅速,并快速受到资本关注。2013年,硅谷知名的 VC a16z 决定领投总额6千万美元的投资。负责项目的投资人Scott Weiss特地撰写博客夸赞Lyft。
“Lyft 司机就好像是你的一个会开车的朋友”。
格林和季默从一开始就没想变成另一个 Uber 和 Uber 抢市场。他们希望Lyft 能更加差异化,而选择的路径就是让 Lyft 更有人情味。
Lyft 主打社交牌,在最开始,Lyft 要求司机和乘客都必须通过 Facebook 连接,借此来建立信任和保障安全。Lyft 还要求所有的服务车辆在保险杠处贴上可爱的粉红色胡子装饰。是的,就跟中国的婚车一样。
“当你坐进车里,请做到前排,司机会和你击拳打招呼。你会得到一个充电器,甚至可以做这辆车的DJ,有时候司机还会送上一些点心零食。”
“Lyft 让我对人类重拾信心。”一名Lyft早期司机曾经这样说。
格林和季默想把 Lyft 打造成一个社区。“这里你可以结交真实的朋友,同时还能省钱”。这与一开始从提供高档黑色轿车的Uber完全不同。而 Lyft 的做法也最终影响 Uber,后者开始开放给所有车主。
行为天真,行动缓慢
这种“文艺”的特质一直延续至今,大部分体验过 Uber 和 Lyft 的乘客都对硅星人表示,他们更喜欢 Lyft 的搭乘体验。
即便市场份额一直远远落后 Uber,Lyft 的用户忠诚和用户体验一直高于Uber。根据投资机构 Raymond James 的最新调查,Uber 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达到60%,而 Lyft 只有23%。但是,1/3 的用户认为Lyft是用户友好的品牌,而只有1/4 的用户选择 Uber。
Lyft 在用户中有极高的口碑,这与丑闻不断的 Uber 形成鲜明对比。但尽管如此,Lyft 却从来没能在业务份额等核心数据上赶超 Uber。“问题”就出在 Lyft 理想化的运营风格,这让 Lyft 看起来慢吞吞的。
由于从一开始就执着于建立人与人间的美好联系,季默在 Lyft 上线初期曾制定了严格的司机审核政策,严格到现在看来有些好笑:他要求每一名 Lyft 平台上注册的司机,都需要来 Lyft 总部进行面试,由他亲自确定对方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在职场交流网站 Glassdoor 上,有 Lyft 员工就形容,两位创始人从来没有把重点放到业务增长上。他们极度在意用户体验。
这样的思路让 Lyft 在业务扩张上变得缓慢,迅速被 Uber 甩下。无论是融资额还是市场份额,Uber 都遥遥领先。
Lyft 这种“用爱发电”的做法也延续到公司文化上。在 Glassdoor 网站上,Lyft 的整体评价极高,多数人提到公司文化时会形容它“包容友善”。
“你会感觉你在得到所有同事的支持”。一名员工如此说到。不过,缺点也十分明显而一致:“但公司没有什么野心”。
这用中国互联网的话说就是,缺少“狼性”。这让它没法在竞争中占的任何便宜。
“Lyft 公司的历史就是错过各种机遇的历史”。
一名员工这样形容。
2017年, Uber 全方位跌入谷底。前员工跳出来揭露 Uber 内部严重的职场性骚扰,大力布局的自动驾驶技术遭到来自 Waymo 的起诉,创始人卡兰尼克更是黯然下台,社交媒体上一度掀起“删除 Uber”的运动。但即便如此,Lyft 也没有抓住这最好的机会完成超越。
在 The Information 关于为何 Lyft 没有抓住机会的一篇报道里,Lyft 俨然一副傻白甜的形象。报道称,Uber 内部设计了很多工具来监测 Lyft 的表现,而 Lyft 的高管对此却不屑一顾,公司几乎只能靠员工人工收集对手的数据。
Lyft 对商战总是少一根筋。当年,Lyft 在内部率先完成了更廉价的拼车服务 Lyft Line 的开发,但在正式发布会前,他们向媒体率先举行了通气会。结果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 Uber 那里,卡兰尼克很快就抢先发布了如今广受欢迎的 Uber pool 产品。
另外,在 Uber 的负面舆论最高峰时,Lyft 也没有及时制定出抢夺用户的方案,当时的 Lyft 依然在维持着高补贴的推广政策,这的确帮助他们在吸引乘客上更进一步,但是同时在事实上导致了他们的乘客和司机比例失调。而坚持要维护一种年轻形象的 Lyft,拒绝通过放宽审核(比如允许车龄更久的车在平台登记等)来吸引更多车主。最终,Lyft 从 Uber 的危机中获得的增长,并没有真正积累下来,而只是成了短暂的繁华。
