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这部被封禁五年的青春片终于公映:它被“禁”的原因,恰恰是值得去看的理由!

原标题:这部被封禁五年的青春片终于公映:它被“禁”的原因,恰恰是值得去看的理由!

影市经历了近2个月“清汤寡水”的平淡期,终于在12月开仓放粮了。

相信很多影迷朋友已经早早的把必看榜单列全,准备好钱包了吧!毕竟这个12月,有很多值得大家掏钱进影院的电影——

温子仁执导的DC漫改大片《海王》(12月7日上映),无论是先期良好的口碑还是庞大的粉丝群体,注定是12月影市的领跑选手↓

动画大师宫崎骏的《龙猫》(12月14日),出了个数字修复版要在大银幕重映,那些年你们欠老宫的电影票可以还了↓

还有早就刷爆社交网的《网络迷踪》;口碑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漫威动画力作《蜘蛛侠:平行宇宙》以及大家期待已久的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

IP、口碑、情怀、话题、大明星...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这些电影都有足够强的内核把观众吸引进影院。

而今天菠菜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虽然没有那么强势的卖相,却足以成为很多人的12月必看了,它就是——《狗十三》↓

在热热闹闹的12月档期中,《狗十三》显得有些安静低调,路人缘也不是很强,但对于稍微资深点的影迷来说,却是“终于等到了”的大作。

因为,它值得期待的理由太多——

首先就是影片的导演曹保平,一直都是业界“好片”的保证:《李米的猜想》、《追凶者也》,捧出了三个影帝的《烈日灼心》,都是剧情好看,演员表演精彩的作品。

也是这几部作品,让曹保平从独立小众文艺行列“出圈”,成为了现在市场上很有商业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厉害的导演不仅能拍出好作品,还能让演员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俗称的“捧人”,曹保平的作品也一样!周迅、刘烨出演了他的作品都拿奖拿到手软,连总是不着调的邓超也被“扶正”,成了上影节的影帝。

所以,很多演员挤破头都想在曹保平的作品里磨练一下,比如fbb同学拿到了《她杀》的女主角↓

当然曹保平作品强烈的个人风格是最吸引影迷的:荒诞的个人宿命、现实批判、强烈的矛盾冲突、黑色幽默、一环扣一环悬念迭起的故事......

无论是从思想层面还是影像观感上,都能让观众尽兴满足。

所以,《狗十三》作为曹保平的又一力作,而且是他少有的以青春期“少女”为主要视角的作品,自然能受到很多人的期待。

另一方面,影片一经面世,就口碑爆发,获得各大电影节肯定↓

获得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本来《狗十三》借着良好的口碑风向,2013年就准备上映,然而却被封禁被无限期搁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禁片”。

被禁的理由虽然没有明确说法,但大家也猜得八九不离十:因为内容太过真实,引起不适。

就在尘封五年后,影片终于将于今年12月7日在院线公映。只要提前看过本片的观众,都会发现一个很讽刺的事实:这部电影当初被禁的原因,恰恰是它值得看的理由。

众所周知,曹保平擅长拍摄犯罪题材,在他一堆涉及犯罪、凶杀的作品中,描绘青春期的《狗十三》似乎显得有些“小清新”。

不过我们会发现,影片只是披着“青春”糖外衣,内里和犯罪片其实没什么实质差别,正如那句宣传语一样:每一次成长都是凶杀案!

值得一提的是,《狗十三》的片名,藏着很值得玩味的有趣细节——

一开始的片名叫《狗 13》,既然是青春片,那就是一条狗和13岁孩子的意思。

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连起来狗13,狗B,不就是一句脏话么!那种放浪不羁和愤世嫉俗的意味在唇齿间氤氲不散,颇有些骂街的意思。

初看让人一头雾水的片名,其实体现了创作者的狠劲:当青春遭到践踏,残留的就只有一句脏话。

影片的英文名翻译过来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这个就不多做解释,看过片就会明白,也是很彩蛋的细节了。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对观感有些许影响——

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父亲和另一个女人重组家庭还生了个儿子,怕她受到刺激,父亲让她暂时与爷爷奶奶居住。

