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难以定义的55届金马奖 反射着整个华语电影的现状

原标题:难以定义的55届金马奖 反射着整个华语电影的现状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熙熙攘攘的第55届金马奖颁奖礼,掀起了周末一轮又一轮热搜话题。

该怎么定义第55届金马奖呢?以第一次担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的华人之光李安?以“出尔反尔”重回金马奖当评审团主席的巩俐?还是……以那一个刺耳的与电影艺术无关的声音?

抛开这些表面的热闹,金马奖最值得炫耀的,仍然是,两岸三地电影人欢聚一堂的盛大阵势,以及,几乎不怎么会招黑的提名名单。今年亦然。而获奖结果,看似出乎意料,也皆在情理之中。

从提名到获奖,内地影片和电影人都是今年金马奖的大赢家。

把赢家分类,金马奖在难以定义下的“均衡”,也便愈加凸显。

两位年轻导演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获最佳剧情片,文牧野凭《我不是药神》拿下最佳新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是《大象席地而坐》,最佳原创剧本和影帝徐峥属于《我不是药神》。还有毕赣,艺术片新宠,他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斩获摄影、音效和音乐三个奖。大鹏的《吉祥》,获最佳剧情短片。年轻导演的浪潮来了,这一届金马,可以说属于他们。

拿奖无数的张艺谋,终于靠《影》拿下了他的第一个金马最佳导演。在他驰骋三大影展的那些年,金马一年年放鸽子,都没光顾他,仿佛只因为张艺谋并不需要金马来增辉。有意思的是,这届的评审主席还是巩俐,张艺谋曾经的御用女主。另外,《影》不负动作大片之名,一并收走三个技术奖:视觉效果、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对于张艺谋,对于第五代导演的现状,这届金马,意义非凡。

再或者,结合电影本身与场外因素难以撇清的联动关系,以某种、某些颜色来审视?赢了周迅(《你好,之华》)、孙俪(《影》)、赵涛(《江湖儿女》),让谢盈萱荣膺影后的《谁先爱上他的》,是同志题材。男配袁富华,《翠丝》也是个别样故事。一度试图在华语范畴内对标奥斯卡的金马,常亦步亦趋,以电影反映时代气候。

商业艺术并济,新导演新演员层出不穷,可承担的社会意义也没落下,乐观点来看,或许就像徐峥说的,“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好”。这届金马,重要奖项的入围名单,作品质量都不赖。娄烨新作《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没有收获任何奖项,但展映口碑上佳。曾是金马常客的刘杰,新片《宝贝儿》却连提名都没挤进去。它们的遭遇,反向证明了第55届金马,是个竞争激烈的大年。

尴尬而讽刺的是,所谓最好的年头,总摆脱不了那个滥俗的注脚——它的反面,最坏的年头。从去柏林参赛,到西宁FIRST开幕,再到台湾金马,《大象席地而坐》一路获得的追捧与赞誉,本来意味着一位杰出导演的诞生。它的起势,它所激起的声名与期望,差不多是下一个张艺谋、下一个贾樟柯的劲头,至少,是下一个毕赣。可这一切,都是胡波逝世之后,才到来的。这个时代,不管好坏,没能留住他。

市场辽阔,文牧野一出手,票房就冲到巨量级,刘若英一拍片,就是10亿+,大鹏的前俩长片,也都不低。在商业与环境的缝隙里,塞点表达,文牧野不是只图钱。大鹏遭遇差评,憋着劲儿拍了部艺术含量较高的短片,还真就获奖了。这个时代,给了他们出头、试错、长袖善舞的机会,可对于胡波和胡波那样的导演,空间并不宽广。金马是艺术导演的避难所,守护者,只是,胡波和他的《大象席地而坐》,荣誉越多,让这时代显得越尴尬。

当然,即便定位、趣味、机制等顽疾,一直存在,金马还是以它的包容、透明、公正,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大量华语影人、影迷的关注。时代更迭,市场摇摆,评审阵容,或规律或随机地,影响着金马的气质。它是面镜子,反射的不只是一个影展的问题,还有整个华语电影的问题。它的魅力与成就,来自于自身,也受惠于华语区没啥像样颁奖礼的环境。

今年收成不错,却五味杂陈。这是难以定义的一届,热闹之后,每个电影人,每部电影,或继续陷入自身的遭遇,或加速奔向更多的人群,更高的数字。各种纷杂的不确定中,可以确定的是,《大象席地而坐》很丧。它的好,在于它不妥协地表现了它的丧,就像这届李康生念片名,不改腔调地保持着他的慵怠气息,即是他的特色。(文/逆规则)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