其实,Lyft 这种在打硬仗上的“无能”,已经让很多人习惯。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不应该讨论 Lyft 为何没有借机干掉 Uber,因为事实上是 Uber的危机“救了”Lyft —— 如果当时 Uber 继续顺风顺水,Lyft 可能早已经被吞掉了。
共享出行界的 Twitter 和 Facebook
最终 Lyft 活了下来,而且没有失去自己的特色,这很难能可贵。如今与 Uber 一起 IPO,被外界认为是两者竞争进入下一个阶段,但其实,两个同样做着“共享出行”生意的公司,早已经不在一条赛道上了。
作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Uber 不再局限在共享出行这个生意上,它在全世界运营,它上线送餐服务、尝试收购共享单车、滑板车等公司,并且大力投资无人驾驶技术。
按照 Uber 的说法,它是一个“平台”,意味着你可以往上面不断的加东西,而且 Uber 高额的融资也需要他讲出更多的故事。
而反观 Lyft,它还是一直坚持做一个“建立更好的交通体验,从而实现更环保的出行”的公司。这几年它也投资了自动驾驶,但更多是与拥有资金和技术的第三方合作,比如与通用、福特等合作,让对方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Lyft的网络里提供服务。
如今的 Uber 和 Lyft,就好像当初的 Facebook 和 Twitter,曾经人们也以为两者是直接的对手,但现在 Facebook 早已不只是一个社交网络,但Twitter 的重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最终人们也会发现拿 Lyft 和 Uber比较是无意义的。当然,你可以说 Uber 更流行,比 Lyft 更值钱,但你也一样不能否认,Lyft 也在改变着世界。
所以,各位读者,在 Uber 和 Lyft 之间,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
相关文章
-
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报:贝店月活超1500万成为社交电商年度最大黑
-
欧足联官网即日起开通支付宝购票,6月起可用支付宝购买2020年欧洲杯门票
-
【钛媒体直击达沃斯】建行、花旗与国家金融研究院共论:Libra能否重塑未来金融?
-
网友都在给10086发送2019!是个坑?中国移动回复了
-
2019快手内容报告:“奥利给”入选年度关键词,广东获赞最多
-
荣耀总裁赵明新年致辞:5年内实现全球手机厂商前三的目标
-
微软发布学习软件ImmersiveReader的VR版本
-
阿里妈妈、优酷、欧莱雅和淘宝直播负责人道出了2019“新营销”的秘密
-
XML之父愤然离职亚马逊!看不惯公司疫情期间种种作为,百万年薪不要了
-
招募|腾讯AILab招收多名CV应用开发实习生
-
长安评论聚焦!宿州市微智治推进大平安
-
赛睿2018新品发布会看点多,联合PUBG推吃鸡套装很是惊喜!
-
联想手机局:千元机市场发力 产业拐点得分
-
网络互助风口再起,相互宝、水滴互助两大生态各自发力
-
退税不用排长队,「Wevat」提供一站式英国自助退税服务
-
谷歌真爱粉为儿子取名Google Kai,中国的“张百度”在哪儿?
-
【PW早报】微信停止服务印度用户
-
爱奇艺Q1财报解读:营收超预期会员单季增长1200万
-
要不是这些沙雕插件,我早就被公司开除了
-
盘点2018硅谷巨头7大丑闻
-
“太空旅行”并非想象中美好,机载燃料是最大障碍
-
深度资讯|搜狗依旧是御用搜索引擎,微信打的什么算盘?
-
三下乡感悟:竭自己所能,助新材料发展
-
不疯狂的外星人,已疯狂的资本
-
影响不大!比亚迪官方霸气回应美国要求退还2.27亿美元事件
-
焦点分析丨拼多多距离“第二大电商”只差临门一脚,但这一步没那么好走
-
软文营销:撰写高转化率软文内容的写作技巧
-
【虎嗅早报】外媒:京东正进行新一轮大裁员,最多裁员逾1.2万人;小米:雷军百亿薪酬没有现金,全为股权
-
[观点]华泰证券:高新兴正在深度转型是更懂5G的车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