李玩痴迷于物理学,却在父亲胁迫下改报了英语小组。为此,父女俩闹得很不愉快,于是父亲送给他一条狗作为补偿。

原本以为这是父女关系开始软化的契机,没想到却是李玩青春里“替代性补偿”悲剧的开始。

一开始,李玩很排斥小狗,但是很快,两个被“抛弃”的灵魂就连在了一起,李玩还给小狗取了个名字叫“爱因斯坦”,也借名昭告自己对物理的热爱。

虽然爷爷奶奶在生活起居上照顾着李玩,但却并不理解她,比如,孙女都已经13岁了,奶奶却不知道她喝不了牛奶。

在这段孤独的时光里,是一条叫爱因斯坦的狗陪伴着她,让情感生活不至于太过苦涩。

可好景不长,爱因斯坦有一天不慎走失,大人们没有去找,而是试图用一双轮滑鞋来补偿。可是李玩并不买账,发了疯的去寻狗,一气之下还把爷爷推倒在地。

面对李玩的“没完没了”,继母出主意:买了条相似的狗,并谎称是爱因斯坦,但依旧被李玩一眼识破摔门而去。

最终,劝说无用,父亲终于大打出手,用暴力终结了李玩的“任性”,之后又承诺带她去看天文展览以示和解。

面对长辈式的威严,以及“你该懂事了”的洗脑要求中,李玩妥协了并接受了新的“爱因斯坦”。

本以为自己暂时性的妥协会换来理解,没想到这条漫长的“懂事链”是没有尽头的。

在李玩被强制性要求读好英语后,她考了好成绩,爸爸说好带她去看天文展览,却连日期都记错了,却趁机把自己有了弟弟“昭昭”这件事告诉她。

父亲把李玩直接拉到昭昭庆生现场,并隐隐向她传递一个信息:今天是个合家欢的好日子,不许闹别扭,要懂事。

天文展览的确切日子终于来了,父亲却借工作的名义把李玩带去成年人溜须拍马的酒会,最后被一拖再拖,那场天文展览始终没有看成。

李玩好不容易接受了假的“爱因斯坦”,却因为弟弟昭昭调皮惹怒狗狗导致被攻击,继母一气之下要求父亲把狗狗送去狗肉火锅店。

李玩一再哀求,却得到了是无视和冷漠。

最最残忍的是,李玩终于成为了大人眼中听话懂事学习好的乖孩子:得了物理奖被保送重点高中。

然而庆功宴上并不知情的叔叔端上一盘招牌菜:狗肉,请她品尝。

在场有爸爸、爷爷奶奶,有继母有表姐,每一个都知道她有多痛恨虐待狗狗的行为,别说吃这种宠物的肉了。

可是呢,没有人出来替她拒绝,替她解围,只有隐隐一种声音:你长大了,懂事了,不要让大家下不了台......

李玩犹豫片刻,一口吃下去,并笑着说了句:“谢谢叔叔。”

至此,一场成人教育终于走完了它全部的流程,而庆功宴就是所谓的“成人礼”。

这场成人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格外残忍,是把那个已经“死去”的自我献祭给众人,用众目睽睽下的认输来换取成人世界的门票。

最后,走丢的真正的爱因斯坦被一个人捡到,李玩和堂姐在路上偶遇了爱因斯坦和新的主人。

一向执着的李玩退缩了,虽然明知道是自己的狗却不敢相认,只会躲在角落偷偷哭泣,那时我们知道:她也要长成为一个虚伪的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所以她放声大哭,只有身后围墙上残留一半的寻狗启事知道,她曾经用力对抗过这个世界。

“爱因斯坦”在片中明面上是一条狗,实际上不就是小女孩李玩嘛:在大人眼里,孩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受委屈了哄哄就好。

她内心真正的需求,从未被成年人认真对待过。

当狗狗是真的爱因斯坦时因为大人一不小心被弄丢了,没人帮她找,只是找来替代品,还强制要她接受。

当继母找来假的爱因斯坦做替补,大人们说:都是狗,有什么区别。却不知道在李玩眼里,爱因斯坦是陪伴,不只是狗。

因为人为的冒犯,假的爱因斯坦攻击了弟弟,却被要求送进火锅店。

最后,当真正的爱因斯坦出现时,李玩已经不敢承认,只是对新的主人说了句:对不起,认错了。

看,爱因斯坦不就是李玩内在的自我:在成人的一次又一次摧残下,到最后就慢慢丢失了,当真实的自我再次出现时,她已经学会了压抑,学会了伪装。

不过,虽然从少女李玩的角度看待成长这件事是心酸痛楚的,但影片并没有把与主角相对立的人物拍成反面角色,甚至,从成人视角看,一切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错。

