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雨水节气的含义 雨水节气吃什么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雨水对于万物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于是在作者的笔下就出 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赞美。

古时候人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圭表测日影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这一天太阳的运行位置在黄经330度,影长为古尺九尺一寸六分,相当于今天的2.05米。夜晚观测,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方向,也就是寅的方位,农历叫正月、寅月、元月。十二消息卦为泰卦,卦象兰上三阴下三阳,表示自冬至一阳生开始,现在已进入阴阳数量相等的时候了。

雨水节正是数九天"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阶段,这时的冰河由南向北逐渐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回升到了0℃以上,河水解冻,河里的鱼浮出水面活 动,于是相应的就产生了"初候獭祭鱼"的说法:冬天寒冷的北方没有大雁适合生长的温度,到了这个时候气温回升,"二候候雁北",大雁因气候的变暖而成群结 队飞回北方的栖息地了:"三候草木萌动",春雨滋润大地,各种草木开始萌发新芽了,形成生机勃勃之势。这三候的说法将雨水节的各方面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雨 水节期间地区不同各地的温度也就不一样,在北方有时还有降雪出现。同时伴随着雨水二十四番花信风中,菜花、杏花和望春花也相继开放,使春天更加美丽。

雨水节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令。《礼记•月令》中记载"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在汉代时也曾将雨水作为二月节。

按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阳历)计算,雨水节一般在2月19或20日,可以说汉代将雨水定为二月节是和公历相符的。在农历中,雨水节被排在正月里,如果赶 上立春提前到了上一年,那么雨水就成了农历年的第一个节气。例如1996年的农历大年初一交雨水节,1997年的第一个节气还是雨水。

1999年农历正月初四交雨水节,2000年的第一个节气也是雨水节。雨水节表示寒冷的冬季降雪天气已过去,降雨的季节来到了,从这天开始天上落下的不再是飘飘扬扬的雪花,而应该是浙浙沥沥的春雨了。

这一天,太阳运行到黄经330度,午时川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九尺一寸六分,相当于今天的2.05米。夜晚观测,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方向,也就是寅 的方位,农历叫正月、寅月、元月。十二消息卦为泰卦,卦象辈上三阴下三阳,表示自冬至一阳生开始,现在已进入阴阳数量相等的时候了。

我们平时使用的成语"三阳开泰"就是指雨水节的这个卦象。由于民间文化传播的不准确,在很多地方将太阳的"阳"写成动物的"羊",并有民间画师绘出三只羊来表示"三羊开泰",是音同字不同的差错。

雨水节分为三候,"初候獭祭鱼",这时河水解冻,河里的鱼刚刚开始浮出水面活动,水獭很容易捕捉到鱼类,水獭把捕捉到的鱼放在一起,好象陈列祭品一样。 "二候候雁北",大雁冬天由北方迁往南方越冬,这时也因气候的变暖而成群结队飞回北方的栖息地了。"三候草木萌动",大地享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各种草木开 始萌发新芽了。

雨水节气吃什么

(1)红枣等养脾甜食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2)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3)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