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茶学民俗 赏叶做书签 新京报小记者走进教学植物园
原标题:熬茶学民俗 赏叶做书签 新京报小记者走进教学植物园
熬(nāo)茶需要哪些原料?同样的原料,如果加入的重量和时间不一样会对茶的口味产生哪些影响?作为青海地区的特有茶饮,熬茶背后藏着哪些有意思的历史和民俗?北京秋天那些漂亮的红叶、黄叶分别是哪些树木的叶子?古人看见落叶写出了哪些流传至今的名句佳篇?……
近日,新京报小记者走进北京教学植物园亲手实践“熬茶”的制作过程,学习制作叶脉书签。
茯茶、草果、荆芥、青盐、花椒、姜皮,看到桌上摆放的熬(nāo)茶配料,小记者们已经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试。在动手操作之前,北京教学植物园自然教育老师赵芳给小记者们详细介绍了熬茶的历史,并让每组小记者选出组长、宣传员、操作员、记录员等不同角色,分工负责。
让小记者们没想到的是,看似简单的熬茶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几种配料都有各自最大用量,荆芥加入茶中熬煮的时间也很有讲究。现场操作中,有的小组因为青盐放得太少,导致茶味过淡,有的小组则记错了放入荆芥熬煮的时间,导致茶味太苦。熬制结束后,小记者们互相品尝了各组制作的熬茶,并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
这队小记者忙着熬茶的同时,另一队小记者正在忙着辨认“植物大侠”的身体到底藏着哪几种树叶,努力回忆“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是哪首古诗里的名句。
在制作叶脉书签之前,北京教学植物园自然教育教师辛蓓给孩子们先上了一堂“诗词鉴赏”课,带着小记者们一起体会古诗里的秋意。在辨认完不同的树叶品种,了解叶结构之后,小记者们最期待的叶脉制作环节终于开始了。
小记者们夹起经过氢氧化钠浸泡的树叶,并用牙刷小心翼翼地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掉叶肉,一不小心就会把树叶刷破,看似简单的环节实则是需要孩子们十足耐心和细心。树叶刷好晾干后,就到了写诗环节,小记者们在封装纸上用荧光笔写下了自己喜欢的诗词,并附上几乎透明的叶脉片。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小记者都做出了漂亮的叶脉书签。
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编辑 郭圆宇 校对 赵琳
相关文章
-
各省学生作业量排行榜,广东成为榜首
-
青海湖属于那个省份
-
那个曾把心脏装在帆布包背里,带着一起去上学的牛津女研究生走了
-
挪用900万公款打赏女主播:网红有多火,背后的男人就有多寂寞
-
四川公安荣誉授予仪式暨“三个最美”集中发布展示活动举行
-
赶时间上班?英国男子伦敦地铁站等车时刷牙,引发网友吐槽
-
德阳:“摸二哥”刚得手 就被便衣民警抓个正着
-
澳洲男子学飞行,第一次上天教练突然昏迷,他竟然驾机完美降落
-
女子发布“外卖员因差评杀人”假消息被海淀警方刑拘
-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后两句,守得住寂寞,创得了辉煌
-
日本一室九尸案,27岁男子二月杀九人(分尸后藏在卧室里)
-
金盆洗手后写回忆录,前黑帮头子招来杀身之祸
-
那些和黄永玉一样老的“老头们”教给我们的
-
北京欧耐打气筒怎么使用
-
莆田涉黑富豪组建保安团队对抗警察,被称“局长之上的局长”
-
酒后寻刺激盯上单身女
-
安徽和县新华村镇银行客户经理违法放贷获刑辩称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
【党史学习教育】丹霞街道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主题活动
-
“因为有人要高价收房东的房子,我被要求一年多交10万房租”西湖边一民宿老板怒了!
-
受大风影响北京首都机场20架次以上航班备降
-
记者体验“买短乘长”:只需补交车费和手续费
-
“司机性侵”地下直播平台涉厦门某公司,工商注册地不存在
-
惊险时刻!潜水者在斐济被虎鲨咬住头 撕坏氧气面罩
-
直男癌是什么意思?物化女性的极端大男子主义(蔑称)
-
纳扎尔巴耶夫“交班”:“父传子、家天下”不是政治体制现代化
-
什么是聚光灯效应,一种丑人多作怪的心理作用(问题无限放大)
-
凉拌三丝有哪三丝?全国各地的三丝食材都大不相同
-
人的腰线在哪,屁股以上胸腔以下(女生最动人部位)
-
武汉某社区治愈人员复发?社区辟谣:通报表述不准确引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