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和腾讯的B端之战或将白热化

原标题: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和腾讯的B端之战或将白热化

搜狐科技/刘燕秋

组织架构一向调整频繁的阿里巴巴再次主动求变。

昨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宣布了阿里最新一次组织升级。这次组织升级两项最主要的变动是: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

这次调整也是阿里从组织架构层面对原有战略的延续。2015年,阿里设立了中台事业群和“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2016年,阿里宣布提出新零售战略。这次调整仍然围绕上述两部分,旨在加大技术力量,加速新零售战略。

在张勇的公开信中,阿里被重新定义为赋能商家的“商业操作系统”,而阿里云无疑是这个系统的重要一环。

自2009年成立以来,阿里云长期处于高速增长中,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阿里云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2016财年年度增幅达到138%,成为阿里的新增长极。

这次调整之后,云和AI将上升到更重要的位置: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同时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伴随组织架构调整的人员调整也颇为引人关注: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将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至于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阿里方面没有详细说明,只说”另有任用“。

关于事业群名称的改变,张勇在公开信中表示,集团过去几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机器智能的计算平台、算法能力、数据库、基础技术架构平台、调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将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向全社会开放。

无独有偶,今年10月,腾讯组织架构也迎来第三次大规模调整: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新设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继续加大对AI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量子实验室的投入。与此同时,腾讯表示将成立技术委员会,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等一系列措施,促成更多协作与创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

这与阿里此次的架构调整不谋而合。至此,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都在2018年都完成了一轮调整,B端之战或将白热化。

1

2009年,在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两个主要战略之后,阿里云随即成立了独立的运营公司,并最终发展成阿里旗下四大业务条线之一。

据IDC发布的2017年1-6月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阿里云以47.6%的市场份额实现领跑,腾讯云以9.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位。

领导层思路的迥异导致最初一段时间,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在云业务上重视程度天差地别。

一个经常被提到的例子是,在2010年的一个高峰论坛上,主持人请马云和马化腾谈谈对“云”的看法,马云说“我们自己公司对云计算是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觉得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矿产”,马化腾则表示“这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可能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时确实有可能,但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

今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表示,“IoT、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所有这些都会像蒸汽机、石油,改变手工业一样,改变今天的生产车间”。马云再度强调,在这种时代变革中,阿里将坚持平台定位,输出云计算、人工智能、IoT等服务能力。

阿里云能率先抢占市场,主要是具有先发优势——腾讯云比阿里云晚了5年。而究其发力早的根本原因,则是阿里与腾讯主营业务不同导致的,在电商运营之中阿里会自然意识到必须要发展自己的云计算业务。此外,阿里同时服务于小B和C端客户,阿里服务的这些企业用户也成为了阿里云的第一批客户。

在服务B端方面,除了云业务这个出口,中台战略,数据打通能力,这些也是外界认为阿里在近年来形成的优势所在。

同样是阿里CEO张勇领导了这一轮组织架构调整。2015年12月,阿里设立中台事业群,任命CTO张建锋做中台负责人,推出了沿用至今的“大中台,小前台”架构,同时零售平台采用班委制。

组织结构从原本的“树状”变为“大中台、小前台”的网状结构,避免了不同业务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重复建设,也为创新提供基础,让阿里生态超越了纯电商业务,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

一个典型案例是阿里今年推出的“88VIP”会员计划——持有者不仅可以到享受88个精选品牌、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直营的无门槛95折优惠,还汇集了优酷VIP会员、饿了么超级会员、淘票票全国卡、虾米超级VIP等权益。要实现阿里系各类会员的打通,当中不仅需要技术和数据层面的打通,还包含着各个BU在用户端服务体验一致性上的沟通,这显然离不开阿里的“大中台”。

2

虽然今年提出要发力产业互联网,但和阿里相比,腾讯在B端业务和技术中台的建设上似乎都要来得晚一些。

直到2016年7月,腾讯云才正式露面。基本不为业务站台的马化腾出现在云+未来峰会上第一次对外阐释腾讯云的地位,“腾讯不是把云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来考虑的,而是作为整个平台战略去考虑的”。

伴随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基本消失,在长期耕耘C端消费互联网业务之后,以腾讯云为代表的B端业务承载了腾讯下一个增长点的重任,开始被重视。

虽然入局晚,但超越的希望仍然在。财报已经显示了腾讯B端业务的潜力。在2016、2017两年,来自云服务的收入增长都超过100%。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一倍,环比为两位数百分比增长,首三季收入超60亿元,这也是腾讯首次在财报中公布云服务的具体收入。

今年10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腾讯新组建了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企业级业务重要性拔高到与PCG同等的地位,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负责人汤道生被任命为CSIG的总裁。

过去阻碍腾讯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项业务虽然一直获得高层的站台支持,然而从组织架构上看,它始终是腾讯SNG旗下的一个业务部门,在资源获取数据打通等方面自然会有所掣肘。

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试图解决的就是过去B端业务的尴尬地位。可以料想到的是,云计算业务成为核心,决策更加灵活,未来与阿里云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同时,和阿里在组织架构调整中强化新零售相对,在腾讯今年力推的智慧零售层面,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也被调整至CSIG旗下,同时CSIG内部成立云行业产品四部,将专门负责零售云和营销云行业解决方案。调整过后,腾讯能更好聚焦零售行业需求,向企业提供定制化产品。

除了事业群的调整,腾讯在组织架构调整的官方声明中还表示将成立技术委员会,要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等。

此前,腾讯在数据打通环节的能力一直被诟病,不过,也有声音认为这与腾讯的产品基因有关。

腾讯会成立数据中台吗?目前看来并不容易。在今年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汤道生曾表示,腾讯对于用户数据的隐私是非常重视的,不会为了自身业务的需要硬把用户使用的不同产品场景去打通。“许多公司会讲数据的打通,比如有些公司,以前在数据打通上做了太多的工作,所以过去这段时间他们反而面临数据隐私的挑战,所以我觉得可以谈各种类型的技术中台,但是如果你谈到数据中台、打通数据,我们考虑的点要远比腾讯自身需求多很多。”

阿里和腾讯在布局B端上体现了相似的思路。

阿里被重新定义为赋能商家的“商业操作系统”,腾讯在2B领域的玩法上则提出了做“数字化助手”的角色。

与之前的组织架构调整相承,腾讯2018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产业互联网战略部署,提出要深耕垂直行业做好“数字化助手”的角色,并宣布推出云启产业计划,全力助推产业互联网。

马化腾在公开信中表示,“腾讯并不是要到各行各业的跑道上去赛跑争冠军,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出更多的世界冠军。”

“腾讯要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还要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更要做好‘生态共建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激发每个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市场竞争虽然愈发激烈了,但根据埃森哲披露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比例只占7%,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在初始阶段。在服务B端的市场上,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还需要经过一段艰难探索。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