李玩爸爸虽然专横大男子主义,但却对她十分宠爱,甚是可以说是有些溺爱。

她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是李爸爸在外赔笑脸说奉承话,拼命赚钱换来的。

爷爷奶奶虽然隔着一代不理解李玩,却在生活起居上照顾的妥妥帖帖,两个老人还差点因为顾及孙女的安全出事故。

继母虽然不是亲妈,做事心眼多,却也是真心为了爸爸好,也不遗余力的想讨好李玩,赢得小女孩的心。

早已深谙成人世事,甚至成为了大人“帮凶”的堂姐,却一直陪伴着李玩度过低潮期,辅助她的功课。

甚至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昭昭,虽然淘气,被大人娇惯,却也始终逃脱不了和自己一样悲剧:冰场上小小的昭昭不是也被强制喂牛奶,在教练的冷眼之下,苦苦哀求却得不到拥抱吗?

李玩也不是任性妄为的坏孩子:除了狗的事情显得失控,她学习好,为爸爸着想,也想尽力拉近与同父异母弟弟的关系,也会在公众场合配合爸爸让爸爸开心。

没有人是坏人,从某种角度看,他们甚至是在“爱着”彼此。

尽管满是伤害,甚至有流血的暴力,但影片没有恶人,有的只是各种误会、不理解及因此带来的冲突。

三世同堂,观念不同,但没有人有恶意。反倒是三代人各有各的成长困境。但当这些人被绑在一起时,总有人在被伤害,是不快乐的。

这也许就是悲哀之处:那些不快乐源于深深植根于内心的观念:当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孩子面对流淌在几千几代人血液传承下来的理念时,那种成长几乎就是挫骨扬灰。

影片就是这么真实,真实到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几代人在这种观念困境里的绝望。

然而更加无力的是,就像影片的某句台词:往后啊,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影片谈的是个体生命经验的共通性,一部远方的电影能召唤起很多人记忆中的生活细节。

没有被影片触动的人是幸运的,然而相信大多数人都能从里面找到青春时的影子。

我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长大?”

而大人们会说:“因为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

所以啊就别抱着什么幻想了,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这话或许会让人一丧到底,但又能怎么办呢?那就无奈的接受吧。

其实我们回头看看影片描述的少女李玩的痛苦,这些在小时候看来是天塌下来般的大事,在长大的我们眼中:已经是小事甚至被忘却了。

可为什么仍然能感觉到痛楚呢?也许我们也是在那样一场场的刮骨疼痛中成长起来,把那些痛深深的掩埋了。

正如那墙上贴着一张寻狗启事,已经被风沙啃咬殆尽,摇摇欲坠的提醒着:那些做真实做自己的岁月里,我们来过。

影片中假的爱因斯坦被强行送走了还知道绝食反抗,而人却为了生存放弃自我,还不如一条狗。

也许适者生存是真理,但同时太残酷,也太让人心痛了,被一步步净化后,只剩残存的无奈,想对这个的世界破口大骂一声:狗13!

这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不幸,学校与家庭,不会真正在意孩子们喜欢什么,只在乎寥寥几个数字。

在这种缺乏爱与尊重的大环境下,孩子们的需要被一刀一刀的剐掉,最终慢慢变成大人们喜欢的样子。

幸运的话,在脱离家庭的桎梏后,还有机会去过另一种人生,不幸的话,就再也找不回自我了。

也许长大的本质就是遗忘,然而这部片却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曾被粗暴对待的青春,不要让那种憎恨和疼痛继续流传下去。

虽然没被世界温柔以待,但也请不要把粗暴习以为常。

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能怪谁?虽然无奈,但还好有作品愿意发声、敢于发声唤醒麻木的神经:我们还有机会学着做一个更好的父母。

这何尝不是不幸中的万幸。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